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不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都是不可或缺,人应该爱自己、爱妻儿老小、爱亲戚朋友,但是还要注意独居老人一族,勿忘多给他们一点爱,“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独居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的老人老伴去世,没有子女,成了独居老人;有的老人子女分到新房,搬走单过,自己独守空房,成了独居老人;有的儿、媳很少上门看望,老人只好独自生活,等等。在独居老人中,高龄的多,女性多,精神生活匮乏的多。因此,独居老人很需要得到子女、家庭和社会的关爱。“独居老人渴望  相似文献   

2.
《东方丛刊》提醒人们: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就人类而言,其为整体存在而必真。就地域而言,人类这一整体分为东方人和西方人两个部分。在思维和创造技能上,东方人和西方人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就审美而言,东方人的审美意识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也截然不同。雨果曾说:“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西方艺术源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东方艺术则源自人类对自然的感悟。与自然的这两种不同的关系产生了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差异。西方美学的特征是在审美欣赏中渗入了认识因素,多以“理念”为基础;东方美学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潇洒大方,性格开朗,如果不是“文革”期间操劳过度,再多活10到15岁不成问题。60年代初,他一次出访尼泊尔,一位西方记者问他:“总理阁下,你作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体、气质都这样好,比您的实际年龄看上去要年轻得多,请问您是按照什么样的生活习惯生活的呢?”周恩来笑着回答说:“我是一个东方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的。” 人们不由得会生发联想,他的这个“东方人的生活习惯”既是“廉政歌”,也是“爱民曲”;他的衣食住行,亦成千秋风范。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深入贯彻,这几年来,社会和老年人的子女对老人丧偶再婚表示理解和支持,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但是,也还有一些子女反对长辈再婚,对再婚老人不再关心照顾,不尽赡养义务,有的还经常吵闹,影响老人的正常生活。不久前,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了一件因阻挠养父再婚而被解除收养关系的案件,保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凡人都会老的,但如何养老,却会因地因人而异。受儒教影响的不少亚洲国家讲究“养儿防老”;而欧美国家的传统是,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而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往往产生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东方人对西方老人的孤独处境深表同情,而后者却宁愿独居或住到福利院也不愿麻烦儿孙们。 这两种养老观是就传统而言,而近些年这些观念却在发生变化。亚洲国家“养儿防老”观念正在淡化,而欧美国家也在改革已有的养老由国家、社会完全包下来的做法。可以说,东西方的养  相似文献   

6.
佚名 《社区》2010,(3):24-24
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有节俭的习惯,他们大多数注重家庭的节约生活;同时,在消费方面也是算计来算计去,生怕从自己的手上浪费一分钱;他们有的还想方设法为子女攒钱。节俭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过度节俭,就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助长一些“啃老族”。做子女的如果看到家里的老人有以下行为,可千万不要任由其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7.
《老友》2007,(9)
"百年"之后,给子女留下什么?这是很多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过的一个问题。有的人甚至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就开始作准备:有的计划留下一两套像样  相似文献   

8.
艾美 《社区》2011,(18)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惜的事。对老年人而言,随着岁月增长,日子过得更充实,且懂得享受生活乐趣。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中国人自古有一种观念:为人父为人母,需要尽责。于是,当我们的父母已步入晚年的时候,他们却依然在为子女甚或孙辈的事业、婚姻、健康等方方面面,操碎了心,累坏了身。有的老人,甘愿被子女当做被啃族,靠着自己微薄的养老金,在经济上供养着本应独立的子女;有的老人,为了帮子女带孩子,照顾其日常起居,在  相似文献   

