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以"现代科技革命"、"社会整体转型"、"全球思维"为旨趣的当代世界进行一种全新的哲学批判逻辑、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超越模式建构的哲学,都属于现代"元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哲学认识论"和"哲学价值论"等方面,信息哲学都实现了人类视阈的全新转换与多维缔造从而成为现代元哲学。信息哲学作为元哲学的现实条件及路径依赖,在于梳理和挖掘一系列关注点及其方法论启示,即四个关注:关注信息哲学的"公共性本质";关注哲学自身的危机,从而实现哲学的"信息转向";关注信息哲学的"符号论"迷茫;关注信息哲学的"整体性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元哲学——信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9、21、22届世界哲学大会都在关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哲学问题。信息哲学是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元哲学,是人类历史上哲学形态的全新革命。信息哲学创始人中国信息哲学家邬焜教授将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哲学,创立了信息哲学。并相应从元哲学的高度建构出全新的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生产论、信息价值论以及信息思维论等信息哲学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独创性的研究,从而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完整的有关信息哲学的观点、理论、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2010年8月于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的邬焜教授首次以英语形式,简明提交了他三十年来的信息哲学研究成果。邬焜的理论聚焦于信息的本体论属性及其对于恰当理解信息之社会功能的重要性。随后,布伦纳和邬焜发现布伦纳近年来对于现实过程(包含信息)之逻辑(现实逻辑;LIR)的扩展,由于应用相同的规范性原理,因而与邬焜的信息哲学和自然逻辑进路相互支持。邬焜的信息元哲学将信息看作所有学科的一个批评性组分,超越了它们特有的科学内容。它描绘了一种态度或立场,即要求关注作为一种方法论必然性的复杂过程之信息方面,邬焜称这种态度为信息思维。在其早期著作中,邬焜看到了系统理论的重要性及其与信息的关系。在其与此相关的纲要(英文)以及更多近来的著作中,邬焜表明了信息概念是如何深化和超越这些时常模糊的系统科学之根基的。信息思维所代表的新的科学和哲学的新范式,相比于其他从系统和复杂性观点出发的主流进路具有更为基础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系统理论的重要性及其与信息的关系,表明了信息概念是如何深化和超越这些时常模糊的系统科学之根基的。信息思维所代表的新的科学和哲学的新范式,相比于其他从系统和复杂性观点出发的主流进路具有更为基础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邬焜和肖峰分别在《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信息主义及其哲学探析》等论著中阐述了各自的信息哲学观。在如何理解信息哲学、信息哲学是否带来了全新的哲学革命,以及在如何揭示信息本质等问题上,邬焜信息哲学表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风范,而肖峰信息哲学则显示出既坚持近代哲学的诸多思维传统,又继承现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尽管邬焜和肖峰都力图为信息时代人的生存发展寻找理论根据,但二者在信息哲学观上仍然尖锐对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现象学的当代冲突。  相似文献   

6.
对邬焜先生“信息哲学”的再批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邬焜先生的"信息哲学",将信息分为"客观不实在信息(客观信息)"与"主观不实在信息(主观信息)",并赋予了"客观不实在信息"以特殊的(第一性的)地位。在推理论证中,他离开"客观不实在信息"范畴的原意,认为信息可以进化或退化,局部痕迹可保存全息,构建出"自然演化的全息境界",在认识论上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也有违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传统哲学的两大信条——"存在=物质+精神"、"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物质"——不能恰切描述信息世界,需要在对存在领域进行重新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本体论学说,并以此作为新世界观和新哲学的基础。邬煜创立的信息哲学正是这样的一种新哲学,他的全新存在领域分割方式是:"存在=物质(直接存在)+信息(间接存在)"、"客观存在=物质+客观信息"、"信息=客观信息+主观信息(精神)"。存在领域的全新分割方式从物理活动的层面描述了质-能形式和信息形式的共在性,揭示了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物质(质-能)和信息的二重化存在的特征,这同时也改变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解读方式,引发了哲学领域的全方位变革,从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8.
邬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焜先生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信息进化论"。行文的基本特点是:一是重复了以往的逻辑错误,使"实在"的物质成为没有实际认知内容的空壳,将"不实在"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第三者)"定为人类认知的对象;二是用"第三者(粒子场)"代替物质本体,认定具有客观第一性地位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在中介粒子场(第三者)里演化,信息具有质和量,或者说成为"变相的物质",物质本体演化失去了可被认知和描述的内容(信息);三是夸大"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的作用,其实有悖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9.
邬焜先生“信息认识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焜先生在"信息本体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信息认识论",论证的基本思路是:一是重复了"信息本体论"的逻辑错误,使物质成为没有实际认知内容的空壳;二是以偏概全,旨在用中介粒子场(事物中介)来替代事物本体,用"信息运动的过程"代替传统哲学中认知的实践活动,认为人的认知对象永远是"第三者(中介粒子场)"而不是事物本体(客体),可以说"信息认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交通大学邬焜教授是国内同行公认的信息哲学创始人。从1980年开始,邬焜教授就独立开展了建构信息哲学的理论研究。他不但是我国从事信息哲学研究起步最早的少数学者之一,而且在  相似文献   

