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 )语有缓急例或曰“急 (疾 )言”、“语声之急”1 .《高帝纪》 :“信亡走匈奴 ,其将曼丘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颜注 :“姓曼丘 ,名臣也。曼丘、母丘本一姓也 ,语有缓急耳。”2 .《魏相丙吉传》 :“西曹地忍之 ,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颜注 :“地亦但也 ,语音之急也。”(七 )某即某也例1 .《古今人表》 :“尾生高。”颜注 :“即微生高也。”2 .《古今人表》 :“公肩瑕。”颜注 :“即公肩假也。”3.《古今人表》 :“禽敖。”颜注 :“即黔敖也。”(八 )音讹、语讹例1 .《地理志下》 :“北地郡 :略畔道。”颜注 :“有略畔山 ,今在…  相似文献   

2.
夏代巴人地域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代巴人地域考田敏夏代关于巴人的史料仅见《山海经》孟涂司巴一条,《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巴属也。”此外,夏代立国之先,尚有禹时巴...  相似文献   

3.
鲍照简谱     
南朝杰出诗人鲍照的事迹,前辈专家已做了大量工作。缪钺有《鲍明远年谱》(载《文学月刊》1932年3卷1期,以下简作“缪谱”),吴丕绩有《鲍照年谱》(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以下简作“吴谱”),钱仲联《鲍参军集注》附录《鲍照年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修定重版,以下简作“集注”、“钱表”,。此外,为鲍照诗文专作笺注者有钱振伦《集注》(以下简作“钱注”),黄节《鲍参军诗注》(以下简作“黄注”)。今谨在原有谱、表及注本的基础上,吸取近年来鲍照研究的成果,并结合笔者心得,撰成此篇,以供鲍照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点四家之擅美,跨两代而孤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继承了建安文学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诗史上成为具有重要贡献的大诗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乐府诗的创作上。鲍照死于兵乱,作品也大都散失,齐代虞炎奉命收集鲍诗,但毕竟是“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倘能半焉。”在仅存的二百零几首鲍诗中,乐府诗占八十六首,可见鲍照对乐府诗是十分重视的。清代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曾说:“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可见历代诗人对鲍照乐府诗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5.
[1]《南都赋》:“琢狎猎,金银琳琅。”(71页)“猎”(来,叶),善音:“土(崇)甲(狎)切”。李善音系统“来”母绝不与“崇”母相混,“叶”、“押”两韵亦不相杂。谨按;李善音”猎”以“上甲切”,当为联绵字的易读。”’狎”.善音“胡(匣)甲(狎)切”,是知李善将“狎猎”视为迭韵联绵词。李善注:“狎措,饰之貌。”《六臣注文选》吕向注:“众饰貌。”“狎猎”亦表示“重接貌”或“花叶参差貌”。如《文选·西京赋》:‘’披红葩之呷猎。”李善引薛琼注:’‘狎猎,重接貌。”《六臣注文选》张铣注:“狎猎,花叶参差貌。…  相似文献   

6.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学总集《文选》,世有李善注《文选》与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文选》两种不同的注释本流传。后来,又有人将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刻,成为所谓的《大臣注文选》。五臣往是针对李善注的“释事而忘义”,即只注意解释典故,不太注意疏通文义,于唐玄宗开元年间重新作的注释。五臣注的价值,历来被认为在文献学史上不及李善注。宋人苏武《书谢瞻诗》即称“五臣真俚儒之荒陋者”。今天看来,五臣注确有其迂陋流失之处,但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其流通文义,亦间有可采”。正因其“俚”,能…  相似文献   

7.
一、《木》是一首讽刺诗《木》是一首讽刺诗。《小序》云:“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纯属附会。哪见得“后妃逮下”与木下垂有必然之联系?且将“君子”解为后妃,真是不辨男女,惹人啼笑。今人多从戴震说,以为是“下美上之诗。”唯陈子展云:“顾木恶木,(木下曲日)葛甜茶,(万岁藤,干岁)比兴殆有深意。疑奴隶社会民间歌手明颂其主子,阴实讽之,未可与其他群臣颂祷其君之诗等量齐观也。”(《诗经直解》)其说颇有见地。但葛既是缠绕于木之上,形象亦甚丑陋,恐怕也寓有讽刺之意。我们认为,此诗是劳动人民描绘统治…  相似文献   

8.
沈约《宋书》称鲍照“文辞赡逸”,继而,杜甫又称“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俊逸”便成为历代评价鲍诗艺术风格的特定词语。叶燮《原诗》云:“建安、黄初之诗,大约敦厚而浑朴,中正而达情;一变而为晋,如陆机之缠绵铺丽,左思之卓荦磅礴,各不同也。其间屡变为鲍照之俊逸,谢灵运之警秀,陶潜之澹远;又如颜延之之藻缋,谢眺之高华,江淹之韶妩,庾信之清新;此数子者,各不相师,咸矫然自成一家,不肯沿袭前人以为依傍;盖自六朝而已然矣。”他确认“俊逸”是鲍照“矫然自成一家”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著名文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聚集在他门下。 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梁代则有刘孝标作注,更使这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研究美学的一个尚待发掘的宝库。  相似文献   

