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文章从区域协同潜力、协同行动和协同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引入多维度大数据与传统统计数据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一套区域产业协同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情况进行评价。总体来看,自京津冀协同战略实施以来,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得到有力推进,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平稳,创新创业协同和互联互通能力稳步提升,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化解落后产能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但在互联互通、要素使用效率和创新扩散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更好、更快地促成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京津冀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效应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以哈根的协同理论为依据,以制度创新、结构创新、行为创新为切入点,构建了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目前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加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质是应对当前形势、化危为机的有力措施,是后危机时代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明确了城市旅游的基本概念,引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模型,通过人口、经济、交通、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集中度等6方面指标对城市旅游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为城市旅游协调发展扩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是指产业集群内以各企业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协同竞争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捕食与竞争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策略选择需要重视产业集群演化的协同效应,防止过度竞争;应以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优化为依归;注重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策略等。  相似文献   

5.
推动长三角经济带经济体互动合作和协同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经济辐射作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古典贸易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要素流动的经济意义,构建博弈模型对长三角经济带参与主体安徽和江苏两省要素流动、产业互动的内在机理进行阐述.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途径,现实中江苏、安徽两省要素流动较多表现为单向输入与接受的过程,安徽省存在明显劣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价值链理论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流动在各阶段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周边省份的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对相邻区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协同集聚有效推动了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在技术研发阶段,人力资本流动虽然可以增加创新产出,但却弱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研发创新的促进效果,而在成果转化阶段,人力资本流动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易林 《四川省情》2008,(1):57-57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文章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78~2008年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结论表明: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尚未形成互动和协同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和第三产业走集聚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化进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大明  原毅军 《统计研究》2019,36(10):100-114
本文从空间维度廓清了协同创新对区域产业升级的空间外溢机制和外溢效应边界形成机理。采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利用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特征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既有区域内溢出效应,也有区域间溢出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来实现,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特征。进一步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差异发现:空间外溢对产业升级的带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协同创新作用机制,对推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源集约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文章梳理了产业发展要素体系,分析了各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并运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市场渗透程度及资源利用程度;政府作用显著正向影响市场渗透程度、资源利用程度以及阶段成熟程度;技术环境显著正向影响资源利用程度及阶段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聚集理论的成都工业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具体表现为产业进一步呈现出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各类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在我国,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实例很多。本文将以成都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理论在成都工业布局调整中的应用。成都工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发展,成都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根据城市工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和成都市地理特征及交通条件,成都工业经济的空间结构可划分为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三个相互联系、有一定梯度和层次的工业经济区域: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学模型的产业集群均衡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文章基于生态种群学理论模型,分别对网络型和中卫型两种集群模式在竞争共生和合作互利共生条件下的均衡机制作出具体分析,并得出结论:集群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而又合作互利是产业集群保持稳定均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系统协同理论为基础,以我国1998~2009年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关数据为依托,应用协同度模型深入研究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情况。研究表明: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是协同发展的,但协同发展程度整体偏低,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系统协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2—2018年的省域数据,从资本投资视角出发,采用LMDI模型将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总效应分解为数字产业资本投资规模效应、效率效应和地区结构效应三个维度;采用σ收敛模型和绝对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的平衡性进行分析;采用条件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本投资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资本投资效率和地区结构是短板,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条件β收敛。促进区域数字产业三个维度的平衡,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财政支出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能够驱动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分别测算了产业协同集聚指数、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采用差分GMM方法考察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的提高,会显著降低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分地区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改善了资本错配,对劳动力错配负向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会改善资本错配,但会恶化劳动力错配,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则加剧了资本错配,但可以缓解劳动力错配情况。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改善资本错配,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改善劳动力错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和劳动力的错配,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产业发展的水平决定着就业总量,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需要借助实证模型来解释.文章构建了以产出和结构为标志的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模型,突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和速度、以及产出与二者的交互作用在模型中的重要位置,对评估产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的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具体特点,从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潜力、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控制、社会效益和公众效益六方面构建了绿色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指标体系多因素、多层次以及具有明显模糊性等特点,文章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建了评价模型,有效解决了指标间不完全独立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促进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并发挥其经济效应是推动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动力。文章选取2008—2019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协同度测量模型计算我国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海洋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度呈“U”型发展特征,地区协同水平差异明显;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促进效用有限,引领动力不足;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其对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产业集群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种先进组织形式,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融合的有效途径。文章在阐述几种典型的物流产业集群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优劣势,归纳出影响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不同因素的重要性,结合SWOT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通过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益能够降低成本,从而额外获益。运作良好的区域物流系统能够为产业扩张奠定基础,但同时其自身又具有一定脆弱性,因此可以考虑这二者协同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被纳入国家级发展战略,北京-天津-河北经济圈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从协同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基于序参量的协同度模型,对近10年的京津冀产业集群与物流系统间协同情况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系统改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