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陇海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未来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根据经济空间结构理论,本文着重分析了该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尽管东陇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其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其经济空间结构并没有成熟,表现为低水平的多核心空间结构,区域内部城市职能交叉重复.针对这一特征,本文提出了强化核心城市建设、完善区域点—轴系统、建立复合型双核结构、实现海陆联动等促进空间一体化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区域空间结构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兰西格经济区中兰青—青藏铁路经济发展轴的功能初步显现,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城镇体系不尽合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经济空间格局失衡。兰西格经济区应着力推进空间结构优化,构建"两核—两圈—一带—多点"的区域空间结构。具体而言,即做大做强兰(州)白(银)、西(宁)平(安)两个核心区,建设分别以兰州、西宁为中心的两个一小时经济圈,打造兰青—青藏铁路沿线经济带,培育布局多个经济支撑点,进而实现经济要素合理的空间配置和经济活动合理的空间组合,助推经济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地区湿地旅游资源丰富,空间优势互补特征明显,在沿海开发逐步推进的背景下,发展区域旅游的前景广阔。本文在分析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点-轴”开发模式,并提出该模式下的发展措施,以期为优化江苏沿海湿地旅游空间结构和促进该区域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必须加快空间结构演进。西部民族地区空间结构演进的动力来自于城镇的发展壮大。点轴推进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空间开发状态。特色农业、资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这四大优势产业支撑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空间结构优化演进。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选取17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划出了5种区域差异类型:发达区、中等发达区、初等发达区、落后区和最落后区。在进一步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经济;坚持“点—轴”开发模式,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形式,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区位特点以及在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文章应用ESDA技术,对重庆直辖以来(1997-2011),四川省成都市、广安市等15个市和重庆市渝中区、万州区等31个区县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揭示成渝经济区空间格局特征和空间格局的演变进程,以期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编制提供决策依据。实证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存在明显问题,优化经济空间结构、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7.
山地区域是地理空间、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等组成的综合系统.山地区域发展模式常采用点-轴、组团等开发模式,但其局限性较强.本文提出“多点聚落式”发展模式,即以主要乡镇为经济节点、山村为经济末梢、县城(城市)为经济中枢的“多点聚落式”发展模式,以适应山地区域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参差多样等空间分布格局.此外,应加强山地区域节点县镇的功能规划、运网布局及金融现行等举措.  相似文献   

8.
遗产廊道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理论研究与实践仍显不足。针对目前遗产廊道保护与开发现状,引入竞合发展理念,深入阐释遗产廊道旅游竞合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遗产廊道的资源要素禀赋、区域经济环境、地理与交通条件以及遗产廊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所体现出的独特文化空间分布特征等四方面因素出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遗产廊道旅游竞合空间结构模式,"点——轴"开发与圈层开发相结合的梯级网络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探讨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是寻求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的逻辑起点。文章采用趋势面分析、克里格估计两种地统计分析工具,对2002~2006年辽宁省人均GDP空间分布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具有典型的双核结构特征,随着"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及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从点轴模式逐渐向网状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10.
产业园区建设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衡阳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城市产业在调整升级,城市空间正转型重构。衡阳城市空间发展轨迹大致分为内向发展——轴向扩张——圈层扩张三个阶段,新时期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载体规划构建“一轴、三核”的产业总体布局。在产业促动下衡阳城市空间由单中心多组团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内部方格网外部圈层生长的“十字”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城市功能,文章从建立多中心体系与功能组团,采取轴向生长的空间发展模式,强化结构性生态要素的控制,完善产业区功能、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对接区域、融入区域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衡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空间结构以资源和要素的空间组合而产生经济活动及特有的经济效益。废黄河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区位指向明显,内部之间缺少联系,其空间开发应以港口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城镇为载体,点轴式开发,构建一轴一带三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交通地理,反映地理空间的交通格局,在推动和构造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方面作用日益突出,但从理论层面系统认知交通地理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此,尝试构建一个基于交通地理演变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展理论逻辑认知框架。通过运用逻辑分析、演化分析等方法,从城市生长、城镇体系生长、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口集聚等五个方面探讨交通地理、交通区位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关系。研究认为,交通地理的经济区位性催生城市生长,交通地理的等级结构演化推动城镇体系生长与发展,跨区域交通地理关联推动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从"点—轴"向"网格化"方向演变。考虑到科学严谨性,数理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以及进行计量验证将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与台海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与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永恒主题,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有序化以及与外部主流空间的紧密链接是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互动的,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必须建立在闽台互动合作的基础之上,21世纪福建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目标是建立台海经济圈。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态势及机制,对区域开发、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和优化乃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在区域经济研究中仍是一个有待深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分散,没有形成逻辑严密的结构体系,规范分析和定量分析不足.深化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需要在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态势评价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如何选择区域重点旅游发展轴与重点旅游发展节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中的旅游"点-轴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文章把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发展轴线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旅游发展轴线,其中一级旅游发展轴线有沿长江旅游发展轴线、沪宁旅游发展轴线、沪杭旅游发展轴线、杭甬旅游发展轴线、沿海旅游发展轴线、古运河旅游发展轴线等6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线有宁杭旅游发展轴线、宁启旅游发展轴线、苏嘉杭旅游发展轴线等3条;三级旅游发展轴线有宁溧高旅游发展轴线、澄锡宜旅游发展轴线、杭黄旅游发展轴线、杭富建旅游发展轴线、上新旅游发展轴线、绍诸旅游发展轴线等6条.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永恒主题,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有序化以及与外部流动空间的紧密衔接是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是互动的,山东省区域产业与空间结构的重组应建立在与日韩互动合作的基础上,以构建"环黄海经济圈"为新时期产业和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十二五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地适当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南彭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和方向.“点—轴”系统理论可以促进实现生产布局与现状基础设施之间最佳的空间结合.在对南彭地区规划时,以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以当地的三条主要交通干线为轴,充分发挥空间扩散原理和增长极理论中,中心区域和辐射轴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并最终形成“一中心,两分区,三轴线”的产业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等为依据,对“西三角”经济圈中旅游区域协同和空间一体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三个增长极,以西成高铁、成渝高铁、西渝高铁为三轴,以自然生态、历史遗迹、民俗文化、都市休闲为内容的“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模式。同时,由西安往北、重庆往东、成都往西三个方向,拓展出“西三角”的外向空间。从旅游资源错位开发、旅游产品及线路一体化和旅游区域合作协同三个方面提出“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东西部地区仍存在显著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本文从地理位置、国家政策、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思想观念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并据此从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促进区域一体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增长极;加强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储蓄能力;增强区域间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缩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陵山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中心城市,优化区域内分工,积极培育区域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区域主要铁路干线实行点轴开发,形成“大”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看,武陵山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区域管理、市场、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