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孝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6):129-131
文章针对我国慈善捐助理念、慈善组织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慈善事业相关法规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教育,更新慈善理念;发展创新,健全慈善捐助运行机制;妥善管理,开发募捐款物价值;加快立法,完善社会捐助法律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丽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69-71
社会捐助是慈善的一种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对于慈善事业的法律规制也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捐助的规制之中。我国现行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关于社会捐助统一的法律规定只有一部,条文较少,规定简单。在制定全国性的法律中需要有一个总的规则遵守,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时,由执行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具体实施。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之一,在社会捐助领域也有一些规定,但是目前安徽省也没有一部完整的直接涉及社会捐助或者慈善业的法规规章。针对此种情况,可以采取各项具体措施来弥补此种缺陷,使地方与中央法律法规能够连接,互补。 相似文献
3.
企业慈善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企业慈善可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企业慈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增进企业内部凝聚力.当前我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企业应该大力参与慈善事业,开创和谐社会下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王昆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09-211
税收优惠政策、完备的捐助机制以及完善的慈善助医措施,促进了国外慈善助医的发展与普及。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促进我国慈善助医发展的相关启示:完善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慈善助医事业对政府的依附性;加强慈善助医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及社会公信度;改进慈善助医的具体措施,如实行医疗费用减免,建立"需方补偿"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李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45-149
儒家"仁"、"仁政"、"人本"、"留余庆"的思想及儒家"灾害观"、"贫困观"、"财富观"中的"慈善意识"经常会在引用中与现代慈善理念混淆。事实上,"博爱"与"等差之爱"、"君王之惠"与"公民权利"、"慈善特权化"与"公民责任"以及"明哲保身"与"爱之慈善"有很多背离之处。认为"宗法"与"礼教"两大思想是导致"人本源"的儒家"慈善意识"与"神本源"的现代"慈善理念"发生冲突的关键所在。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必须扬平等、弃等差,扬责任、弃恩赐,纠正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越位"现象,克服"明哲保身"思想的局限,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团结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实行的收费制度改革 ,给高校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贫困生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纵观当今国家及各高校出台和制定的各项贫困生经济资助政策和办法 ,社会捐助作为一项贫困生资助的重要来源和有效手段 ,早已为美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但在我国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分析其中原因、把握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功效、做大做强市场等研究工作不仅势在必行 ,而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李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72-75
战后澳大利亚华人慈善机构和团体已有数百家,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就是其中之一。该机构具有组织部门分工明确、活动形式多样、款项明朗、拨款公平公正、应急措施完备等特点。文章从思想、政策和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澳大利亚华人慈善机构活动的原因,探讨了慈善机构活动对中国、澳大利亚及中澳关系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慧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45-46
在我国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无法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慈善捐赠成为高等教育一个潜力巨大的"资金市场"。当前,我国应着力构建并完善"三位一体"的高校慈善捐赠运作模式,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和文化宣传,高校应加强资金募集的组织与实施,社会应建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慈善认定制度的目的是由特定机关对某一组织体的慈善性给予确认并赋予其一定法律地位的制度。慈善认定制度是慈善法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制度有助于区分慈善组织与企业和一般的非营利组织、促进公益慈善行业的形成并对其实行统一管理、扩大慈善免税资格和公募资格的范围、推动慈善信托的实施。慈善认定制度对慈善法的制定以及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慈善组织在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补充公共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郭美美事件"等负面事件的曝光,把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使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数据、阅读相关研究成果、参考相关概念的方法,对慈善组织的现状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大众对慈善组织公信力、监督渠道和信息公开等问题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认识,进而提出设想来完善慈善组织的相关法律问题,推动我国慈善组织达到较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40-148
慈善事业作为一种自愿性共享机制,同社会保障这种强制性共享机制一样,都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风险化解机制,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议题。在研读与慈善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遵循"从慈善需要到慈善行为"的逻辑思维主线,试图从慈善的重要性、慈善需要与动机、慈善行为以及慈善制度等几个维度对慈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析。 相似文献
15.
倡导平民慈善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兰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28-31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赠基础上的社会救济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而言,现有的慈善捐赠水准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大力倡导平民百姓作为主体投身慈善事业。民众中蕴含着无尽的慈善资源,只要积极疏导,合理开发,中国的慈善事业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慈善立法中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我国目前慈善组织偏离其非政府组织本质,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行政管理代替其法人内部治理。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在我国慈善立法中取消"双重管理体制",对各种慈善组织进行科学分类,重构其与政府的关系,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成功人士和社会精英的明星行善是我国新兴的慈善生态,乐于奉献爱心与感恩回报社会是明星慈善的道德基础,厚实的物质财富与强大的社会能力是明星慈善的现实条件,西风东渐与和谐社会则是明星慈善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8.
以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关于慈善教育的中文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慈善教育的内涵分为“慈善行为说”“教育行为说”两类。分析两类视角下的研究成果及核心作者、合作网络、高产机构、研究热点等,发现:慈善教育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核心成果多集中在拥有公共管理学院或慈善相关研究院所且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范类大学和综合大学;已有成果多为基于“慈善行为说”视角的定性研究,而最新的研究开始转向“教育行为说”视角下的慈善教育与高校思政融合的定量探索;从论文引用频率和引用重点来看,慈善教育的运行机制、驱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具体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效果测定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慈善教育的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和具体落实也将是未来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不只生产暴力,也可以聚集成强大的慈善力量这是一个很难引起公众注意的山区小县,最高海拔2785米,最低海拔492米,山峦交错。这里生活着16个民族的26万人.和中国绝大多数边远山区一样,他们的生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贫困。这里是云南大关县。然而,过去的一年,大关却吸引了众多目光,爱心物资、善款纷纷涌入,改变了山村 相似文献
20.
周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86-88
我国目前尚存在慈善捐赠主体缺乏,慈善组织自身缺陷以及政府机构立法和管理职能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立足于慈善捐赠的理论基础,提出提高全民慈善意识、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