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系统论     
文章是个系统文章是一个系统。它具有要素、结构、功能、序、环境等等,而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复合体;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可以表现为一定的外在功能和序的有机整体。文章系统从宏观上讲是与自然物质系统紧密联系着,联系的过程是实践与认识,认识与作者,作者与文章,文章与读者;从微观上讲文章自成系统,有主题与材料,主题与结构,内容与形式,语言与风格,它  相似文献   

2.
“系统”一词表示自成体系的组织,由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表现在文章的主客体关系上为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表现在文章的构成上。为主旨和材料、结构和语言的统一;表现在文章的审美呈现上为意境、典型、原则、观点和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统一:从文章的缘起到文章的构思、表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下图)文章的缘起文章的构思1 文章的构思2  相似文献   

3.
英语论说文写作既体现了语言基本知识,也反应了写作者交际过程中的语用意识。通过提高元语用意识,可以使得所写文章更好体现结构顺应和语境顺应。写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控,采取总体构思和标志语的使用可以达到结构上的顺应;引文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合理安排则能能使文章在心理上达到更好顺应。  相似文献   

4.
连贯性在英语写作中是一大要素.写文章首先需确定主题,选好材料,接着就必须遵照连贯的原则,使这些材料很好地组织联结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主旨.连贯性不仅使文章上下贯通,思想发展平顺自然,更重要的是它把文章粘合成一个紧凑的统一体,强有力地表达主题,完成写作目的.文章的连贯性体现在句子和段落中.本文仅涉及句子的连贯.要使句子具有连贯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结构清楚、完整、对称1、结构清楚一个句子的结构应正确清楚,混乱不清的结构不管语法上的毛病,还是逻辑上不通,意思都无法连贯…  相似文献   

5.
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为读者所公认的佳作.作者善于写出生活中的"矛盾"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善于用景物描写使文章节奏清晰明快,善于整体构思和布局做到如前人所说的"通体皆宜,局部闪光".该文在展现生活美的过程中,就方法而言,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的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6.
开头与结尾是作文的重要部分.也是写作时必须精心构思的重要环节。常见的开头结尾方法有很多,作者可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内容去选择适当的方法,使作文起势吸引人,结尾给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7.
阅读心理分析是写作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读者接收是写作行为的延伸,是写作运动系统的反馈通道,也是写作外部研究的重要内容。没有哪一个作品不最终和读者发生关系,没有哪一个作者不间接或直接地接收读者的影响。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这四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维的残缺,都会使写作的规律得不到深刻的揭示。写作中的一切现象,如果不和读者研究相结合,如果不放到读者系统中去做综合的、立体的、动态的考察,忽视了读者这个巨大的参照系,写作研究就不可能形成更科学的体系。首先,文章是一种传播媒介。有人形象的比喻:“文章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  相似文献   

8.
摘要是学术论文写作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以浓缩的形式简明和直接地展示研究成果。写作摘要一是作者对自己学术研究结束后的最后梳理 ,二是服务于计算机学术文献检索系统的应用 ,三是服务于读者对学术成果的阅读和理解。同正文一样 ,摘要的写作一般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演绎结论四个要素 ;但针对不同种类的文章 ,可舍弃掉其中的一个到三个要素 ,可就其中的一个要素、两个要素或三个要素来写。摘要写作难于论文正文的写作 ,对写作者和学术编辑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作者和学术编辑都应该注重摘要的写作 ,以利于学术成果的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构思作为文章写作中一个相对稳定的特殊心理过程,来探讨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 1 劳动对于人来说,离不开人的自觉意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建筑师与蜜蜂劳动的比较,明确地指出:“建筑师在以蜂蜡构成蜂房之前,已经在他的头脑中把它构成。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已经在劳动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所以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就是说人的自觉意识不同于动物的直觉本能,而属于人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劳动结果“外化”之前就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而这种存在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又是主观世界的创造。写作也是一种自觉意识很强的脑力劳动,作者在执笔之前总会先在头脑里进行反映和创造,人们习惯把它叫作构思。文章构思在头脑里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写作学学科体系中,写作学和文章学、作者和写作主体、材料和写作客体、文章和写作载体、读者和写作受体、集材和感知、构思和运思、行文和表述、标题和题目、主题思想和中心思想、论点和论断、结构和布局、线索和脉络、文体和体裁、文风和风格等,都是含义相近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需要加以准确、清晰的辨惑,以有利于人们对写作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推动学科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更臻精审和圆融。  相似文献   

