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光与王安石处于同一时代。然而,两人却由相知挚友,发展到不相住来。其原因,是由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史学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司马光与王安石对当时形势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要分清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熙宁、元丰年间关于变法问题的是非争执,必须首先探究他俩对时局的估量。因为,对当时形势的不同看法,会导致不同的政治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终宋神宗之世,北宋王朝所推行的新法,其主持者果真是王安石吗?王安石是否执行了一条发展生产的理财方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否真的仅出于以司马光首的大官僚集团的反对?本文不揣浅陋,提出质疑,略述管见,以期指教。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变法期间,一大批著名人物如司马光、韩琦、欧阳修、苏轼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如何评价这些反对派,历来存在争议,本文现拟就此问题试作评价。一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日益因循守旧弊病百端的历史条件下,由宋神宗支持与领导,王  相似文献   

4.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4,(6):113-120
王安石与苏洵、苏轼、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同为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和士大夫。因为性格和素养有别,苏洵看不起王安石;因为王安石领导熙宁变法,苏轼上奏反对,苏辙是先拥护后反对,而王安石对苏轼兄弟给予挤压排斥。他们之间所产生的恩恩怨怨,体现出北宋士大夫的为君王忧和为天下忧的士大夫精神,也体现不同政见者之间的意气性格,由此可感知历史的厚重与性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5.
程颢、程颐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对王安石新学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暴露了理学唯心主义的阶级实质。 一 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尤其在变法失败之后,反对派因反对新法,而涉及新学,竟将新法、新学捆在一起,进行批判。程氏兄弟尤其小程及其门人,则抓住王安石哲学唯物主义进行唯心主义的批判。 1.曲解王安石关于“理”与“物”本质关系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吕惠卿(公元1023年-1111年)字吉甫,福建晋江人.在北宋熙宁期间,宋神宗、王安石发动的变法中,他是最活跃,最有建树的人物之一.由于古代一些史学家将宋朝的中衰归咎于变法,因此变法派上层人物除王安石外都被归入奸臣之列.吕惠卿则是所谓"奸"中之"巨奸",而被唾骂千秋.现在,王安石变法已得到公正而高度的评价,然而吕惠卿的千秋功罪,曾几何人予以公正评说?自宋以后历代评论家,反对变法者自不必说,即是肯定变法者亦以王安石任用章悖、吕惠卿等所谓"小人"为非.明人章衮撰《王文公集序》说:"……所以不惜众论,而用章、吕者,亦曰取其才以济吾事尔.然岂有欲求善治而用小人,既用小人而无后悔者耶?数者,公之罪也……".后代  相似文献   

7.
洛学、新学、蜀学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连章 《中州学刊》2002,(6):130-136
本文认为 ,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和苏轼蜀学 ,并非都是完全对立的 ,而是有异有同。三家经过相互驳难 ,相互吸收 ,相互促进 ,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派风格。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在维护统治集团的政治利益上 ,都希望变法改革 ,来挽救由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而引发的社会危机局面。只是在具体方法上出现了分歧 ,王安石变法的总目标是富国强兵 ,总方针是“理财”、“通变” ;二程则认为应该通过行仁政、重礼义、重教化的办法调整社会关系 ,缓和社会矛盾。王安石主张“兴利” ,二程主张“尚德” ,二者产生矛盾。二程加入反对变法的行列。但在态度上是比较温和的。他们在学术上 ,都为儒学的哲学化、儒经的义理化做出了贡献。在宋明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二程洛学与苏轼蜀学之争是保守派内部的派系之争 ,他们都反对新法。他们的争论主要是表现在学术上的性情之辩 ,苏轼主张性情统一论 ,二程则主张性善情恶论。洛学、新学、蜀学经过长期的争论 ,最终是洛学派中的程朱理学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周梦江先生在《陈傅良先生文集》序言中认为“南宋学者都将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 ,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 ,陆九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有高度的评价 ,说陈亮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也无不可。而叶适并没有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 ,相反认为变法的失败是北宋之亡的原因之一 ;他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虽有批评 ,也是一个改革思想家对另一个改革思想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一)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是被“四人帮”搞得十分混乱的一个问题。江青和姚文元都说什么“王安石变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异族的侵略”。他们授意其喉舌炮制的反动文章,也鼓噪什么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抗战自卫”,是为改变“北宋大地主顽固派对  相似文献   

