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已故著名词学大师唐圭津先生经多年辛勤耕耘编成的《全宋词》,自1940年初版问世以后,就得到词学界的一致好评。建国以后,又经过唐先生悉心修订,于1965年重新出版,为推动我国的词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后,不少学者对《全宋词》又作了许多补充、修订工作,如孔凡礼先生从《诗渊》中辑出新版《全宋词》中未载录的宋词四百多首,汇集成《全宋词补辑》一书(中华书局,1981年)。最近,方建新先生又对《全宋词》词人小传中的疏误作了订正,撰有《(全宋词)小传订误》一文(刊于中华书局《文史》四十辑)。笔者在查阅对照了有关文文…  相似文献   

2.
曹溶是清初著名词人,他的词能确定作于任职山西期间的,有30首,几乎占他全部词作总数的1/6。在这些作于山西的词中,曹溶经常通过登览古迹抒发深隐的故国之思,如《绮罗香·云中吊古》和《永遏乐·雁门关》等。作者采用融藏今典于比兴的艺术手法,深隐地表现当代史事和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3.
渔家傲     
[题解]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他不仅是北宋名臣、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他的词作流传下来的只有六首,其中以《渔家傲》最为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4.
有宋一代的词人于宋玉可谓情有独钟,在《全宋词》中屡有提及,且多引用化用其辞赋之作。本文通过对《全宋词》中关涉宋玉的词作进行检索、整理和分析,力图挖掘宋人笔墨何以屡屡指向宋玉的深层原因,并以之窥测宋玉其人其文作用于宋词而产生的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欧阳修在词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黄信德欧阳修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共收入他的词241首,在两宋词人中,是存词较多的一位。对欧词的评价,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以“仍袭花间余风”或“多承南唐余绪”、“酷似冯延巴”论之,而对他在词的领域里...  相似文献   

6.
宋代宗室词人赵长卿有词339首,在《全宋词》当中数量位居第5。词学专家许伯卿先生认为赵长卿词没有谈论的价值,学者夏玲女士在总体上也忽视赵长卿词的寄托。其实赵长卿词特别是咏物词有谈论的价值,不但有寄托,而且寄托着一种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沉的沧桑感慨,并且两者是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南渡宗室词人赵长卿在南宋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倾向于主战派。赵长卿词寄托的写法是受“东坡词”影响,而寄托最突出的,是他的咏梅词,其中《探春令·赏梅十首》达到高峰,咏物拟人混为一体,寄托了历尽艰辛而不屈不挠的国家精神和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7.
《全宋词》中有关"笛"的词达571首,涉及到词人200多个。笛意象包括了声音、乐曲、地名等因素。笛在宋词中转型为以笛怀人,或直接为咏物,或用为典故,或借以构成意境等,表达了词人丰富复杂的感情。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试图通过细致分析词作,从而揭示"笛"在词中的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涉江词》是现代女词人沈祖棻的词集,由程千帆先生笺注,这些笺注集中体现了程氏对《涉 江词》的理解原则和方法。从诠释学的角度探讨程氏笺注《涉江词》的必要性、可能性、有效度、相对性与 必然性,十分重要。其笺注的必要性在于《涉江词》采用了以词纪事、比兴和隐喻的方法 ;其可能性则与程 氏作为词人丈夫的身份有关,也与其开展此项工作的社会环境有关 ;笺注的有效度取决于程氏的笺注方 法,即依据词人采用隐喻方式创作这一特点进行笺注 ;笺注的相对性是针对程氏诠释《涉江词》作品的意 义而言的 ;所谓必然性,是从学术研究的精神层面来立论的。这项工作对程氏而言既是他对《涉江词》揭 示的存在真理的再揭示,也是他体验生命存在真理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9.
序与前言一组钱仲联《全明词》序断代词作,勒成全集,于亡友唐圭璋先生之《全宋词》,《全金元词》继之。他家踵武,则先后有《唐五代词》、《全明词》、《全清词》之纂,而后历代词作之渊海始备。然其间编者之为力有难易焉,《全宋词》筚路开山之功不待言,然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梦窗词提要》的得失辨正,发现《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的编纂思想自成体系,涵容了汉学考证与宋学思辨之长,即以汉学实证方法考评词集版本与作家身世,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统观词人的交游网络与人格气节,以历史观念来观照词集的艺术价值与词史定位。在考量词人的人品与文品时,《总目》词集提要秉持“未以其人掩其文”的价值尺度,表现出超迈时代的开明通达的批评立场。   相似文献   

