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楠 《日本研究》2003,(3):44-49
战后日本企业劳动管理制度的创新始于1955年出现的第一次经济高速增长期,主要内容包括“作业长制度”的出台、提高生产率运动。 这一期间在造船、钢铁、电机、机械和石油化工等行业大规模开展的技术改造,使得大型民间企业普及了自动化,同时也给劳动、劳资关系与劳动人事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比如  相似文献   

2.
工业区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工业布局合理化和规范化提出的客观要求,而工业区形成后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对生产力布局体系和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在地域空间上提出的更加科学的客观需求。可以说,它是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社会活动规范化、有序化、科学化、合理化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作为一个后发性赶超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对其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战后以来日本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无疑将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重振有其可资借鉴的意义。一、战后以来日本工业区的开发建设  战后…  相似文献   

3.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启示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成新轩在经济全球化大浪潮的推动下,经济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大舞台上逐鹿的重头砝码。这就要求作为国家支柱行业的汽车工业必须具有强大的实力。本文以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日本汽车工业成功...  相似文献   

4.
5.
工业合作机制是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早期的工业合作实践大多并不成功,但东盟的品牌互补(Brand-to-Brand Complementation, BBC)计划和东盟工业合作计划(ASE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AICO)却在日本跨国公司的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阐述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偏好和东道国政策之间存在的冲突,并以BBC和AICO这两个东盟工业合作机制为案例,分析了日本跨国汽车企业的偏好对东盟国家的政策变迁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时锦 《社会福利》2008,(2):48-49
为了让流浪儿童尽快找到亲人,西安市救助站通过媒体刊登在站儿童的照片信息,快速帮助六名儿童找到了父母。但是因为儿童时期人的面貌体征变化较大,还是有大多数儿童,仅凭照片不能够完全确认其身份。在第四军医大学热心资助下,利用基因包含着一个人所有遗传信息的片段,并终身保持不变这一特征,为每个儿童建立了DNA身份证。在身份证的正面,孩子们的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份和照片等信息一目了然,在卡片背面有一组数字和字母信息,表示人染色体上的一个微卫星位点,在全球60亿人口中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7.
孙瑜 《学术交流》2020,(9):173-180
清末民国时期,东北的酿酒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同时期,日资和俄资开始参与其中。伪满建立后,东北的酿酒工业进一步调整,日本对东北酿酒工业的控制也在逐渐加强。伪满时期日本加大了对东北酿酒工业的掠夺,一方面表现为日本对东北民族资本的挤压,导致东北民族工业的萎缩。另一方面表现为大量产品被供应给日军或其他日本人。这一时期尤其是伪满后期,东北的酿酒工业处于历史发展的艰难时期。  相似文献   

8.
李毅 《日本学刊》2016,(4):74-90
危机后的发展困境和对实体经济的反思,使工业创新成为当前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结构改革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工业国家的事实,并且把工业化视作一个经济体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广义历史过程,从历史的维度深入探讨工业创新在日本经济中的位置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不仅便于人们从历史与未来一致性的角度认识日本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可能方向,而且有助于在战略的高度理解工业创新对于后起国家的意义。与后起者在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上的成败以及在新的发展方向选择上的作为相联系,工业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内在于工业化及其相关的工业发展进程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变革性因素。符合国情的、扎扎实实的工业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日本成长为工业强国的基石,更是后起国家跨越贫困和中等收入陷阱所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东三省目前存在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国有企业改制难、效率低、工业投入严重不足、投资结构单一、对外开放度低和人才外流等问题。因此,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关键在于应该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等,使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同步,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同步,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改善同步。  相似文献   

10.
吕政 《学习与探索》2004,(6):99-100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建立有效制度、组织和机制,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关键。工业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目标与战略,应当服从于本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总体要求,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领域新跨越。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9,(4):45-53
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要素禀赋结构的错位会导致生产要素配置的错位,降低生产要素的投入效率,这是出现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并直接影响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培育。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选取2006—2016年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要素的投入产出数据,重点探讨创新技术进步偏向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呈现下降的趋势,创新人员的产出弹性呈现上升的趋势,创新人员近年来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程度逐步增强。在创新技术进步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各个工业行业创新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别,并存在部分行业创新技术进步方向的选择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失衡的情况。因此,结合工业行业自身要素禀赋结构选择相适宜的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行业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政  于金富 《求是学刊》2001,28(2):43-47
我国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大多成立于“一五”计划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 ,其特点是历史较长、规模较大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也最为深重。因此在制度上存在着一系列缺陷 ,如产权关系模糊、资本结构单一等。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结合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作者针对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的新思路和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从本国国情出发,将西方理性与东方灵性相结合,迅速地实现了日本式经营管理现代化,创造了高度成长的“东方奇迹”,成为发达国家中的姣姣者。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它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平成不景气。在严酷的社会经济形势下苦斗的企业,适应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意识日益高涨的时代要求,越来越关注环境经营,实行与之相应的市场营销创新。一部分先行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有借鉴意义的。一、环境经营及其发展背景与意义  (一)环境经营的概念界定与类型  环境经营是指生产经营适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减轻环境负荷的商品以及生…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传统产业的营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市场营销创新 ,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高新产业、大企业 ,而把传统产业、常规产业、中小企业置之脑后 ,仿佛它们与创新无缘。更有甚者 ,把传统产业一概视为夕阳产业 ,打入另册。事实上 ,传统产业也需要而且完全可能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中发展、创新。日本有些最具传统色彩的百年老铺、老品牌常年火爆 ,就是雄辩的例证。本文试图以此为中心 ,阐析日本传统产业营销创新的经验。一、传统产业及营销创新的主题与原点   (一 )日本传统产业的地位与创新力  在日本 ,传统产业是相对于现代移植产业而言的 ,主要指早就存在于日本 ,而且多数是在明治…  相似文献   

15.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重点产业政策在日本战后经济的起飞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2 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重点产业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一、战后初期日本实施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  战后初期,为恢复经济日本重点发展了农业和轻工业,使农业、  相似文献   

16.
东软集团于1991年创立,已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面向软件与服务、医疗系统、IT教育与培训领域,建立了相互促进的三个业务群组。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人民币,大型客户超过8000家,员工10000余人。东软集团拥有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通过CMM5级、CMMI5级以及ISO27001评估的软件企业。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战后 ,日本经济迅猛发展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技术立国”的政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单纯依靠技术政策推动科技创新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试图对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变过程进行回顾和评析 ,借以寻找其在战后经济腾飞 ,而今却陷入困境的原因。一、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及产生背景  国家创新系统这一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最初提出 ,“……是公共、私有部门机构之间的网络 ,其各种活动和相互作…  相似文献   

18.
宏观技术革命能引发微观产品创新并形成创新群簇。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模式转换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依据创新对象的种类、创新的灵感来源以及创新成果的突破程度,将技术创新划分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原始创新与模仿创新、基础创新与引致创新,并将它们分别置于产品生命周期、逆产品生命周期、技术革命周期与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下进行考察,归纳了创新模式转换的发生机制及展开过程。据此,技术赶超存在两条路径:基于全球产业转移的快速追赶与基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局部超越。中国应把握范式转换的机会窗口,实现从技术追赶向技术前沿的能力跨越。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