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女性非婚生育现象研究评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婚生育是指发生在法定婚姻之外的生育行为。经济及非经济因素共同导致欧美非婚生育在黑人妇女和没有大学文凭的妇女中增加更多;与低收入未婚母亲相比,中产未婚母亲多提前为非婚生育构建了适当支持系统;非婚生育对未婚母亲及儿童福祉可能具有不利影响。鉴于我国学界对日趋普遍之非婚生育现象的忽视,希望通过回顾欧美研究成果,促进我国本土研究意识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3.
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城市公共交通大体经历了兴起、繁荣和衰落三个阶段.1830-1890年为“马拉街车”时代,是公共交通起步阶段,同一时期,地铁、缆车和通勤铁路也发展起来;1890-1920年为“有轨电车”时代,是公共交通的繁荣阶段,有轨电车成为这一时期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由于公交行业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以有轨电车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开始衰落,美国逐步进入“汽车时代”.  相似文献   

4.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explaining fertility differences is often overlooked in demographic studies, particularly in Western Europe, where there has been a substantial decline in institutional forms of religious adherence.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s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ligion and childbearing in Britain,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 Using data from the Generations and Gender Programme and the 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 religious differences in completed fertility and the transition to first birth are explored across cohorts of women. In addition,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subsequent childbearing. Although the secularization paradigm assum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individual behavior will diminish over time, it is found that religious affiliation and practice continue to b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fertility and family formation patterns. However, there is some vari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fertility across countries; while in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 fertility gaps by religiosity are either consistent or increasing, in Britain, this gap appears to have narrowed over tim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ertility differences by religion also depend on the particular social context of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each country.  相似文献   

5.
西欧国家在近代一举超越经济和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中国。原因是在大变革时代,王权专制下分裂的西欧为经济和科学上革命性创新的出现提供了更多机会。西欧分裂而中国保持统一的原因在于古代经济水平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教权差异。中国在发达农业的支持下很早实现了中央集权式统一。由于缺乏适合多雨气候和粘质土壤的耕作技术,古代西欧经济严重落后,无力建立中央集权大国;贫穷愚昧还助长了罗马教会的教权,使西欧在经济发展以后仍然不能统一。经济发展水平和宗教对统一的影响还解释了其他地区的统一或分裂。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全球性国际体系问世于 19和 2 0世纪之交 ,其根本特征除了在地理上囊括全世界外 ,就在于出现了以非欧现代强国为中心的非欧现代区域性国际体系。其中由来较久的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体系 ,它植根于美国独立前后生成的美洲体系观念 ,经门罗主义的问世、大陆领土扩张以及颇大程度上靠军事干涉确立的泛美控制 ,到世纪之交完全形成。另一个大致同时兴起的非欧现代区域国际体系是以美、日、俄三强竞争为中心的东亚太平洋体系 ,它源于一个多世纪里世界政治的最重大事态之一———美国和俄苏逐渐成为超级强国 ,也源于区域内一个传统的非西方国家———日本跃升现代强国之列。美洲和东亚太平洋这两大非欧体系各自同欧洲体系之间有着重要的复杂关系 ,并构成世纪之交问世的全球体系最基本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研究和走访调研,运用对比分析方法,考察了社会角色现代转型对人口生育水平变动的影响,认为:社会由静态封闭的传统乡村转向开放流动快速变革的现代城镇,这一变迁带来中国人社会角色整体性的根本转型:由群体转向独立,由"家人"转为"社会人",由"熟人"社会转换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活动由个体素质主导取代了血缘和宗族的规模依恃;女性则由依附从属性角色走向独立自主。上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低生育水平社会的自生成机制,因而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将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presents indirect estimates of desired family size and unwanted births for married and cohabitating women in twelve European countri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 econometric model for censored discrete data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distribution of desired family size from individual observations on children ever born and total expected births. The data are from the UNECE Comparative Fertility Study of WFS surveys for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riginated in national surveys between April 1975 and December 1979. Estimates of the bivariate distribution of cumulative and desired fertility are used to compute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with excess fertility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unwanted births for each country. The indirect estimat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an analysis of survey responses to questions about desired and unwanted births. Multivariate models that control for the effects of marriage duration, age at marriage, education, employment status, work experience, and total family income are also reported.Cet article présente des estimations indirectes sur la dimension de famille désirée et sur les naissances non désirées par les femmes mariées ou cohabitantes de douze pays européens et des États-Unis. Un modèle économétrique, utilisant des données discrètes et tronquées, permet d'estimer la distribution de la dimension de famille désirée à partir des observations individuelles sur les enfants déjà nés et l'ensemble des naissances désirées. Les données sont issues de l'Enquête Mondiale sur la Fécondité réalisée en Europe et aux États-Unis d'avril 1975 à décembre 1979. Des estimation de la distribution bivariée de la descendance finale et de la descendande desirée sont utilisées pour calculer la proportion des femmes dont la descendance est plus élevée que la descendance désirée et le nombre moyen de naissances non désirées pour chaque pays. Ces estimations indirectes sont comparées avec celles issues d'une analyse des réponses sur les naissances désirées et non désirées. Des modèles multivariés qui permettent de prendre en compte les effets de la durée de mariage, de l'âge au mariage, du niveau d'éducation, de l'activité, de l'experience professionnelle et du revenu familial total, sont aussi présentés.
This paper is a revised version of IIASA working paper WP-89-41, Laxenburg, Austri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July 1989.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洛杉矶大都市区调整原有产业结构。经过这样一番调整,洛杉矶在70年代全国性的经济衰退后迅速复兴,并且最终在80年代成为全球金融、贸易、管理中心之一。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大量移民的涌入,洛杉矶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种族多样化、劳动力的两极化倾向愈加明显。“沙漏经济”成为洛杉矶大都市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that family planning played in the decline of fertility in Malta. In 1993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survey of family planning, similar to one carried out by one the authors in 1971. The analysis of these two surveys suggests that the practice of family planning has no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is period. However, there has been a sharp change in the type of method used. More specifically, there has been a shift away from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coitus interruptus) to more efficient methods (such as the contraceptive pill). There are now a range of affordable methods of contraception available in Malta. Regression techniques are used to model the choice of contraceptive method. The main aim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to establish what characteristic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efficient methods of contraception.  相似文献   

