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史 华夏民族形成于何时 一种意见认为,华夏民族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民族部落的不断迁移和相互交往的扩大,各个部落之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形成相反的利益,而在另一些时候和另一些地方又形成了相同的利益,由于引起了各个部落的分化和组合、战争和联盟,逐渐形成为不同的民族,华夏族就是这样开始形成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华夏民族是与夏代国家同时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哲学本体论众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因为“本体论”有二个根本错误:第一,它认为关于世界的理论是最终的,为世界找到了最后的根据;第二,本体论是一种脱离认识论的独立理论。本体论认为它可以作为任何一门科学的基础。而世界上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最后的本原,任何一代人都不能建立起什么最终的本体论,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过本体论来称呼他们的哲学,而总是以世界观来称谓。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的说法不能成立。其理由:第一,马克思很少提到“本体论”这一概念,但决不等于马克思的哲学没有本体论基础,任何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本体论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这一问题上,学界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可能性、必要性、研究视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展开讨论。雍涛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华民族所吸收和运用。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带有自身的特殊含义,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矛盾的同一性与转化问题关于同一性问题,在“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中早已涉及,但是着重在它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方面。近来,对同一性问题的研究已较多地集中到这个范畴本身内容上,尤其在对直接同一性的理解和同一性是否包含转化这两个问题上,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5.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贫困的原因分析 继前几年对哲学贫困作研究后,哲学界对此又有新论。 一种观点认为,今日哲学的困境在于当前的哲学缺乏智慧。按照哲学的原始定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智慧,哲学的活力也在于此。哲学缺乏智慧首先表现在它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位置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根本作用是什么。当代哲学放弃对智慧的追求,热衷于给现实问题提供一些大而无当的结论,哲学应该提供人们思考和理解并解决问题的智慧。 第二种观点分析了哲学贫困和危机的外部和内部原因。关于外部原因,认为有三;一是体制的根本转轨,主要表现在哲学由社会的中心地位走向边缘  相似文献   

6.
哲学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新认识1.真理标准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实践的总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标准。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复杂的反复的过程,不能把实践的效果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这难以同实用主义划清界限。以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人对世界的改造活动和实践诸要素互相结合,形成种种复杂的关系,借以弄清楚被检验的认识是否与世界一致以及一致的程度。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最后标准,是由实践在整个社会现实中的地位以及认识与它的关系决定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实践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动态…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建设中国当代美学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的重要资源。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圆融性使得中国传统美学有着巨大潜力,经过改造和提炼,它将会成为当代世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精神内核,将对构建当  相似文献   

8.
·文学理论·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研究倾向 一种倾向是开始关注在当下泛文化研究的批评语境中,向来不入批评家法眼的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学。有论者指出,今天中国文化现状已呈三种文化并存的格局,其中正统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趋于式微,富于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文化走向边缘,而以中性面貌出现的大众文化正大行其道。有论者认为,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文学还不足以改写传统文学的规范,但  相似文献   

9.
先秦史 周与商是不是臣属关系 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周与商是臣属关系,西周的奠基者姬昌(周文王)是商纣王之臣,他受商之封为西伯(西方诸侯的首领),又称伯昌。周与商王朝之间的隶属关系,在1976年陕西周原出土的一万多片周初甲骨中得到了反映。1号卜骨记述了周文王曾在纣父帝乙的宗庙祭祀祖成唐的事情。84号卜骨提到的“(册口)周方伯”,就是指周文王被封之事。周文王任西伯期间,由于礼贤下士,为崇侯虎所谮,被商纣王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因重赂得免。周文王在任五十年间,积善累德,教化推行南国。为周武王灭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  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2 0 0 3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的走向 ,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相关。一些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这一变革的实质就在于它使哲学发生了“生存论转向” ,使哲学关注的焦点从超验世界转向“感性世界” ,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有的学者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出发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质涉及其存在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存在论基础上所发动的哲学革命 ,不仅特殊地超越了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11.
有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一些问题关于主体——客体问题主体及其结构一种意见认为,所谓主体就是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认识者和实践者,它的体现者是现实的人、社会的人;主体并不等于意识,主体是有人身的主体能动性的体现者。它是多层次的:就其普遍性讲,是作为实践者和认识者的整个人类;就其特殊性讲,是指作为实践者和认识者的社会集团(包括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氏族、种族、民族、阶级),社会团体,乃至科学共同体;就其个别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发展史的几个理论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比较普遍的意见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提出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是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另一种意见认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是并列、并行的三种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一书中并没有讲这三种社会形态有先后继承的关系。近年有的同志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三种社会形态,是同一封建经济形态的不同类型或  相似文献   

