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而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是城市化水平。所谓城市化,又称为都市化或城镇化,通常指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提前八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经济总量在1996年底已跃身全国五强。伴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的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无论是设市数量还是城镇人口数量均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全省的经济发展现状相比较,浙江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并衍生出大量留守儿童,使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加速的同时,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被留在居住地,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他们的生存环境、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如何,关系到祖国下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如何完善相关政策,尽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目前应着重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晓芳 《山西统计》2003,(12):97-97
据新华网山西频道2003年4月1日报道,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工作近日开始实施。各区已选定1———2个“城中村”作为先期试点,力争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中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园区、旅游风景区等域内的部分“城中村”改造任务。这一举措可谓深得民心,不仅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工程,同时也是太原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城中村”,阻碍城市进程一般认为,城市化既指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的流动与就业,也指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过渡与转型,还指城市文化向各个领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城市化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这三种力量依次处于主导地位.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成分的日益多元化,计划时期形成的抑制人口迁移的政策性壁垒逐步削弱,农村人口的迁移权利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也迫使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到城市谋求出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的规模逐年增加,并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民工潮",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推动着中国人口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文秀 《四川省情》2003,(11):30-32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转化,而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也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由于特定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世纪头十年,我国将进入以城市经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当代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最本质的含义是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集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使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同时还伴随着城市物质文明、生产  相似文献   

8.
制度因素: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变量 农村城市化作为一种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琦  李杰 《中国统计》2007,(3):50-52
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大势所趋众所周知,我国城市土地实行国有制,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土地出让,必须先由国家征用,然后由国家出让。伴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内部的流转需求及其农村土地向城市流转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形成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之间的良好关系,实现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艳 《浙江统计》2008,(12):19-21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关于城市化的确切概念和内涵,我们认为城市化是一种综合的发展过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①城市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和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②城市化是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和第一产业劳动力不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⑧城市化是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传播与渗透的过程;④城市化是农村生活行为方式、物质文化逐渐向集约高效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经济发展不足对城市化进程的阻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荣胜 《统计与决策》2006,(21):101-103
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形成的推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形成的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江苏农村人口迁移流动频繁,农村人口结构和格局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全省农村人口的特点,探讨农村人口迁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合理部署“三农”工作、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由于城市化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城市地区被视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间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瑜 《浙江统计》2014,(6):23-25
江苏1978-201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不同因素对以小城镇以及以城市作为空间载体的城市化进程影响不同。其中,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等政府因素是城镇人口比率增长的主要解释变量,而产业结构等市场因素则是城市人口比率上升的主要动力;户籍制度对两种类型的城市化水平均有影响,但效果不明显,FDI则对江苏城市化有抑制效应;外贸对两种类型空间载体的城市化作用方向相反。因此,江苏实现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需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同时,发挥政府对城市化进程能动性干预,双管齐下、优势互补,促进城市化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推动城市化向更高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迅速加快,并日益显现出以城市群带为主,中小城市迅速增加,城市化势头向中西部地区推移的发展特点.据建设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设市城市已增加到640个.全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有75个,中等城市192个,小城市有373个.中小城市进入历史上最快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略论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农村城市化,它是指由所从事农业为主的居住较分散的农村或乡村,向以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居住相对较集中的城镇或城市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究竟由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转变,这种转变有何内在规律性,这就是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问题。搞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农村城市化发展模式。纵观近几年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其动力机制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人地矛盾人地矛盾即农村劳动力与耕地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日益尖锐,构成了农村城市化的源动力。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436亿亩,与清康熙28年(1700年)相比,虽然…  相似文献   

17.
陈健 《中国统计》2012,(1):48-49
所谓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主体。城市化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21世纪以来,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一直在全国位居前列,每年城市人口增加量都超过100万。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稳步推进,2010  相似文献   

18.
蒋玲珠 《浙江统计》2004,(10):41-41
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耕地、减少抛荒,同时保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当前农村耕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最近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调查,发现农村耕地的利用情况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的自然发展过程。一个城市要实现真正的工业现代化,农村人口占多数是不可想象的。本文针对成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民收入问题与全国及部分重点城市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和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