11.
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美国的以黑人利益集团为主体的争取自身利益的活动,以及美国政府所作出的回应。最终得出黑人利益集团在60年代末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最终的愿望是想要融入美国社会,而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不发达,以至于在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并最终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与50~60年代的西部建设、80年代的东部发展以及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比较分析,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机制、开发战略、市场环境、政策效应、开发条件等方面的新特点,进而指出西部大开发既不能沿袭50~60年代西部建设的路子,也不能套用80年代东部经济发展的模式,更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模式,应该选择具有西部特点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可供选择的几种模式,即东部优势企业+西部优势资源模式、点轴辐射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模式、改革开放开发模式、特色农业开发模式,同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国际论坛》2021,23(3)
民粹政党自转型之初就在中东欧各国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随新自由主义的深入发展而更加繁荣,在选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显著影响地区政治生态。本文通过投票行为的相关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影响选民投票动机的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系统转型在一些中东欧国家造成了人口结构向保守和本土主义的转变,构成民粹支持者的身份基础;转型的"非人民性"未使民众对代议民主和主流建制建立起忠诚与依赖,而"转型性衰退"和对各种危机的处理不当使主流政党产生绩效赤字;包袱更小的民粹政党通过各种提升政治正当性的策略,以提高其投资附加值,导致选民将选票投给预期回报更大的民粹政党;在转型质量较差的中东欧国家,政党系统分裂度高,选举波动性强,为边缘民粹政党提供了更多得到选民关注的政治机会。本文选择保加利亚民粹政党的兴起进行案例分析,较好支持了研究假设,使中东欧民粹政党兴起的解释更为充分和科学。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殖民地历史使得台湾处在一种文化挣扎中,台湾电影在展现现实时,不自觉地显露出"第三世界"焦虑。一些影片触及到归属感的问题,也都将代表家庭的"父亲"作为台湾文化认同和身份表述的象征。台湾电影以影像叙述了主体身份构建的努力,诠释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对"乡土"的想象和认同:家国乡愁、迷茫游移、"在地"情结。台湾电影中复杂多元的乡土意识和台湾自我身份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丰富的文化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浅谈高校健美操的作用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阐述健美操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及其健心价值,说明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对大学生在初学健美操阶段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冲突指的是历史和现实地存在着的因宗教信仰、政治主张、道德准则等价值观念的不同所形成的矛盾、对立和对抗,或者是不同文明或文化体系之间存在的疏离、隔阂、紧张现象以及仇视和敌对的情绪与行为.作为移民国家,文化冲突通过族群的对立和紧张贯穿于美国历史进程中,其根源在于建基于种族主义理念之上的主流文化霸权.自60年代以来,文化冲突与融合构成了当今美国社会演进的一种内在动力.20世纪中后期,包括非洲裔、墨西哥裔和印第安原住民在内的左翼族群激进派推出以政治文化分离为核心的族群关系重构方案或路径,引发了美国社会激烈的政治动荡与文化冲突;美国政治自由派则借鉴和吸收左翼激进派的一些合理主张,针对族群文化冲突采取了 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政策,形成了第二种路径:通过持续性立法行动消除公共领域的歧视与隔离,提升少数族群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地位,促进族群间的宽容与理解,着力培养文化身份平等意识.在缓和冲突并致力于促进社会变革的文化整合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肯尼迪到奥巴马,持续性的改革有力推动了美国文化整合的进程.然而,由于主流文化霸权意识的根深蒂固和与现行制度的明缠暗绕,由黑白紧张关系所标识的文化冲突事件仍不时发生,以真正族群平等为标志的文化融合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近代欧洲政治哲学转向标志的政治自由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对于"自然权利"问题的关注成为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起点.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理论正是以自然权利为依据从人的角度来界说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及其合法性.这可以说是近代政治哲学发展中从理论上或观念上摆脱神学一政治的最初努力.  相似文献   

20.
日本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自本世纪初以平均一年一个的速度猛增。除了其他原因,我国与日本在诺奖上的差距还因为外语教育政策的不同。日本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即未来科学家所需要的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的学术英语能力,而我国是把大学英语看成“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日本开设学术英语课程,全力满足专业院系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需求,我国是开设文学文化等通识课程,主要考虑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化需求和英语教师自身的研究方向;日本培养大学生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读写能力,我国培养学生日常社会交际能力,强调听说领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得一代科学家无法轻松地使用英语从事他们的研究,在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上只能借助翻译和代写,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