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3年3月25日至29日,“岳飞暨宋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该研讨会由岳飞研究会与杭州市园文局合办、杭州大学协办.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台湾、大陆的八十九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的论文有七十余篇.岳飞研究会顾问、年事已高的北大教授邓广铭也专程莅会,并在会上作了《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不在磁州》及有关史学研究方法的专题报告,给与会者以很大教益.这届研讨会,与前三次岳飞研究会年会相比,显示了四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中日两国学者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交流,由日本广岛大学和四川大学合办的"近代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28日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日本学者有广岛大学的曾田三郎、水羽信男教授、丸田孝志准教授,琦玉大学的笹川裕史教授和下关市立大学的金子肇教授.中国学者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王挺之、陈廷湘、杨天宏、刘世龙、李德英教授、杨兴梅副教授和徐跃、周鼎、查晓英等教师,还有外国语学院的林敏教授.  相似文献   

3.
由著名宋史专家、北京大学邓广铭教授和河北大学漆侠教授共同发起、河北大学具体筹办的国际宋史研讨会,于一九九一年八月九日至十四日在北京盛唐饭店举行.这是继一九八五年五月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之后,在我国大陆举行的第二次宋史国际学术盛会.与会中外学者六十九人(实到六十一人).其中,美国学者五名,日本学者七名,南朝鲜学者一名,我台、港地区学者七名、大陆学者四十一名.提交论文四十九篇(实际印发四十七篇).我校历史系宋史研究室杨渭生教授、“梁太济教授和杭大出版社编辑吕凤棠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杨、梁两先生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高校系统女性学学科建设研究”于7月9日在我院举行了开题论证研讨会.研讨会特邀了由北京理工大学高教所霍雅玲教授、北京大学美国问题研究中心齐文颖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吴青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参加.研讨会由我院女性学研究与信息中心主任孙晓梅副教授主持.首先,宣读了《中国高校系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于12月14日至16日在广西大学举行,来自美国、韩国和圉内各高校、研究机构的60多位伦理学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及和谐社会道德建构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知名学者陈瑛研究员、魏英敏教授、刘启林研究员、吴潜涛教授、唐凯麟教授、焦国成教授、葛晨虹教授等出席了本次盛会。“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剪影  相似文献   

6.
10月 1 1日— 1 3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这次研讨会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赞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法社会学家silbey教授等四名外国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静教授等二十余名国内学者与会。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 :法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法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比较法社会学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作了题为“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法社会学的学科建设”的主题发言。中国的法社会…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倡议、香港大学历史系与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海关史首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香港举行。中国大陆、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其中以中国大陆的学者人数最多。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诗启在会上致词。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曹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0月25~28日在风景如画的武汉珞珈山举行。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王庆生教授、湖北省文联副主席陈东成、省作家协会主席鄢国培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毕奂午、牛汉等老一辈作家、诗人与日本、韩国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陆耀东先生主持。50余位中外学者济济一堂,共话曹禺研究。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12日到4月3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系鲍德威教授应邀来我校历史系讲学。一是讲授了美国学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包括外国学者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历史;早期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研究;19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著作有欧文·拉铁摩尔的《中国历史》和费正卿的《美国和中国》。介绍了哈佛大学费正卿教授的研究成果和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机构、中心及有关刊物,指出当前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动向。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20日至7月24日,2000年中美行政程序法研讨会在大连举行.共有四位美国教授、30位中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采取先由美国教授作报告,介绍美国的有关情况,然后由中方提问,美方回答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的治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两汉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王朝对羌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汉采取了“隔绝羌胡”、恩威并施等政策,其核心是围绕“隔绝羌胡”展开的;东汉采取了强制内徙、以夷治夷、武力征伐等政策,其核心是以武力征伐为主。正是由于西汉实施了正确的治羌政策,才使得西汉的西北边疆政策得以顺利实施,集中力量解决西汉最大的边患———匈奴;也正是由于东汉实施了错误的治羌政策,才出现了贯穿于整个东汉始末的“羌祸”,并最终使“羌祸”成为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北魏作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进入中原地区之后,除了原有的祭拜自然神之外,接受了汉族的一些文化传统。统治者祭拜境内的名山大川,普通百姓则祭拜本地的名山。为了赢得中原民众对其政权的认同,从定都盛乐开始,鲜卑族就不断地以汉族历史上的名人作为祭拜对象。  相似文献   

13.
鲜卑民族原来是没有孝悌观念的,孝悌观念在全社会重新树立起来是从孝文帝时期才开始的。为普及孝悌观念,孝文帝采取了五大方面的措施。孝文帝的举措使鲜卑民族最终接受了儒家重礼重孝的文化传统,也挽救了自汉末魏晋以来汉民族的家族伦理危机,为民族融合、社会整合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会意字以其鲜明的个性在体现汉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会意字可以看出汉民族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观、审美观以及形象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岭南俚族女首领.当时的俚族尚处于母系氏族末期,女权仍受到尊重,而冼夫人家族世为岭南首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略、卓越的军事才能,造成了其威服诸越的特殊地位;她与汉族太守冯宝的联姻,既起到了政治联盟和保境安民的作用,又促进了俚汉文化交流和俚族社会的进步.俚族的民间信仰有鸡卜、石狗崇拜和铜鼓崇拜等,其冼庙祭祀和闹军坡习俗在当代具有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人文精神内涵,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6.
北朝时期,各民族间的通婚频繁,婚礼习俗彼此融合。汉族婚姻“六礼”不仅得到鲜卑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在整个北朝社会风行;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青庐交拜”、催妇上车、新妇乘马鞍、戏新婿、婚礼用乐等呈现“胡化”色彩的婚礼习俗亦广泛流行于北朝社会,反映了北朝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司马迁故里韩城现存的明清以来的门额题字 ,认为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 ,弘扬了民族传统美德 ;宣扬积极进取、入仕有为的价值观念 ;体现了耕读并重的民族文化特征。韩城门额题字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是新时期民族文化改造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半期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辉煌发展时期,新世纪应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少数民族历史开展研究,要加强对主体民族汉族历史的研究,并开拓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领域,从而使中国民族史研究登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蒙元前期后妃的几种主要婚姻缔结途径,指出其在这一时期不同于汉族政权后妃的原始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以及她们在婚姻中依附于男性的实质地位,与汉族政权后妃无异,从这一侧面考察蒙元前期的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这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可得到印证.畲族先民迁入闽、粤、赣的时间较晚,与汉族(含客家人)是两个民族,各有独特文化;元明清时期,畲族与客家人也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