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均GDP数据剖析了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通过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2004年与2008年文化产业国家标准统计数据,分别利用Theil指数与Moran’s I指数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差异与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衡量,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要素禀赋、集聚经济与产业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呈收敛趋势;中国文化产业区域间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要素禀赋、集聚经济与产业政策均能解释文化产业的区域差异;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的文化产业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以2000-2005年为考察期,对湖北省17个市(州)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竞争能力及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是识别和认识各市(州)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与劣势,为相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异和改善全省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运用Theil指标等方法研究我国1978~2009年六大区域税负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原因,研究发现,六大区域税负总差异、区内差异及区际差异都经历了“扩大”转向“不再扩大”或“缓慢下降”的过程;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区内差异较大;虽然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内差异均较大,但其中心城市——北京与上海的税负结构明显不同,其原因主要为税制改革、长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流转税的主体地位、“总机构效应”等.最后,针对这些特征及原因总结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中国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平衡。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我国政府历年来不懈努力和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缩小区域差异,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选择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吕勇斌  张琳  王正 《统计与决策》2012,(19):111-115
文章采用泰尔指数度量我国1990~2009年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并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强烈的区域不平衡性和空间依赖性,而且这个空间依赖性在加强。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减弱。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统计学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规模综合排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各市进行分类,两种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引力模型对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借助ArcGIS10.5可视化11个城市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图。结果发现:河北省旅游经济具有"双核四驱"的特征,即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的中部旅游带以及以秦皇岛、承德的东北部旅游带;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石家庄旅游经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大,沧州最小。整体来看,形成了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旅游经济辐射圈。  相似文献   

8.
首先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TOPSIS法测度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然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考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收敛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与空间关联特征,多数省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也有少数省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样本期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缩小趋势,各区域地区内、地区间差异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超变密度差异和地区内相对差异是整体相对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全国及各区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呈现出明显的收敛态势,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农业保险深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交通条件等因素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收敛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科技金融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解构科技金融效率的空间差异特征,采用Kernel密度考察空间演变趋势,通过测算Moran’s I揭示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金融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科技金融效率总体区域差异整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在Kernel密度估计中,中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率空间分布相对集中,而其他地区不稳定,有强烈的极化趋势;近年来邻近省份科技金融的发展对本地科技金融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空间回归模型,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分异的过程。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空间集聚格局日趋显著,且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分别演变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相对集聚区。造成这一分异现象的成因是各种内生因子和宏观经济环境因子的区域间差异及其循环累积作用、空间自相关性的空间近邻效应及极化——涓滴效应。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实现四大经济区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均衡转移,从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同演进.文章基于偏离-份额分析Dinc-Haynes拓展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对照这一目标,我国正在进行的就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动因是积极的.但是,在四大经济区域之间,就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正在拉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变异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分别探讨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强度总体基尼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碳排放强度区域间差异具有南北分异扩大化趋势。南部沿海与大西南经济区碳排放强度σ收敛特征明显,除北部沿海经济区外,全国及其他经济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显著的绝对β收敛,全国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显著的条件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评价指标,对1998~2007年间西部12省市64个主要地级市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时西部64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揭示出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结构和演变.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的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主要旅游城市中选取出具有代表性的38个城市组成六大典型区域,以城市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MATLAB7.0软件,运用Theil系数阶段嵌套分解法定量研究了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的时空差异特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存在非均衡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成渝、云贵、泛西安一丝路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六大典型区域内差异都偏低,但环渤海和长三角区域内差异相对较高。在时间尺度上,受区域间差异影响,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差异演变呈波动状上升发展,凹形谷分别出现在1997年、2000年和2003年。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增长在经济地理上的变化进行量化,但却忽视了区域内部经济体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依托传统模型发展而来的空间拓展模型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能够较好地反映临近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关系.将空间拓展模型应用于我国中部六省,并且与传统的偏离一份额模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若竞争力分量差值为正,则表明临近区域对该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了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区位熵和空间洛仑兹曲线的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且两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空间计量建模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均各自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程度不一;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且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是一种由外生冲击所引起的空间误差自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经济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与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 ,指出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吻合 ,并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说明其原因。最后 ,建议国家在适当的时候对区域经济的不平衡进行适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偏离份额分析法(SSA)中区域内部结构与划分差异所带来的敏感性影响等问题,构建了区域内部偏离份额分析法(ISSA),以弥补SSA中内部产业竞争力比较的不足;结合SSA与ISSA法构建了二维综合分析模型。并对广州市服务业十四个细分产业2005~2009年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泰尔指数法对我国研发投入要素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时空跃迁法对我国研发投入要素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区域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态势,区域间差异是导致地区总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内中、东部地区差异最大;我国研发投入要素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且这种集聚趋势在不断增强;我国研发投入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且以低-低水平"集聚"为主要时空演化特征;我国研发投入的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强,具有高度的路径锁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