10.
汉人名楚辞漫议■田宜弘楚辞之名始于汉,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张汤列传》里,其文云:“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时当汉武帝时。《春秋》为孔丘所著史籍,乃儒家之经典,不会歧解,“楚辞...  相似文献   

11.
先说萧绎的绘画作品,《南史·梁元帝纪》称:“帝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人称三绝。”萧绎自己也说:“臣簿领余暇,窃爱丹青。云台之像,终为仿佛,宣室之图,更难议拟。”(《谢上画蒙敕褒赏启》)关于萧绎的书法作品,除《南史》提到的宣尼像赞外,还有《上东宫古迹启》和《金楼子·聚书》篇所载他于东林寺智表法师处写得的“二五”法书,但俱已失传,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具体材料可供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的《诗书成词(成语)考释》(注)约略依仿社会发展史的规模分类排比,相关者相应照顾,使之更能说明问题。这篇小子、冲人、大人辩是属于人群称谓这一类的。在这类中,以上下左右等虚词为纲领,把“元首”、“股肱”等联系在一起很能表达在《诗》《书》时代,上下主从的关系,伦理道德的关系,也看得出对事物之区分类别的标准,譬如以“元首”表君王天子,首而曰元,其尊可知,而以股肱、文人、老成人、表大臣重臣,以腹心表“私臣”,以左右表侍从之臣,以爪  相似文献   

13.
林默 《社区》2010,(2):8-8
秘书是宣言书 当秘书,高明就高明在他们熟谙中国的为人之道:“士为知己者死”。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秘书,第一要务就是向领导表忠心、尽全责。虽不需要什么宣誓形式,但每一个毕恭毕敬的秘书,都在向自己的“主子”发出无声的忠诚宣言,每一个忠心耿耿的秘书,也必然会有一个前程似锦的仕途。  相似文献   

14.
朱正 《社区》2009,(8):9-10
一个作者写书,要写什么样的书呢?顾炎武的说法是:“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见《日知录》卷十九“著书之难”条)接着,他举了实例:“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其实他自己的这部《日知录》,也就是他“以一生精力成之”的“后世不可无之书”。  相似文献   

15.
《文选·报任少卿书》曰:“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似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文中“佴”,李善《文选注》①云:“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胜②:“佴(er),次,指罪居李陵之次(依王先谦说)。”杨金鼎先生《古文观止全译》“佴”下注③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同。郭锡良先生等编《古代汉语》注④:“佴(er),相次,等于说随后。”《辞海》、《辞源》亦将“佴”洲作居次,随后,所引例证曾为《报征少卿书》中这段文字。这样释“佴”极不妥。《古今汉语实用饲典》及《新编汉语实用词典》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义觉迷录》为依据,详细论述了雍正帝的政治思想:当“天下一统”之时,”君臣之伦”占据上风,“华夷之分”已无实质上的意义,“君臣之伦”突显,即所谓君要行君之德,臣要行臣之德,而清朝的皇帝都是有德之君,施行德政,因此天下之人理应臣服于清朝。  相似文献   

17.
包拯与中华民族精神郭学信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包拯可以说是一位声名喧赫、影响深远、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一直成为人们所称道的对象。包拯同代人吴奎在《包公墓志铭》开头这样讲:“宋有劲正之臣,日‘包公’……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  相似文献   

18.
在《莫须有先生传·序》中,废名借庖丁答梁惠王的一句话作为对莫须有先生的嘉奖:“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正是解读《莫须有先生传》的“立身之本”,借助戏谑与反讽,废名通过近乎“疯癫”的莫须有先生表达他的人生之“道”、生存之“道”,体现出废名从“自我”的感知出发,对儒、道、释思想的融合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其中的“顾”字,人民教育出版社80年代起出版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必修本为第五册)都释作“但”,显然欠妥。“顾”作“但”讲,用以表转折。但“顾念”句与前文“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云云语意上已被中间的“少年固强之”句隔断,形式上更不构成转折关系的复句,并不需要在句首用表转折的词语来连接。这个“顾”当是实词,与“念”同义。《中华大字典·戌集·页部》“顾”字条注:“念也。《国策·齐策》:‘而不顾万乘之利。”’“顾…  相似文献   

20.
作认为陈寅恪先生据杜甫《咏怀古迹》认为《哀江南赋》中“用无赖之子弟,举江东而全弃”二句即“指武帝事而无赖子弟指侯景”一说认为不妥,并据同“王子召戒”句主要应指引狼入室之临贺王正德。又旁引东魏杜弼为证。同时作指出,谭天璧,纪馥华选注的《瘐信诗赋选》中“用无赖之弟”句注亦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