11.
元哲学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的对象、属性和功能是元哲学的最主要问题。关于作为哲学对象的世界观问题应从世界观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做出界定 ;对于哲学的属性 ,只有从“属”和“性”这两个相关层次才能揭示哲学的本质属性 ;至于哲学的功能 ,主要具有世界图景、思维范式、价值规范和形上境界这四大功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邬焜信息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根本性变革,是人类信息时代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其理论特征上看,又是科学性、时代性和普适性的高度统一,是信息时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了更好地了解邬焜信息哲学的根本性变革的实质和意义,从总体上把握邬焜信息哲学的基本内容,就必须对邬焜信息哲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对邬焜信息哲学的一般特点以及它与当代自然科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活动中的道德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信息活动凭借发达的“技术支持系统”在获得了显著的效率和知识话语权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道德失范现象。本文从道德观念的紊乱、道德行为的失范和信息社会中的道德问题三个方面考察了现代信息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伦理困境,目的在于从一个重要的角度回答:我们为什么需要信息伦理。  相似文献   

14.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既为企业带来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带来了一系列难以应付的挑战。本文对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面临的五大安全和伦理问题的成因及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伦理作为反映人们信息交往规律和个体信息道德规范的理论形态,必须构建合理的理论体系,将逻辑结构与价值追求统一起来。本文结合信息时代人类社会交往的特点和现实要求,从理论表达、实践运用和人格塑造等不同层面,提出了信息伦理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该体系的认识、调节和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作为网络伦理和信息伦理交叉领域的网络信息伦理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专题研究,网络信息公正问题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提出该研究领域研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对于完善网络伦理学和信息伦理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过程的立体化使当前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尖锐的价值观冲突,由此形成社会生活中伦理规范的缺失、道德实践的困惑和道德责任的淡化。高校道德教育的习得过程不仅是规范要求的掌握,更应该是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道德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伦理思考的目的在于以一种态度和思想分析信息传播现状,以便使道德教育的知识性更加丰富,并在教育实践中使道德教育突出生活目的,增强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落地性。  相似文献   

18.
对格雷厄姆网络信息管理理论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论述了网上色情信息与有害信息的区别及对网上信息进行分类的意义之后,介绍了格雷厄姆对网上色情信息运用道德与法律手段如何实施管理的理论,并对该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最后指出,法律对网上色情信息的管理应着重于大案要案,其他相对较小的案件则可交由道德手段、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去解决。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带来信息共享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伦理的失范与无序。权利自启蒙运动以来成为现代伦理体系的基础,亦是建构信息伦理的基石,解决当下信息伦理问题亟须建构规范信息社会的权利秩序。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之权利观对于个人权利的理解均有偏差,脱离了社会关系抑或是社会和个人的联系是无法保证个人权利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从“现实的人”出发,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自由发展的结合,强调在厘清权利和义务辩证关系的前提下,以内容和形式上的某种不平等保障个人自由发展的权利,从而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在社会差异性逐渐扩大的大数据时代,从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出发建构信息伦理既要实现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保障,又要实现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从而解决社会效益和个人权益之间的矛盾,形成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一协调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0.
信息整序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是事物的一种结构形式,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以及它的状态改变的方式,信息整序是以信息为对象或以信息为媒介来认识事物的序性并根据事物序性对事物进行分类、归并的过程。信息整序的基本特征为:(1)信息整序是一项改变知识结构的信息重组活动;(2)信息整序是一项带有科研性质的认知活动过程;(3)信息整序是使已知信息即知识循环增殖的过程;(4)信息整序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内核;(5)信息整序方法即信息学方法具有方法论意义,是研究复杂事物运动变化状态的一种独到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