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在第六城市群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体系扮演着什么角色呢?通过分别分析金融发展对人均GDP、储蓄率、固定资产投资率和R&D支出的影响,本文得出第六城市群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主要是通过增加储蓄量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优化资源配置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湖南省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在分析湖南省历年人口结构变动情况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就人口结构指标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人口文化结构与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人口结构因素,其中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劳动年龄人口与少儿人口也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国投资率的长期变动受工业化进程、储蓄率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建国以来,我国投资率呈现出明显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征,投资率水平持续攀升,自1996年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至今,投资率显著高于之前的低收入阶段。与世界整体水平比较而言,我国投资率水平绝对偏高,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演变过程以及投资率自身的变化趋势来看,其上升速度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变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国民储蓄率自2008年增势减缓,主要因为企业部门储蓄率出现下降,企业支付的劳动者报酬、财产支出以及融资渠道的变化是企业储蓄变动的主要原因。进一步通过E-G协整法探究企业储蓄率对国民经济、投资率的影响,发现企业部门对经济发展和投资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根据企业部门的国民地位和储蓄率变动趋势给出密切关注企业储蓄率、合理降低居民储蓄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的患病人口数逐年上升,人均医疗支出不断增加,对医疗保健系统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医疗资源紧张等后果。不同年龄段人均医疗支出差别很大,尤其是老年人的人均医疗支出比其他年龄段人口超出很多。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对我国未来人均医疗支出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对人均医疗支出的增长趋势,需要从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入手,认清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趋势,提前做好应对医疗保健系统压力的准备,引导医疗卫生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使用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状况及特点,并对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高龄化是未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高龄化对消费的影响最终应取决于其对所有商品消费影响的综合效应,但不利于资本形成与出口贸易。建议:及时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人口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人力资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相似文献   

7.
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表明:人口数量增速放缓,引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对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但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升缓慢,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完全匹配,规模与文化素质共同作用引发农民工回流;年龄结构老化,通过抬升农村老龄化水平、农民工平均年龄与在婚比例引发回流.为保持适度的农民工回流规模,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作用机制要求在人口管理中维持现行生育政策、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增加、完善农村养老设施.  相似文献   

8.
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表明:人口数量增速放缓,引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对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但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升缓慢,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完全匹配,规模与文化素质共同作用引发农民工回流;年龄结构老化,通过抬升农村老龄化水平、农民工平均年龄与在婚比例引发回流.为保持适度的农民工回流规模,人口变动对农民工回流影响的作用机制要求在人口管理中维持现行生育政策、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增加、完善农村养老设施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口转变过程的持续进行,尤其是人口再生产过程受到外在因素的强力干预下,20世纪下半期以来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重要现象之一就是"人口红利"与老龄化的问题。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无论是"人口红利"还是老龄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1-2001年台湾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台湾地区相关人口数据,描述和分析了1991—2001年这11年间台湾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分析分成三个方面:以5岁组距划分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变化;国际通用人口年龄分类标准和桑德巴(sundbang)人口年龄分类标准下人口类型的变动;劳动年龄人口和人口抚养比的变化。通过分析,描述了跨世纪台湾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轨迹,并归纳出其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推导,建立人均收入、人均物质资本和总抚养比三者的计量模型,利用1987—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理论对计量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河南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在长期,总抚养比对人均收入具有负向影响,人均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总抚养比变化对人均收入的影响比物质资本投入大;在短期,抚养比变化并未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因素,使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用两个指标分别来度量公共教育支出,一个是各地区教育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另一个是各地区教育事业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因素、财政分权制度等。重要的研究发现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教育支出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国有经济在经济总体中所占比重较大,就会削弱教育事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的地区,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和公共教育投入比例都比较低;省以下财政体制对于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和民工荒现象暗示着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将消失,并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利用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模拟分析中国2010-2030年人口结构变化及其相关的人口措施产生的经济效应后发现,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人口的下降,中国经济增长呈现逐步放缓的趋势,2025-2030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下降到5513%。而相关的人口措施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其中,提高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论证"十五"计划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是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经济发展趋势、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吻合程度,经济运行的工作质量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价格指数、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居民储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八项。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是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重视价格指数的正面影响,关注资本的投入量和资本的使用效率,关注财政投资对宏观调控能力的影响,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启动消费市场带动经济全面回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养老的环境里,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子代意外死亡发生时间对于家庭的子女教育投资、储蓄以及由此产生的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家庭尚有生育能力的情况下,子代在未接受人力资本积累期间的死亡率变化与教育投资率无关,也与家庭的储蓄率无关,但该阶段的死亡率下降,有利于消费的永久性增长.但对于子代在家庭支付人力资本积累后的死亡率变化对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正反两面的作用,它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也同样具有正反两种效应,其净效应还受制于老年的存活概率,子代的生育率数量等其他因素.因此,在当前老龄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当前的高储蓄现象并非来自于子代死亡率的下降以及子代数量的外生下降,而是来自于老年寿命预期的延长,子代的死亡风险并不必然导致中国长期养老能力的弱化.  相似文献   

16.
开放经济下,投资率并不完全由储蓄率决定。以美国为例,尽管国内储蓄投资缺口长期存在,但仍然可以通过借入储蓄的方式为缺口融资,支持投资和经济的增长。尽管日趋严重的"双赤字"已经成为制约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掣肘,但反观我国当前经济存在的若干问题,这种与我国成鲜明对比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与之相伴随的高人均收入、高社会福利的社会体制,仍不失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30年甘肃省耕地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库资料,建立回归模型揭示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1)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2)耕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城市化、第一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与库兹涅茨曲线并非呈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3)经济结构演进与耕地利用变化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终于达到占GDP4%比重目标,这与国家多年来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密切相关,也表明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经济增长是引起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固定资本增长是引起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对财政教育支出存在长期正向响应,而对固定资本的扰动是短期的响应;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贡献率持续增大.固定资本投资存在着短期的较好贡献,但长期影响小于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成渝地区1520个城乡家庭的数据对未成年孩子数量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无论在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地区家庭,在资源既定的前提下,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数量对未成年子女人均教育投资为显著负向影响.另外在城镇样本中,由于教育投资能力的下降,年纪越大的家庭主事者对家庭教育投资的意愿存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伴随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再次引起人们对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阐述了研究我国消费投资比例关系不可忽视的经济运行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因素;从多国长期趋势角度对我国较高投资率的合理性给予有力的支持;并从经济运行实践和实证模型两个方面,给出了现阶段我国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合理区间。最后就提高我国消费率和协调消费投资比例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