9.
贵州苗族地区留守老人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正成为日益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贵州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老人越来越多。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更高达43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1%,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苗族留守老人与其他老年群体相比,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本文主要论述苗族地区留守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思想观念以及面临的困境,渗透社会工作理念,提出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至老时,病患缠身,最需要的是医生的救治与家人的关爱。然而,有的老人在这个时候非但得不到温暖的关怀,反而被家人无情地抛弃。君不见,那些躺在医院病床上的老人,有的因久病不愈而等死,有的因拖欠医疗费用而停治,有的因子女扯皮而孤苦伶仃……他们在痛苦中遭受煎熬,成了这个世上"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03,(4)
看了《老友》2002年第11期上刘娇的《老人在家要放权》一文,觉得还有补充的必要。的确,有些老人是像刘文说的那样,在家"老想一人说了算","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问","对子女不放心,不放权"。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我觉得,现在主要的还不是"老人不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3年15省市978个农村留守老人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劳动参与、子女经济支持、亲子关系等方面对其生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加重了留守老人的农业劳动负担,且一定程度上使得老人与子女间的关系疏远,但也为改善留守老人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子女的就地就近转移对提高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农业技能状况和社会身份对留守老人的收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隔代监护促进了老人与子女间的关系并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湖北和陕西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检验了子女数量与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回应"多子多福"的现实性,同时探讨了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子"比"无子"更"多福",但"多子"不一定"多福"。有子女的农村老人,无论是儿女双全,还是只有儿子或者只有女儿,都比没有子女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但是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对于有子女的农村老人,子女总数、儿子数量、女儿数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均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大程度上受到代际支持的影响,子女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以及生活照料均可提高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来看,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越幸福,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才是影响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2004年"农村子女外流对迁出地家庭养老的影响"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影响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的因素,定量考察了外出子女数量与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子女数量、留守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家庭照料和赡养情况、是否感到孤独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对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有显著影响,拥有更多子女外出的留守老人对生活满意的可能性要高于较少子女外出的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社区》2006,(11)
期待更多老人享受免费理发日前,北京市和平街樱花园社区的100余位老年人收到了一份礼物——一张专业发廊的免费理发卡。这些老年人每周二、四下午2时以前,只要持卡到小区内的美发中心,就可享受免费理发服务。理发对一般人而言,不过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却并非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事。不少老人总觉得理发太贵,舍不得花那份钱。有的老人甚至一年才理一次发,平时就算儿女主动出钱为他们去理发,有的老人也因路途远或出行困难而放弃。那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的老人理发就更不要说了。因此,像樱花园社区的小区理发店…  相似文献   

16.
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有节俭的习惯,他们大多数注重家庭的节约生活;同时,在消费方面也是算计来算计去,生怕从自己的手上浪费一分钱;他们有的还想方设法为子女攒钱。节俭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过度节俭,就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罗德君 《新天地》2013,(6):20-21
成都有一名84岁的老裁缝王肃中,本应安享晚年的他竟然到大学画室做裸体模特。这件事情被媒体曝光后,有人猜测老人一定是由于生活所迫,有人痛斥老人子女的不孝,老人的子女也和老人断绝来往。然而,王肃中却称自己当裸模很"幸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流动人口的增高,家庭子女的减,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的平均寿命增加,家庭生命周期也在延长,而其中老人处于空巢的时间和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空巢老人问题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家庭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数据(见表1)表明:以被调查的样本(老人个体)为基础进行计算,目前中国独居老人人数占同年龄段老人总数的7.1%;同时,越是年龄大,独居的比例就越大,60~69岁独居老人是同年龄段老人的4.8%,70~79岁的比重是9.7%,80岁及以上的比重是12.4%。在城市中,老人独居的比重为6.6%,要低于全国平均数;在60~69岁和70~79岁这两个年龄段,也低于全国平均数,分别为4.5%和8.8%;但是,80岁及以上的老人,独居的比重却超过全国平均数1.8个百分点,达到14.2%。表1“空巢家庭”所占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一、空巢家庭老人的现状厘析“空巢老人”群体可以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与一般老年群体相比年龄偏高,健康状况偏...  相似文献   

19.
吴玲 《社区》2012,(8):4
2月23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一户居民楼内,一名七旬独居老人被子女发现死于家中。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的尸体已出现腐败现象。专家呼吁社区关怀,避免此事再度发生。(《京华时报》2月24日)——"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对空巢老人真实生活的写照。而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照顾老人,一  相似文献   

20.
家?多长时间没回了,有的一两年,有的五六年,甚至有的超过十年。这是无数珠三角农民工的生活写照。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寒冬,让他们卷起铺盖,奔向暌违已久的家乡和父母。这一场取暖之旅,拉近了本已疏远的亲情,让人重新审视家庭的价值。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农村。31岁的傅小筝第一次在一个月里如此密集地看见丈夫,在她的月历牌上,红星的数目第一次压倒了红叉。她万万没想到,一场席卷全球影响到芸芸众生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