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相互依赖到全球化—国际合作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互依赖和全球化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理论学者广泛使用以概括国际政治总体特征的两个概念 ,而国际合作是两者共同涉及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图分析从相互依赖到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国际合作的理论发展。文章首先对相互依赖和全球化的概念关系和国际政治理论“第三次争论”的背景作一简要梳理 ,这是国际合作理论得以拓展的现实和理论背景 ;然后从纵向角度论述这一进程中国际合作理论的发展 ,这是一个现实和理论双重扩展的过程 ;最后提出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理论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10多年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以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速度相互交融,国际经济越来越广泛而紧密地相互依赖。历史实践证明,在当今世界,相互依赖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研究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理论,对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进一步开辟对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摆脱“安全困境”、保障国家安全和堆护和平的手段是均势和威慑。自由主义则提出了世界政府理论、集体安全理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民主和平论等,他们强调影响和平的因素包括田内政治结构、文化与价值现;发展经贸关系可以使得困家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从而减少战争;健全国际安全机制以防止国际冲突和维持和平;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传统理论对于解决大国间的国际安全问题不无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和平还是冲突:经济相互依赖的政治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中两大不可逆转的潮流,各国进入经济上相互依赖的时代。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对国际政治究竟是福是祸,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基本上有四种观点(1)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能减少冲突;(2)经济相互依赖会导致更频繁的冲突;(3)经济相互依赖可能减少冲突,也可能增加冲突,关键是取决于不同的情境和条件;(4)经济相互依赖和冲突之间没有关系相关性。本文在综述这几种观点的基础上,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急剧加强。关于直接规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私人公司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和交叉经济交易和经济关系的法律和制度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上述法律制度和规范,即人们通称的国际经济法,亦越来越多地受到法学界的重视。鉴于国际经济法的历史简短,并且共所基于存在的超越一国国界的经济交易和国际经济关系不断变化,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范围以及共是否应作为单独的一个法律学科存在均成为法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审查国际经济法演变和形成的过程,探讨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范围和特点,研究和分析法学界关于国际经济法争论的实质以及关于国际经济法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制度主义提出的"相互依赖"是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分析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范式。新自由制度主义把"相互依赖"界定为: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以付出代价的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非对称性"是相互依赖的基本特征,国际合作则是相互依赖的必然结果。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相互依赖"理论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国际关系的新视角,是一种不同于现实主义的世界政治解释模式。当然,新自由制度主义并没有否定现实主义理论,而是认为两种理论可以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7.
反思权力政治与相互依赖理论——读《权力与相互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争,分别用权力政治和相互依赖描述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前者重视国家利益、权力斗争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后者强调全球化过程和相互依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深远影响。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1977年的著作《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一次全面否定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说,创立了相互依赖理论。本文试图对相互依赖理论做出批判性的阐释和分析。一、相互依赖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基欧汉和奈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可谓是相互依赖理论的开山之作。作者在对“权力政治”和“相互依赖”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建构主义方法对"中国崛起"的概念以及崛起的外部安全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崛起概念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复杂的,这种关系来自于产生此概念的比较方法、历史经历所导致的认知惯性以及当今世界高度相互依赖的现实。为了通过和平的方式更好地实现中国崛起,需要扬弃现存思维模式中与相互依赖的国际社会现实不协调的因素,以建设性的态度消除其他国家对我国发展的误解,并积极参与同外部世界的相互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与分析目前制度经济研究中的主流派——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构架,强调这种制度和组织的分析方法与纯粹的市场契约分析方法的区别,从而相对于“经济人”的概念提出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块“契约人”的概念;同时,侧重探索当前制度研究中相当潮流和富有成效的“产业组织、法学与经济学互相融合”的大经济学方法,试图对中国的制度经济研究在理论规范上、在有意识地和国际接轨上提供有限但有益的见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已步入“全球化”阶段,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利益”至上的理想化色彩进一步凸现。民族国家虽受到全面的冲击,但基于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的考虑而追求成本-收益的种种努力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冲突与协调、竞争与合作并存是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经济全球化的拓展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勃兴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还将并驾齐驱,而非此长彼消。民族国家应在理想与现实的“囚徒困境”中寻求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国际经济关系理论的主要概念和范畴,特别困难。这首先与研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相互经济关系体系的形成有关。在阅读近期经济著作时,在我们面前不断呈现这样的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带有术语性质的问题:“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说法,是否可作为同义语,或者  相似文献   

12.