11.
构思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必然性是由写作这种精神劳动的构建性、创造性特征所决定的;非构思是一种生成性写作,是作者在特定触煤刺激下显意识的重构或潜意识的突现;写作过程中构思与非构思共存互补。  相似文献   

12.
写作文离不开构思,所谓构思,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及事情的经过,安排文章的结构,探索最恰当的表现形式等等。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在记叙文中常见的构思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从语言学习的认知同化过程的几点要素 ,就阅读中段落的整体概念和写作中事例的组织之间认知辨证关系展开了讨论。明确指出 :如果把握住了阅读和写作在形式上的共性特点 ,不但可以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对教学双方的个体学习都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 ,作者首次向外语教学界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在此领域中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人类最美妙、最复杂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的逻辑起点是历史积淀和现实生活,经由写作主体的吸摄、同化和升华,然后外化成文章。但文章并非是精神活动的终结,她还要诉诸读者。没有哪一种文章不最终和读者发生联系,没有哪一种文章不最终由读者完成其价值,没有哪一种文章在写作时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读者张力的影响。可以说,生活、作者、文章、读者这四维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互为作用的系统。这是一个庞大的、充满生机的系统,任何一维的残缺,都会破坏它的整体功能,造成系统运动障碍。写作中的一切现象和规律,如果不和读者研究相结合,如果不能用系统的眼光把它们放在读——写系统中作立体的、动态的考察,忽视了读者这个巨大的参照系,这种写作理论,就永远难以上升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经陈 《新天地》2011,(7):83-83
如何选材?对于写好文章。至关重要。如果能把握选材的要领,往往可以使文章更真实生动。更新颖深刻。如何构思?对于写好文章。更是不可忽视。好的构思,往往可以使文章更耐读,更具有有吸引力。本文作者试图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教学体会,从选材与构思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给写作爱好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语境 ,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它可以是言语过程中由言辞组成的上下文 ,也可以指言语过程中言辞外的影响到言辞的各种因素 ,包括语言的具体环境 (言语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场合等要素 )和文化环境 (言语活动所处的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要素 )。语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具有客观性。分析和研究语境 ,是为了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涵 ,探掘文章的底蕴。人常说 ,言为心声。作者写什么 ,怎样写 ,都是紧紧围绕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的。读者看作品 ,除了读懂字表透露的文意外 ,还要深入到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感受…  相似文献   

17.
<正> 1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 从现代信息论观点看,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信息处理的流程,从起始对于客体自然信息的反映与选择,到大脑的转换加工成为主体的自为信息。然后编码组合为新的人工再生信息。这整个流程过程,无不体现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比如在选材定题时;需要观察力和直觉力;在炼意构思时,需要推断力和想象力;在谋篇布局时,需要结构力和表达力,在修改润饰时,需要反馈力和比较力等等。这里,每一个环节的深入都是思维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日语的接续词和汉语的连词都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语言表现 ,在连接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 ,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时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选取了三类文章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不管是整体的使用率还是各个类别的使用率 ,日语的接续词和汉语的连词在使用上确有不同。而这些不同对中国人使用日语写作时确有干扰。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写作思维的原理,分析诉讼文书结构思维操作的内容、过程、方法和原则,结合"非构思"写作理论探讨诉讼写作结构思维的规律。认为诉讼写作根本的相似思维方法所形成的三段论推理思路及其文本化的"递进"、"并列"思维模型深入揭示了诉讼写作结构思维的主要操作规律,对诉讼写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影响诉讼文章主体部分章法安排的因素众多,实现"非构思"写作有较高的难度,是否需要构思,应当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20.
《尤利西斯》可谓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乔伊斯在写作中大胆尝试,使语篇在词汇结构、句法结构和叙述模式上都突破了传统小说常规模式的束缚,突出了意识流语篇前景化的特点。如何将这些前景化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出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