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鹏  罗艳 《统计与决策》2012,(24):60-63
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一百多个城市1999~2009年的入境旅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系数等4个指标分析了十大城市群之间旅游规模存在的差异;然后对11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十大城市群的旅游规模基本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及位序规模分布的重要因子;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旅游规模存在着非均衡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亚欧大陆桥的初步建成,为中国及其邻近各国开辟了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文化理念为核心的目的地间新的合作空间.文章通过采用旅游地中心性指数对亚欧大陆桥21个节点城市进行竞争力评价和分层聚类分析,拟在其中国段构建基于旅游中心城市等级体系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借此预测未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寻求构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最优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城市文化系统是一个由自然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构成的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区域旅游城市文化生态位的测量由旅游资源维、社会人文维、旅游经济维和旅游环境维4大维度18项变量构成.文章以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的测评为基础,对该区域旅游系统内的城市进行旅游文化生态位分析测评,指出各类城市旅游文化发展的优劣势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变化的SSM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广泛采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以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山东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主要关注竞争力转移分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东省国际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旅游业发展竞争的焦点.灰色预测模型GM(1,1)是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定量预测的一种方法.文章根据1995~2005年秦皇岛市海外游客量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模型对秦皇岛市2010年前的海外客源市场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灰色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建模精度,预测方法和结果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当今学术界和旅游管理当局广泛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目的地居民文化指标,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了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居民文化变迁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武陵园景区为例,对旅游的文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市场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背景下,旅游目的地营销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旅游营销理论与实践日益创新,传统的旅游营销手段已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品牌整合营销越来越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 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也就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娱乐环境和接待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程度的综合心理评价。游客满意度在目的地管理及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度是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合分析区域旅游发展条件、市场竞争态势、旅游产业定位、产业总体布局等相关因素,建立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相关的准确数据以比较恰当的定量分析手段来开展分析研究,能够有效、合理地对旅游竞争力之间的内部关系进行深入、科学的探究.以西南地区四川省为例,就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意义、构建原则、具体指标选取、权重确定原则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准确把握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强弱差异,可以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本文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特点构建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可拓工程法构建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物元模型,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单指标以及多指标综合测评,对冀中南区域旅游发展差异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比较,得出了各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不同等级,从而为冀中南地区旅游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为例,首先,运用库茨涅茨不平衡系数并通过对其分解来分析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差异的变化情况,得到河南省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较大差异的结果;然后,又从分形理论中的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维数的角度对河南省区域发展差异进一步分析,得出河南省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具有分形特征;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从分形理论的角度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承载力是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关于旅游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模式,论文以莱山区黄金海岸的最优使用条件为出发点,利用FLP方法综合分析了该海岸旅游目的地承载力和资源配置,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外旅游者对上海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1993年全球旅游目的地排行榜显示,中国已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已超过墨西哥,位居全球旅游目的地第8位。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大国,其旅游服务质量如何?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2500名海外来沪旅游者作了一次专项调查。此次调查,我们着重从宾馆饭店、餐饮、民航、铁路、市内交通、文化娱乐、购物环境、景点厕所、散客服务、导游服务等9个方面听取海外游客的意见。从综合印象来看,其中反映一般的占69.8%,好的占18.4%,差的占8.5%。9个方面的评价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旅游后悔作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新内容,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科学、长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旅游者后悔心理定义的基础上,使用Fishbien态度模型对旅游后悔心理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NSA93-TSA"框架的区域旅游卫星账户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NA93—TSA"是一种科学的旅游经济核算体系;我国部分省市或特定区域设立基于"SNA93—TSA"框架的区域旅游卫星账户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根据"SNA93—TSA"框架进行账户结构的本土化设计,并在重新界定旅游业及旅游产品、获取旅游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抽取剥离旅游消费,完成数据的产业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颜澄 《统计与决策》2013,(4):105-108
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经济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自主构建了基于最速下降法的区域旅游潜力研究分析方法,利用该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曲线化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展开宏观性分析与研究.针对曲线分析深度不足的缺陷,展开模型化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过程,构建了拓展的引力-斥力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分析.由此,找到了如何解决长三角区域旅游短板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如何扩大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提出了整体对策,为该区域旅游产业稳定、深入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文章首先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陕西旅游处于13位,处于发展良好的一类;接着从旅游设施平均经济规模、吸引游客的程度和深度、旅游劳动生产率、地区产业中旅游竞争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陕西旅游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陕西旅游提高其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拥有的价值观和原先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出旅游的农村居民人数逐年增多,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然而却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受到诸多方面的因素限制.文章基于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因素,针对目的地选择方案偏好,确定群体专家的权重,提出关于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的群决策方法,通过对区间数向量内积的定义,对于专家评判的差异度和相似度进行计算,确定专家的权重,对最小化偏差的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对综合属性值进行排序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19.
加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质是应对当前形势、化危为机的有力措施,是后危机时代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明确了城市旅游的基本概念,引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模型,通过人口、经济、交通、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集中度等6方面指标对城市旅游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为城市旅游协调发展扩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SOM网络的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旅游需求区域差异研究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本文将旅游需求差异分析转化为分类问题,运用SOM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进行聚类,选取7个反映旅游需求发展情况的特征指标,将39个城市聚为6大类,最后分析了6个类型各自的旅游需求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