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近年国内陆续有学者对脂砚斋其人质疑,指出其冒充曹雪芹知己的“作伪”嫌疑。观点正确与否,客观上反映了红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学术界百家争鸣的局面。笔者在早也是“一芹一脂”的拥护者,但近年来,不免也有纳闷,为什么与曹雪芹那么熟悉的脂砚斋竟身份不明,他总是藏头露... 相似文献
2.
聂许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8)
“凡注明曾任职天南大学‘学生会主席’的简历,在我公司应聘时,将不具有任何优势!”,这是一家德资企业在各大招聘会上贴出的启事。天南大学的学生怎么了?好事者细问之下才知道:敢情这家德资公司收到的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里,竟出现了十个以上的天南大学“学生会主席”。这一匪夷所思的现象,让视诚信为企业文化基石的德资公司老板很生气,于是才出现了那则醒目的“特殊启事”。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天南大学的“学生会 相似文献
3.
孙树林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7-80
本文认为村上春树的<电视人>中存在着两个既相互依存又互相对立的二元世界,这既是现实与观念相抵捂的折射,亦是当今日本社会物质存在与精神理想舛弛而行的反映,更是当今世界文明冲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毕兆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18-21
《百年孤独》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变现实为魔幻而不失其真,魔幻是其形式,现实是其根本;《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在总体现实的同时,有大量的非现实的虚幻内容。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百年孤独》与《红楼梦》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比较两部作品的一个侧面———事件描写的虚与实,从中可以发现人类审美活动的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6.
沈少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0-22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书中占大量篇幅的现实情节是支撑这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石。但《红楼梦》也有为数不少的不容忽视的非现实情节。《红楼梦》的现实情节与非现实情节构成一种虚中见实、虚实相生的关系。抽取了《红楼梦》里的非现实情节 ,我们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鉴赏将大受影响。文章主要探讨《红楼梦》第一回非现实情节“补天”“还泪”神话故事在对《红缕梦》进行审美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庆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看过越剧《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谁个不知,《红楼梦》小说大家也都喜欢看,不过,多数人看的都是通行本。虽然也有看过影印抄本的,但一提起“版本”二字,未免感到那是和自己颇生疏而遥远的事。其实不然。谁看书还不挑个好本子,这 相似文献
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红楼梦》虽是隐去了朝代背景的文学创作,但作者有意地在细微处透露真实的朝代背景。从其涉及官制的描写中,便可以看到许多清代官制的内容。以清代制度为本,挖掘《红楼梦》中所提官制的清代痕迹,可以深入到时代背景中更充分地理解其中人物的行止、选择、际遇以及时运命道。以《红楼梦》为例介绍解说清代官制,可以更形象呈现当时制度的具体形制、运作及实施效果。透过这种对《红楼梦》与清代官制的对照解析,既可以一定程度上令《红楼梦》回归其故事所处历史时空下的制度语境,又可以令已经流逝的清代制度获得一种具象的再现,更可以深切领会时代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志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3):41-45
文章以<沉沦>小说集为代表,从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和郁达夫不等于小说中的主人公这两个方面,论述了郁达夫与其小说中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恩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116-119
结合《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探索分析了曹雪芹为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命名的深刻寓意 ,指出了作者借神话中补天的顽石 ,表现贾宝玉棱角分明 ,不向封建势力妥协的叛逆性格和斗争精神 ,揭示了其假宝玉 -真顽石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1.
梦幻,是一种深层心理意识流动,是一种幻觉,是一幅变形的思想图画!“做梦时诸因素的结合是以一种无害的幻觉似的经历表现出来的”。因此,梦是一个自由王国,总是表现为一种超越性,一种巨大的压缩作用.它出神入化,扑朔迷离,亦真亦假,似是而非。荒唐、怪诞,神秘莫测.正象弗洛依德指出的那样:假如把一个梦写下来需要半张纸的话,那么,对梦的思想作一个分析就要多出六倍、八倍甚至十二倍的篇幅.梦并不是无意义的,而是一种具有充分精神价值的心理现象。它与艺术创造有着相同的生成机制,特别是在无意识、超越性和抽象性等范畴。梦与艺术基于一种由本能欲望 相似文献
12.
13.
如今。药品广告几乎成为引导病人消费的烈性催化剂。面对广告词里药品商的“信誓旦旦”、“铁证如山”的治愈病例。以及“国家级权威专家、教授”众口一词的“确凿疗效”。早就备受折磨的病人自然深信不疑。其结果是药品商赚了个盆盈钵满。病人要么是“人财两空”。要么是“要死不活”!这些“精彩纷呈”、极具煽动性的广告词出自谁人之手?那些“勇敢”公布自家电话的康复病人是真的吗?曾在武汉一家药品代理商广告策划部担任过总监的张文达向笔者曝出内幕! 相似文献
14.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凭借代表作《大海》一举获得了英语文学最高奖——曼布克奖。透过镜像视阈,可以发现这部关于回忆和悲痛、充满忧伤的小说中存在着许多亦幻亦真的镜像呈现。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叙述、情节等方面的镜像建构及其内涵进行分析,揭示其中有关自我身份的追寻和时光流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张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6-72
《红楼梦》借“假语村言”“幻形入世”的手法,在小说中潜藏了康熙朝储位斗争中因叛逆性格沦为牺牲品的太子胤扔的悲剧故事,曲折表达了失去自由的禁锢生活的血泪真情,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封建专制的深刻怀疑。 相似文献
16.
17.
闵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1-5
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演唱的红楼曲谱、曲词、曲段外,宝丰《红楼梦》说唱艺术的活态存续尚未进入相关学术视野。《红楼梦》说唱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实践,有着拓展学术视角和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
杨昆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在《红楼梦》艺术手法的研究中,“门槛”的象征意义易为人们所忽略。本文从“门槛”与人物的情状姿态、“门槛”实际用途的引申义及“槛内人”与“槛外人”的象征意义等几个方面深入挖掘,指出:门槛,只是一物之微,而作者却能利用它,为小说里两两相对的世界画上了一条界限。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