11.
我去年应《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集编辑部之约,撰写《史达祖评传》,论述到史达祖交游时,因为资料短缺,只着重写了两个人:张镃与高观国。高观国的词集《竹屋痴语》中,有好几首词都与史达祖有关(详下文)。当时除去前辈词家姜夔、张镃赏识史达祖词之外,在同辈词人中,高观国与史关系最深,唱和最多。 高观国也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造诣如何,有何特点?他与史达祖相比,孰高孰下?他在宋代词史中占有何种地位?建国以来似乎还很少有人专文论述。本文拟试论之。  相似文献   

12.
论赵彦端词     
赵彦端(1121—1175),宋魏王廷美七世孙,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属江西)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乾道四年(1168)以直显谟阁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有《介庵词》.《全宋词》收他的词一百五十八首.另《诗(?)》第二十五册还收有一首《水龙吟》(雨山空翠烟霏).《宋史》不传.张端义《贵耳集》载,彦端尝赋西湖《谒金门》词,其中“波底斜阳红湿”句为高宗所喜,说:“我家里人也会作此等语!”由此可以想见他在当时词坛上的一定影响.介庵词至今尚未见论及者.本文试图从他的词诗化、雅化的角度,对其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和风格特点作谫陋论析,以见介庵词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陈子龙《湘真阁存稿》和《倡和诗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湘真阁存稿》作于甲申国变之后,是一部唱和之作,收在与其他五位云间友朋的唱和总集———《倡和诗馀》中。本文拟将陈子龙《湘真阁存稿》与其他词人的唱和词作对比分析,从词的意象、闺情词、咏物词三方面入手,研究其表现的共同倾向和相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彭孙通是清初词坛上一位优秀的词人,被王士旗誉为“近代词人第一”。他的词学思想也颇有独到之处,本文结合《金粟词话》,探究其词学思想。本文首次总结出他在词论上以自然为宗,并举雕琢;兼容并包,不以婉约、豪放争长;积极倡导,纠云间之弊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全宋词》、《全金元词》从《名儒草堂诗馀》采入大量的词,但未择善本,校勘也有欠缺。该书是一部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词选,它是在《草堂诗馀》不断翻刻的风气下成书的,它的编选意图是反映江西词人的爱国情感、亡国哀思,但也有适度冲淡编选意图之意。后人据该书提出江西词派的说法不能成立,而仅据该书去研究江西遗民词人群,也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6.
宋代著名隐逸词人朱敦儒,字希真,其词集《樵歌》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构思新颖;物我浑一,词中有画;情主景辅,相生相衬;婉丽清畅,雅俗并存。  相似文献   

17.
《冰壶集》词如其人,冰清通透,是李亮伟先生前半生游历、述怀、追忆、观物的集成之作,题材内容不拘一格。其性喜游历,所作山水词,融词人的意趣、情怀与澹荡于胜景中,韵致清远。所为乡情、爱情等感怀词,则体现了词人的至真情性。咏物诸作,又常常用真诚易感的心去感悟和体察生活,于细微处见机趣,借物象发抒怀抱。咏史数阕,则以学养为基石,词史结合,古今互鉴,旷达的精神内核常以或雄健或疏淡的词风出之。  相似文献   

18.
《浮玉词初集》3卷,叶光耀著,是浙江图书馆所藏的一部稀见词集。该集的编纂经过6位著名词人之手,且评点者多达157人,是研究清初词学的重要文献。该集不仅对研究清初词集的编纂与流传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杭、湖之地的词人群体研究,尤其是吴兴词坛与西陵词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宋状元、词人黄定,《宋史》无传,史料记载较少,清陆心源在《宋史翼》中亦未作补充。《全宋词》黄定小传因属草创,故甚简略,且有讹误,根据《宋会要辑稿》、《南宋馆阁续录》等文献,对其生平事迹可作很多订补。  相似文献   

20.
孙光宪是一位重要的花间派词人。《花间集》收入他的词二十三调六十一首加上《尊前集》、《全唐诗》所收,他的全部存词则多达二十七调八十四首,在整个唐代的词人中,仅次于冯延己的三十九调一百二十六首,居第二位。孙光宪的词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也形成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