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柱。要促使乡风文明,必须提高农民的精神境界,培养农村良好的道德与信仰。为此,要重视普及和提高农村教育,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农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农村道德教育和道德监督职能,正确处理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学技能不足、道德法制观念淡薄,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各方面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道德建设全局的成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农民道德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农民道德观念的分化与冲突折射出一定程度范围内的道德困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道德共识的任务艰巨。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农民道德分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政治对道德控制力的弱化是农民道德分化产生的政治环境,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趋势,彰显了多元基础上强化道德共识诉求的历史必然。要解决农民道德困境问题,必须对外在的制度建构和内心的道德自律两条路径进行整合优化,即培育乡村共同体,强化凝聚农民道德共识的组织支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凝聚农民道德共识的价值引领;培育公共理性,优化凝聚农民道德共识的程序规则,最终达成道德共识。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依靠、调动和发挥好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这就要从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活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多个方面重视和加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的经济、民主、文化、法制等取得了一些惊人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相当落后,农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本文结合近几年提出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从解释新型农民的内涵、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新型农民的培育不相适应等方面入手,来探讨新型农民培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农民在传承传统道德的同时道德观念也随时代而变化,其道德现状表现为精华与糟粕、积极与消极并存。要引导农民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实现新农村“乡风文明”,就必须对农民现有的道德观念进行扬弃并创新,创建新型的农民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创新与道德继承、道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及道德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生态道德的提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其重点是生态文明价值的构建和生态道德素养的培育两个方面。从对该两方面的内涵和培育途径等的分析可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态道德,有利于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道德生活史展现了道德由自然自发走向自由自觉的必然历程,从"道德"、"自觉"内涵的发展出发,道德自觉应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调节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培育道德自觉对人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培育道德自觉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为:坚持中国特色、关注价值追求、不断兼容创新、注意适用有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