13.
先秦史原始社会人际关系是否平等一种意见认为,现有充分材料证明,原始社会人与人关系是不平等的.第一,原始艺术的广泛发现,说明至少在四万六千年前,原始社会已经出现产品剩余,一部分人脱离了生产活动。第二,考古发现表明,远在一百七十五万年前的猿人阶段,就存在广泛的食人习俗。毫无疑问,食人者和被人食者是不可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整个生产力体系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其理由是:现代科技在当今世界的生产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决定着生产的组织结构、方式,决定着产品韵结构、质量。而且左右着生产的发展方向,左右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速度。科技作用大于劳动者直接劳动的作用,无可置疑地是第一生产力。第二种观点则赞同传统的生产力定义及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说,反对把科学技术看成是生产力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产力或元生产力,它与生产力体系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力体系,是对提高整个生产力体系的功能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因素。其理由是: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之外,在科学实验中产生的;科学技术是作为一种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非现实的生产力存在着;②在生产力体系内,劳动者才是具有决定作用的首要因素。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劳动资料的创造者与劳动过程的承担者,离开了劳动者就没有人类  相似文献   

15.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16.
一种意见认为,夏商周三代所在的黄河流域,是中国远古和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国文明的诞生地.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形成以后,有一个向四周扩散传播的过程,既中断了外围文化的文明因素的独立发展,又加快了这些文化走向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文学理论的危机”问题(一)文学理论危机的原因和表现有学者认为,文学理论的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脱节,文学理论对于目前的相当部分的创作显得捉襟见肘,缺乏审美价值判断;第二,只是大力引进外国学者的思想为理论资源,外国的学术思想成了我们的风向标,大量的模仿照搬使理论成为机械复制;第三,文学理论顺应现状、迎合平庸、忽视精神的超越,弱化了人文学者应有的批判精神。总之,文学理论缺失了应有的原创性和独创精神,应该正视中国文学理论的危机。有的学者则强调:市场经济的兴起导致了文学理论从“政治代言人”…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夏商周之前是否有虞朝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 ,夏商周之前没有虞朝。夏代以前 ,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 ,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 ,以舜 (有虞氏 )来说 ,在位仅五十年 ,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 ,称帝王名号者都在 10人以上 ,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 ,是难以成立的。另一种意见认为 ,虞朝是古代史中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韩非子·显学》载 :“虞夏二千余岁”。按此说法 ,有虞氏决非只有一代五十年。根据《国语》、《左传》等史料记载 ,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有 :幕、穷蝉、敬康、句芒、牛、瞽瞍、舜、商均…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现行哲学体系的改革问题多数论者认为,现行哲学体系基本上是从苏联移植过来的斯大林模式。它是以“物”为主线建构起来的自然本体论体系,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应予彻底否定重建。但有人则认为,现行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仍然正确。缺陷只是在于内容陈旧、僵化,缺乏说服力。应用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及其提出的新原理、新范畴,诸如“系统”、“结构”、“信息”、“主体性”、“价值”等予以充实,以此来丰富和发展。另有人认为,现行哲学体系只是在逻辑上存在着问题。这主  相似文献   

20.
·文艺学·文艺理论及文艺学学科建设的新反思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的不确定性是当代文化转向的明显特征。文学的边界移动了,文学学科的界域模糊了,曾经是金科玉律的追逐文学永恒本质的研究规范受到了质疑,文学被边缘化了。当代文艺学研究不必固守原有的精英主义苑囿,而应当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新的审美现象。由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兴起和“文化研究”时代的来临,文艺学应该“越界”、“扩容”,应该把文艺学的对象扩大到新出现的文化现象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深刻挑战了文学自律的观念,以至改变了有关“文学”、“艺术”的定义。文艺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