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政府的所谓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从政府经济活动的角度,对社会总需求进行控制和影响,这种管理的主要途径,则是运用财政金融杠杆来调节供求关系,以实现社会总需求(政府投资、政府消费加民间投资、个人消费)与总供给的相对平衡。一般的做法是,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市场趋于繁荣时,大都采取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而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为此,党的十三大和我国国民经济的“七五”计划都提出要把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作为经济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实际运动中,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绝对相等式的平衡是极少发生的,而可能实现的则是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其表现为两种形态:1.社会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2.社会总需求略小于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既是社会经济运动的结果,又是…  相似文献   

3.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和协调,既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又是衡量经济发展成效的指示器。随着我国由过去的封闭或半封闭状况向积极参与国际交换与合作的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外经济关系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中愈益显示出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地带更是如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贸易往来、资金流动等多方面的对外经济关系对社会总供需平衡的影响,探讨开放条件下维持社会总供需平衡的条件及调节措施,为制定外向型开放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一)开放条件下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因素国际收支是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因素之一。在开放条件下,对外经济联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同国外的贸易、科技交流,劳动力的移动,资本的输出或输入,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劳务合作,  相似文献   

4.
适度投资规模的意义全国党代会对当前形势作了正确的估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现在的任务是把这种好的经济形势发展下去,关键在于要坚决控制住固定资产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只有保持一个适当的投资规模,才能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逐步做到基本平衡,保证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协调、经济生活的稳定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受高消费思潮的影响,消费基金急剧增长,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超前消费已经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甚适应,这种供求结构间的失衡则加剧了供求间的矛盾。现实的消费结构,超越了生产与收入水平所应有的合理结构,为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后果,所以,深入研究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清我国消费的现状,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当前  相似文献   

6.
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把总需求控制在与总供给相适应的水平上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利率是控制总需求膨胀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能不能利用利率手段来抑制总需求,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因此,弄清利率调节机制的传导过程及其作用的有效性等问题,对于制订正确的利率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在当前,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该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宏观控制,来达到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社会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大体上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物价上升和流通速度下降或生产停滞和失业增加;另一种是经济结构瓶颈、效益下降或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非货币因素。前一种,是短期性因素,主要靠政策来进行短期调节;后.一种是长期性因素,会长久地对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导致“需求吸纳陷井”(即因物价上升和流通速度下降而吸纳大量货币需求)和“供给压缩陷井”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现实经济运行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因而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是,一方面,已告别了短缺经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结构性供给相对过剩;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肯定性宏观调控立足于支持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解决和克服经济运行中的消极因素,最终使经济运行在较高水平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中;否定性宏观调控立足于支持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消极因素,解决和克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最终使经济运行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中.肯定性宏观调控是一种能使经济体持续稳定增长的宏观调控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能不能有效地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以求得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这是关系到巩固和发展当前大好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决定着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比例关系,即积累和消费、地区生产力开发和布局、农轻重商贸之间以及各行业内部之间发展的比例关系。就货币信用领域而言,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1.
一、非平衡系统模型在经济领域,过去比较强调平衡现象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学中有自由企业制度的均衡价格论、收入均衡论,以及局部均衡、全部均衡、短期均衡、长期均衡;还有国家调节制度的政府干预下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均衡。在我国的经济理论中,计划经济强调的也是综合平衡问题,例如财政收支的平衡、信贷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和外汇收支平衡。可见,平衡系统历来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国民经济既是一个平衡系统,又是一个非平衡系统。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有平衡就有非平衡,两种质态经常交替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发展是非  相似文献   

12.
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整个经济领域里要逐步扩大市场机制调节的范围和比重,用商品的价值规律来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和更好地解决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经济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几年来,我国坚持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推动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显著改变,逐步转上大体协调发展的轨道”,同时,在谈到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时又指出:“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的倾向仍然存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这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准确、清醒的认识。目前,总供求失衡依然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矛盾。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着重解决这一矛盾,以小调整避免大调整,使国民经济能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稳定发展,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表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将经历由传统经济模式向新经济模式的转换过程。为了顺利实现模式转换,使改革健康地向前发展,关键是在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搞好宏观控制,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动态平衡,使国民经济协同有序地运动。但如何实现微观搞活相宏观有序,却恰恰是改革的难点,需要我们进行辛勤探索。本文的任务,是讨论模式转换时期基建投资的宏观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绩是巨大的,但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失控现象仍然反复出现。要想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正确的回答。我们认为在当前治理整顿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就是加强中央宏观调控实力的问题。 一、从宏观经济失控中引出的教训 10年的改革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严重削弱,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总需求远远超过社会总供给,现有国力和社会生产能力已支撑不了庞大的建设规模和严重膨胀的社会消费需求;工农业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现有农业已支撑不了过大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理论借鉴及其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积极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必须及时转变,既要从那些需要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微观领域中退出,还权于市场,最大限度地压缩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给市场更多的发展空间,又要在“市场失灵”时积极、有效地进行干预,加强宏观调控。同时,既要强化战略引导职能,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又要强化平衡协调功能,通过综合运用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个是微观经济效益不高,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乏力。本文主要是探讨后一个问题。宏观经济问题,说到底无非就是两个层次的比例关系问题,即一个总量平衡问题,一个结构平衡问题。前者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全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短缺经济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用图示的方法,说明了国民经济总量的循环状况。作者认为,在压抑型的通货膨胀下,如果继续扩大总需求,必将使市场供求关系更趋紧张。这时,原先卖不出的商品或许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买主,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但结果势必造成更加严重的短缺。同时,这样做将迫使社会过度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导致经济效率下降。作者主张严格控制社会总需求,尽管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终究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一)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种相反的结论。根据统计局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测算,近几年社会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供给,即使是1990年总需求也仅仅压缩到位。但一些经济学家却认为,如果说前几年是需求膨胀,那么经过近两年多的治理整顿,目前已经是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了。同时,他们各自都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找到自己结论的证据。认为需求不足的事实是,目前已经持续了近两年的市场疲软,开始还主要是消费品,尤其是家用电器的滞销,继而则波及到生产资料市场的疲软。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用不着多解释,市场疲软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现…  相似文献   

20.
流通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流通过程的经济关系的科学。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生产为媒介的流通过程,即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的实现过程。包括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具体地说,它要研究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换;商品从生产转到消费(即再生产)过程的运动形式;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其实现条件;流通过程的劳动消耗及其效果和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