国际反补贴制度下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主力军。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但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时间不长,经验欠缺。通过对补贴与反补贴制度的研究,比较分析国内外补贴与反补贴的形式,深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法律与政策,提出应对国际对华反补贴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相互依赖理论是国际政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相互依赖的程度和规模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作为朝鲜半岛的近邻,与其在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有着特殊的关系,在关乎朝鲜半岛的所有大事中,中国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预测,在不断变化中的国际政治格局中,中国与朝韩关系的相互依赖将会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4.
国际机制的概念被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后,成为论述国际关系最时髦的概念之一,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国际机制是霸权的产物,受制于霸权,也就是说没有独立性.从国际机制产生与形成出发,认为国际机制具有独立性,相互依赖是国际机制产生的原因,而霸权下建立的国际机制不过是促进国际机制的形成,国际机制的作用是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的新概念。近几年来,我国的浙江、广东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相继提出了“文化经济”概念,并首次把“文化经济”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课题。“文化经济”概念的提出既充分体现了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特征,又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契合。积极发展文化经济,将有力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的和谐。那么,文化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与知识经济的关系怎样,如何发展?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厉以宁教授一直认为我国应当以“基本内向型的开放经济”为主。他是从开放经济条件下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以及国际支出大于国际收入这一现实状况出发,倡议我国部分地区、部分产业可以实行外向型经济,采取“出口带动增长”模式。他从不使用诸如“参加国际大循环”之类的概念。他曾指出:“参加国际大循环”这个提法不太明确,更科学的说法是‘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他还认为,“大进大出”之类的用语不仅不符合实际,甚至可能引起误解,使实际经济工作发生偏差。尽管如此,他对于我同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是支持的,并为此作了理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跨国交往和相互依赖的加深,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日益突出。奈和基欧汉通过对跨国关系的研究阐述了国家间互动、跨国互动、跨政府间互动对世界政治产生的影响,这从理论上冲击着传统的“国家中心”范式,促使国际政治研究向世界政治研究的“多中心”范式转变,因而奈和基欧汉的跨国关系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比较修辞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修辞研究是国外修辞研究引人注目的热点,在过去五十年间主要围绕“中国古典修辞有无论辩”这一传统议题展开。通过探讨中西比较修辞的核心主题、新路径及对话可能,本研究发现中西比较修辞的主要研究点在于中国古典修辞的论辩与非论辩观,提出“争”与“不争”两个概念同时是比较修辞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修辞研究的起点和焦点。中西比较修辞研究应超越西方修辞学传统,通过“不争”理念这一落脚点,使中国古典修辞与当代西方修辞理论中的邀请修辞进行跨时空的互动与对话。这一路径能够继承中国修辞传统并突出中国修辞的主体性,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社区社会化到社会社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学銮 《社区》2001,(2):29-30
从社区到社会 从传统上说,“社区”和“社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以农村为代表,后者以城市为代表。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是以其社会关系的不同性质作为区分标准的。在农村社区普遍存在的是首属关系,具有熟悉、同情、信任、相互依赖和社会粘着等特征;而在城市社区占主导地位的则是次属关系,具有陌生、反感、不信任、独立和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际组织概念的研究现状入手 ,综合运用名称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功能分析、比较分析和个案分析方法 ,力图从各个侧面对其进行分析概括 ,提出一个比较适切的国际组织概念 ,激发有关国际组织的各种相关分析 ,进而彰显国际关系学概念定义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