10.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接受王安石的建议,实行变法,史称熙宁新政。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兄弟对熙宁新政及王安石的新学持反对态度,并提出种种责难。然而,二程和王安石之间的分歧并不是历来所说的守旧派或顽固派与革新派之间的斗争。尽管他们在“治国之要”的看法和做法上表现了不同的政见,但二程仍然是属于历史上地主阶级中重视变革的政治思想家。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1.
<正>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因散文创作上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五十三岁的曾巩由越州通判改知齐州(今济南),至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六月转知襄州为止,曾巩在齐州任职整整两年。两年中,曾巩在治理地方、兴利除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齐州百姓的爱戴。曾巩是在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自求补外,到地方任职的。在他任职地方期间,北宋社会发生了曾引起巨大反响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而  相似文献   

12.
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面对北宋早期的种种社会问题,他积极参加了庆历新政的变法革新,但后来因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同王安石的改革设想不同因而,他又强烈地反对这一变法。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历来被论定为“守旧派”、“顽固派”和“天命论者”。这一定论是不客观、不科学的。具体分析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就不难看出,司马光既不是政治上的守旧派,更不是思想上的顽固派。一司马光与王安石生年相近,经历相仿。司马光二十岁中进士,历任地方及中央官职。王安石二十一岁中进士,历任知县及知州等地方官。1068年,王安石任翰林学士,  相似文献   

14.
过去史学界、文学界一般都认为,黄庭坚是反对王安石变法革新的保守派。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通过具体分析黄庭坚对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态度、贬谪广西的原因及其在广西的活动,对黄庭坚作出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元祜党人案是北宋末年的重大案件,历经神、哲、徽、钦、高宗五朝。持续时间之长,卷入人数之多,在历史上实不多见。激烈的党争加剧了政局的动荡,导致了北宋的覆亡。 一、哲宗朝的党争 元祜党人之名虽出现于哲宗期,但党争却始于神宗之时。神宗为革除弊政而起用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受到司马光等人的反对和抵制。由于变法未能尽善尽美,王安石依靠的某些人品行不端,加上吕惠卿的中途倒戈,遂给反对派以口实,纷纷抨击王安石,安石退居金陵,变法宣告失败。元祜元年(1086年)  相似文献   

16.
九百午前,王安石领导了一场全面的政治改革,使北宋社会受到一次大震动。对这次政治改革,以后遂成为长期争论的历史课题。时至今日,仍然是“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难得一个公认的定评。目前,在充分肯定王安石变法的意见之外,还有部分同志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它是“违背历史潮流和民心所向的做法”,“造成了‘天下汹汹’的混乱局面”,是对历史的反动。仅就变法引起的反响这一点而言,已经说明了王安石变法内容之丰富,作用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在历史上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在北宋王朝中期,提出了变法主张,而与其政治、经济变法相配合,在教育领域里,也提出了实学的教育思想。 一、王安石人才观的实质在于获得“为天下国家之用”的实才 王安石重视人才,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王文公文集》、下同)。然而,“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敬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所以他认为,人才问题是执政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的人才理论。  相似文献   

18.
辜梦子 《学术研究》2012,(5):122-129
熙丰年间的祖无择案轰动一时,时任知杭州事的祖无择被拘下狱讯问,由此牵连一大批官员。当时士大夫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多认为是祖无择与王安石、王子韶之间的私人恩怨所致,后来上升至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的斗争。由于为祖无择辩护的多为变法反对派人物,祖无择也因此被划归了变法的反对派。实际上,祖无择本人并没有明确反对变法的主张,他在当时的政坛应该有着自己的独特立场。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变法,在北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元祐更化则是这次变法的终结。长期以来,人们对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但一般肯定变法者则否定元祐更化,否定变法者则肯定元祐更化,二者必居其一,把这个问题绝对化了。 目前史学界大多认为王安石变法具有进步意义,而把元祐更化看作是一场复辟和历史倒退,并  相似文献   

20.
《琼州学院学报》2016,(6):97-100
王安石秉承"人言固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宗旨,针对北宋王朝内忧外患、财政困穷、民风衰败的现实,希望通过变法,改革赋税、机构和军队,富国强兵,增强国家实力。而遵循"作法何常,视民所便"原则的苏东坡认为王安石变法,无论从思想看,还是从实施看,都是仓促的,造成不良后果;变法的内容不系统不完善,实行过程产生重重矛盾,于是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并从儒家仁政爱民的视角提出以民为本的法制思想,且以实际行为来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