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时所采取的形式,反映了思维的轨迹。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整体性思维方式、直觉性思维方式和内向性思维方式,而这些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传统的体育文化的理论、形态、方法等的建设与塑造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开展传统思维方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塑造的研究,能更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传统体育文化,从而对提高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起到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是传递客家传统生活风貌及设计文化特质的有效物质载体,对其设计文化传承与保护方式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促进现代设计的良性发展。通过对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概念、类型、发展态势的研究分析,挖掘得出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具有生态质朴、简而不凡、师承传统、原乡性、寓教性、民俗适应性等文化特质,进一步探寻得出对生活方式的重塑与再思考及对设计发展方式的反思与完善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核心切入点。最终提出运用数字化协同保护策略、构建设计文化产业链、促进设计文化产业模式转型升级、借助现代多元化宣传模式及教育力量等方式,实现对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当今 ,我们从一系列的国际建筑招标竞赛中 ,清楚地看到中外建筑师在设计思维、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两者的比较 ,中国的建筑师应理性审视东西方文化 ,学习西方先进思维模式 ,学会超越自己的传统建筑和建筑传统 ,扬弃和发展自我 ,创造出优秀的中国现代建筑来。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设计”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以“流水别墅”设计思想的解析为例,实地考察安徽古村落建筑群,以苏州古典园林和日本建筑为中介,比较赖特建筑设计与徽派民居的异同,分析其共有的徽州文化与建筑生长思想,阐明生态设计思维的基础和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5.
图形设计中本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设计语境下,图形设计应合理运用本土文化中传统图形资源,避免设计思维上的盲目崇洋,强调自我更新.本土文化中传统图形资源的可利用性较强,中国元素在当下尤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及文化承载量,但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国际上现代设计中优秀的构形方法,注重探寻在现代设计中新的话语方式与思维方式,从而灵活运用本土文化资源以实现其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设计语境下,图形设计应合理运用本土文化中传统图形资源,避免设计思维上的盲目崇洋,强调自我更新。本土文化中传统图形资源的可利用性较强,中国元素在当下尤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及文化承载量,但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国际上现代设计中优秀的构形方法,注重探寻在现代设计中新的话语方式与思维方式,从而灵活运用本土文化资源以实现其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为四维构成机制,即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方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由于道德伦理情感的凸出,从而形成了以道德情感涵化心理结构中其他三维结构的道德伦理型结构模式。传统的思维模式具有经验伦理化的倾向,传统的情感模式熔铸出道德伦理化的价值观,传统的行为模式具有因循保守、注重实用的特点,传统的人格追求方式造成了两重化的道德理想。这种道德伦理化的文化心理结构,又由于道德伦理本身内在矛盾的制约,产生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双重人格和多层面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图形蕴含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文化的意境在传统的图形中得以浓缩升华。现代设计中对传统图形的再创造的应用,不是简单符号的复制,而是对传统图形的取形,延意和传神。现代技术、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9.
逆向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逆向思维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能创造出崭新的思想文化.而新的思想文化是社会变革的精神支撑.逆向思维一旦创造了重大的思想文化,就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前进,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龟蓍占卜起源、龟蓍占卜主要适用的族群、卜筮的思维方式、卜筮的历史发展阶段等角度,考察与梳理龟蓍占卜之异同。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龟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占卜方式、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一者为主要反映具象思维的“图象”巫术,一者为主要反映抽象思维的“数字”巫术;一者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为渔猎,一者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为农业;一者为偏于激情的感性群体,一者为偏于思考的理性群体;一者代表张扬的外向型文化,一者代表内敛的内向型文化。这两种不同的巫术思维方式及其相对应的文化模式曾经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存在过,并以后者为优势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型综合课程设计 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传统教育技术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运用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较好的作用。要重构新型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利用多项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工程环境,使学生利用其提供的事实情景媒体、原理性媒体和网络媒体,达到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民本思想向来是古今知识分子所关注的重大话题之一,而在民主观念已于中华大地成为普遍性观念的今天,关于民本与民主之间的话题更是成了当今学者所讨论的学术热点。为了对于此学术话题作出自己的思考与回应,拟在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来探究民本传统的历史渊源,解读其所昭示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地域文化特色缺失问题,利用当代遗址保护性景观设计案例的性质与特点,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出发点,从理解遗址区位背景、尊重遗址传统地域文化、提炼遗址文化精髓、遗址文化精髓结合设计手法、设计手法规划分析五个方面,构成整个案例与传统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体系,并深入分析其步骤、手法。本文从遗址性景观设计案例人手,结合传统地域文化来探讨我们的设计思维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独具特色的服饰图案不但具有一定的叙述性、记录性,而且其浓郁的装饰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也深受人们喜爱,并不断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重现与发展。通过对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归纳与梳理,从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造型、构图及表现形式出发,结合现代针织男装设计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为我国针织男装设计的发展注入新元素,以寻求新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科技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可能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范式理论的角度看,其可能性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内核,能够渗透本已处于自性破缺境地的现代科技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新的涌现;从认知取向的角度看,其合理性表现为传统科学方法的种种弊端,都能够在中国传统的认识论中得到克服;从认识方法的本原性来看,其可行性表现为意象思维能够包容概念思维,更贴近思维的本质;从思维品质来看,其必要性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所内在的非线性、创造性,契合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传统认识论实施改造,以求在人文社会学科、非线性领域和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对塑造大学生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有着重要意义,不能忽视对成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对成教学生提高进取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环境保护、尊老敬老社会风尚的形成、诚信观念的确立都有促进作用;对成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同时也要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并有适合成教学生的教材。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倡导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下,辽宁的环境设计要保持同传统文化同荣共生的生态属性,就要关注辽宁地域特有的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协调好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的发展关系。这样,辽宁的环境设计才能凸显地域特征与特色,走出千景一面、文化趋同的设计怪圈,在立足辽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设计为关注点,对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对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设计的价值意义作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化工容器设计》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化工容器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研究提出了精选基本内容、扩充设计方法,增设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教学设计项目等教学内容改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改造传统授课理念、增加应用计算机教学以及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教学方式改革。运用改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改革应在中国本土化纲领的指导下,围绕现代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应包含科学的理想信念,体现中国主流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批判思维训练,帮助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