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绝对收入假说为基础的消费函数分析中发现,消费倾向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为此,要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需要消费政策与收入政策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2.
孟奎 《统计与决策》2012,(18):137-139
文章利用1990~2010年的财政支出、城乡居民消费数据,以Engle-Granger两步法为计量工具,对我国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财政支出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同向均衡关系,财政支出的增加能有效的推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但是这种推动效应存在差异,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更显著。依据研究结论,文章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收入弹性研究:1980~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居民消费的短期变化不仅与同期的收入变化相关,还与上期的均衡误差修正项有关。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是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1980年以来,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弹性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1980~1988年的趋势是增加的,1988年达到极大值,而1989~2008年持续下滑。因此,收入因素是启动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GDP与城乡居民消费共振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测定了我国GDP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效应,又运用VAR模型对三者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启动城乡居民消费,达到促进GDP增长的目的,特别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两全其美的策略;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差距拉大,不会影响到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一、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协整分析 协整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可利用协整理论来检验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是否存在这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瀑 《统计与决策》2017,(16):115-117
文章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河南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城镇与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虽然存在显著差异,但两地区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都成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与旅游消费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研究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与旅游消费的关系入手,对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与旅游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国内旅游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及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仍较大。对城乡居民消费数量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收入差距是导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的直接原因,且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是显著的。为缩小城乡消费差异,建议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杭斌  申春兰 《统计研究》2004,21(2):24-4
一、引言近年来 ,对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的文章很多 ,尽管其结论不完全一致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都假定消费函数中的参数是固定常数。例如 ,设消费函数为 :Ct =β0 β1Yt ut ( 1 )式中 ,Ct 为居民消费 ,Yt 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如果Ct 和Yt 都是一阶单整的 ,且消费与收入的线性组合ut=Ct- β0 - β1Yt 是平稳时间序列 ,则模型 ( 1 )反映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 ,β1是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又可称作长期参数 ;ut 是均衡误差。依据协整的定义 ,如果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协整的 ,就表明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001 ~2011年宏观季度数据,采用VEC模型对消费、家庭债务和房价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长期,家庭债务和房价对消费的影响都是正向的,房价对消费具有积极作用的原因可能在于成本约束和替代效应的影响比较小;短期内,当偏离长期均衡时,三者将以-0.196129的弹性调整到长期均衡状态.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消费与房价之间存在双向反馈机制,家庭债务与房价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家庭债务与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家庭债务不是消费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经济转型已经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一角度出发,提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可能也处在变化之中。然后本文利用1978—2004年有关数据建立变参数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二元经济"城乡分割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和谐社会战略要求经济的均衡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的时间序列考察,是检验三农政策是否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戏方法之一.文章以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对象进行考查,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二者时间序列的单整特征,并用协整理论检验了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李武 《统计研究》2007,24(6):67-69
 本文根据1991-200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通过建立城乡居民的消费收入模型,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我国农村居民不仅基本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其样本期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亦低于城镇居民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影响了社会的公正与稳定,故将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外贸依存度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作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变量,通过建立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到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表达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居民收入与消费均衡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利用协整、ECM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分析工具,根据湖南省的统计数据,证明了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么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6.
梅琳  姚聪德 《四川省情》2009,(9):36-36,20
由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较高,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一直小于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变量,而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基本因素,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面板模型对不同消费水平的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在面板数据中引入结构突变理论,并对消费收入稳定性研究发现:2008年检测到的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突变,突变点的原因在于受到收入差距扩大和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在突变点之后,城乡居民的自发性消费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8—2005年的官方收入数据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了名义与实际城乡收入比的差别,检验结果表明:价格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显著;根据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构造了含时变结构的消费一收入模型;根据时变边际消费倾向对城乡居民实际收入进行调整,得到了观测期内经调整的实际收入比的时序数据,并表明:城乡居民经调整后的实际收入差距在1978—1988年间呈现缩小的特征,特别是1984—1988年间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时期,1989—2005年间,这一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自2002年起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超过4;最后对部分学者测算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1984~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经营性收入,进而基于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ECM),建立了工资性收入与生活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调整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均衡中,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工资收入弹性为0.53;而从短期来看,误差修正项以57.67%的比例对下一年度的生活消费产生修正的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其工资性收入的关系说明,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能够避免政策的短期效应而达到促进消费长期稳定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和因果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学法 《浙江统计》2005,(1):23-24,4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近几年来,扩大内需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对各地区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国内的消费内情,对进一步缓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协整的角度研究探讨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因果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