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晚年设想是对他世界历史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其实质是为东方落后国家发展开辟一条有别于西方社会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此种意义上,马克思晚年设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勾联,马克思晚年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晚年设想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在探讨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时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所提出的伟大设想。在马克思看来,俄国农村公社的性质和发展前途证实可以实现这一设想;同时,马克思对实现这一设想的条件进行了界说。不幸的是马克思并没有在有生之年使设想导向事实。然而,学界往往把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注解为设想的实现。对于这两个革命的胜利的界定必须还原到马克思他自己提出这一设想时的内在逻辑上来,必须对设想的提出、实现的前提及俄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三个方面本身进行深度耕犁,否则只不过是对设想的生拉硬套。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提出了俄国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而在正式复信中则舍弃了这一提法。马克思之所以舍弃这一提法,似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这一提法使用了“通过卡夫丁峡谷”这一古罗马典故,容易让人揣测并引发歧义;其二,这一提法容易被人混同于民粹派所主张的关于俄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其三,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一提法在理论上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19世纪50~70年代,马克思尝试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表述东方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发展道路,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大胆假设。列宁在继承马克思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斗争实践,逐步建立起落后国家、尤其是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崭新构想。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的俄国既面临着资本主义渐进发展又面临着农村公社日益解体的历史境况,这种时代境况给马克思、恩格斯两人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问题并促使他们提出了各自的跨越设想。文本研究显示:马克思的跨越问题是,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恩格斯的跨越问题是,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与此对应:马克思的跨越设想与恩格斯的跨越设想均主张俄国的跨越革命是要确立公有制社会;但前者主张俄国应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实行跨越革命,而后者则主张俄国应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实行跨越革命。就当代中国而言,这种比较研究仍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对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实现这种"跨越"的原因在于俄国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跨越"必须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跨越"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榜样作用以及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提供的"一切积极成果"。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这一思想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建设的重大课题。跨越"卡夫丁峡谷"既是制度的跨越,又是生产力的跨越,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跨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否则,就会葬送社会主义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9.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并无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下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存在着一些误解。“设想”的核心在于强调西欧革命与俄国革命的“互相补充”,这仍属于马、恩一贯主张的世界革命理论;现实中的东方社会主义则是按照“一国社会主义”的方式发展的。因此,东方社会主义同“设想”并无直接联系。论证东方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应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而不能以改变马克思原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卡夫丁峡谷"问题是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立足于对经典文本的解读,结合马克思提出"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背景,深入探究经典作家有关论述,并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阐述"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中应把握几个要点:一是要全面把握“可跨越”与“不可跨越”的辩证统一关系,特别要抓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出发点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是要正确把握“跨越”的必要和“跨越”的条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特别要注意本国实践与世界各国普遍交往的相互关系;三是要深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特别要以“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来把握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设想和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实践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被广泛解读为"跨越资本主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混乱。实际上,马克思这一设想的本义指的是制度内跳跃,即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跳跃,而不是人们广泛理解的制度间跨越——"跨越资本主义"。从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过去的解读所引发的思想混乱可被逐一澄清。对于东方社会的发展而言,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具有两个重要的理论价值,一是论述了社会跳跃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在历史哲学层面为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 ,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 ,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 ,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 ,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 ,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越式发展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要求,不仅指导中国实现了"卡夫丁峡谷"的成功跨越,而且同样会指导中国实现"硅谷"的成功跨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的建立使马克思晚年的伟大设想变为现实。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飞跃。然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制度上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之后,遇到了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为此,各国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中既有宝贵的经验,更有痛苦的教训。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普遍遭受严重挫折的形势下,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马、恩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基本国情和主要任务,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先决条件之一即扩大对外联系,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性成果。邓小平的开放理论基于对历史必然性的整体把握,也是对马克思跨越设想的积极继承,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发展:他从中国人吃尽闭关自守的苦头中,强调开放的紧迫性;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把开放作为强国之策;从纠正“左”的偏差和对“文明是社会共同财富”的认同中,扩展开放的视野;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提供的机会着眼,重视开放理论转变成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经典作家的原意,从跨越的实体、主体、对象、目标、条件、推论、视角7个方面对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作了探讨,并从中得出世界历史发展阶段不可跨越,民族国家历史发展阶段可以缩短,但不能跨越,而地区历史发展阶段可以跨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产生在原始社会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农村公社,具有公有和私有两种因素,是从公有制社会到私有制社会的过渡。奴隶制社会的两种形式:劳动奴隶制和家庭奴隶制与农村公社的大体消灭和大量存在有关。在奴隶制社会里仍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公社,战败的农村公社沦为集体奴隶,并有中央专制政府居于其上,这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罗马奴隶社会本身没有出路,取代它的封建社会所以充满生机,是由于灭亡罗马的日耳曼人处于农村公社阶段,他们将农村公社的精神带到封建国家里。农村中的公有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他们的技术的条件下,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是建立新型的农村公社。  相似文献   

20.
西方资产阶级开创的世界历史是马克思世界革命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准备。俄国跨越发展的设想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密不可分,也是马克思世界革命理论在特殊世界历史环境下的特殊运用,更是马克思在世界革命这一大棋盘上情急之下所弈出的精妙之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