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大型电视连续剧《新上海滩》之后,温籍制片人李密又有大手笔,联手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将红极一时的两部喜剧大作《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的班底全部收在麾下,创作推出情景喜剧《卫生队的故事》。在李密的精心安排下,日前,记者走进《卫生队的故事》拍摄大本营——空政大院,独家探班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2.
散文名篇《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篇赛章.文章委婉诚挚,情真理切,受到历代文入学者的高度赞赏.读《陈情表》,使人深深感到:李密不仅文才使人倾倒,地做说服工作的高超艺术也令人佩服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他父亲早丧;母亲河氏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博览五经,文才出众,为人刚正,颇有辩能,他曾在蜀为官,做到尚书郎.后蜀汉灭亡,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王朝,为晋武帝.为了巩固晋政权,武帝一方面对反对者采取残酷的高压政策,另一方面又以高官厚禄千方百计笼络前朝旧臣.李密也是他策…  相似文献   

3.
骆宾王《讨武氏檄》兼顾骈体和檄文的双重特点,充分发挥骈文长处而力避其短,成为檄文中的千古名篇。《讨武氏檄》全面仿效隋末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重要原因是徐敬业祖父徐世勣曾在李密麾下任职。该檄文的篇题、首句及末句在不同书籍载录中差异颇大,多与骆宾王原作有所不同。徐敬业起兵很快以失败而告终,而骆宾王的檄文长久流传,战争自身与宣示战争的檄文之间形成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4.
李密是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领袖,归唐后,授上柱国,封邢国公,拜光禄卿,不久,被杀,葬于今河南浚县。时人魏征曾为李密撰墓志铭。《魏郑公文集》、《文苑英华》、《全唐文》及明清《大名府志》、清代《浚县志》均辑有魏征所撰之墓志铭文。康熙十八年  相似文献   

5.
(1) 该书卷一三四第一三五六页(中华书局版)“房彦藻”条云:“彦藻事李密,为右长史,后从密归唐。”今按:《通鉴》卷一八五第五七七四页(中华书局版)载,武德元年二月,“李密遣房彦藻、郑颋等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彦藻还,至卫州,贼帅还王德仁邀杀之。”然两《唐书·高祖本纪》、《通鉴》卷一八六第五八一六页俱载,武德元年十月,李密率众降唐。此时,房彦藻已亡八个月,岂有“随李密归唐”之理;故,上引史书均未言及此事。清编《全唐文》的编纂者,未细检史料,铸成大错,须当厘正:房彦藻死于李密归唐之前。  相似文献   

6.
“母子二人”“奶孙二人”听说过,“母孙二人”你听说过吗?课文里还真有此一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李密《陈情表》)  相似文献   

7.
李密,是隋末农民起义时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关于对李密的评价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多数人对李密持肯定态度,认为李密参加杨玄感起兵标志着他“脱离了隋朝统治阶级”;参加瓦岗军表明他“突破了原来的阶级界限,已成为农民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是一位“卓越的农民起义领袖”。有人虽然也承认李密有“缺点”和“错误”,但又认为他作为农民起义领袖还是当之无愧的。也有少数人根据李密曾投降越王侗,简  相似文献   

8.
唐初史臣出于维护政局稳定的目的,在构建李密的形象过程中将其与项羽相比附,呈现出相对较为正面的形象。后世的史臣虽然排除了唐初的政治顾虑,却又掺入了维护各自王朝统治秩序的现实考量,从而使李密的形象愈发丰满,同时其负面成分也相对有所增加。李密在多种史书中的形象各有异同,缘于史臣需要使李密的形象更符合当时政治形势的要求,因此各个时段所构造出来的李密形象都蕴含着特殊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所谓封建盛世,这是秦末、隋末两次农民战争的结果。尤其是提到“贞观之治”,使人联想到隋末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和李密这一历史人物。尽管史学界对李密的评价问题展开过讨论,但有些问题,诸如:李密参加农民起义的原因、目的;他有否背叛地主階级的立场;他在瓦岗军作用的估计;应予以怎样的历史地位等,还值得仔  相似文献   

10.
李密是隋末瓦岗军的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十月率众归唐,授上柱国,封邢国公,拜光禄卿,同年十二月庚子被唐军杀于陆浑县邢公山下。 关于李密的葬时、葬地,史籍所记,不尽一致。 《旧唐书·李密传》载李密被斩,时年三十七。在记其葬时、葬地时谓: “时李(贵力)为黎阳总管,高祖以(贵力)旧经事密,遣使报其反状,(贵力)表请收葬,诏许之,高祖归其尸,(贵力)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大俱威仪,三军皆缟素,葬于黎阳山南五里。”  相似文献   

11.
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国家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体。 公文直接形成于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并对该活动发挥指挥、制约等效用。可以说,现行公务活动是公文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现行公务活动,也就没有公文。由此可见,公文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产生于现实、服务于现实(部分公文立卷存档可做历史资料,有依据和凭证作用)。其内容、格式等都必须符合现代公务活动的需要,而且有很强的规范性和规定性,撰写和处理公文时,应遵循国家对公文的最新规定。 尽管我国的公文产生较早,使用的历史悠久,历代公文中也有很多优秀篇章,例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李密的《陈情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等,流传至今,堪称典范。其精华仍值得今人借鉴。正如周恩来同志指出的:“中国的档案历史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全国使用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一版)(以下简称现行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试用本)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现行课本优点很多,比修订前的课本好得多,这里不准备多谈了。现仅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几个问题略陈浅见,与编者商榷,望不吝赐教。一、关于隋末农民战争瓦岗军在大海寺战役中杀死隋大将名字问题。现行课本第五页的一段文字是:“……616年,瓦岗军打到莱阳,隋炀帝派大将张须陀(túo沱)(其实注音的调号应在“o”上)带兵镇压。翟让、李密带领起义军在莱阳北大海寺设下埋伏,大败隋军,杀死了张须陀”。这里特别对张须陀的“陀”字加了注音和同音字“沱”。  相似文献   

13.
魏征和唐太宗,是被正史美化的人物,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和英主,被公认为能同心协力、共计国事的典型。果真如此么? 魏征早年的政治生活,走着一条极曲折的路。他先入瓦岗军,后与李密一同降唐。入唐后自告奋勇去山东招降瓦岗军旧部,不幸又为窦建德所俘,不得已拜“起居舍人”,直到窦建德在武牢败迹,他才二次归唐。但遗憾的是,他归唐后并没有很快为李世民所录用,却成了世民的政敌李建成的下属,为建成出谋画策,与世民争夺帝位继承权。据《旧唐书》载,他“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魏征传》)劝建成俟机立功,树威天下,扩大影响,结纳“英俊”(《高祖二十二子列传》)。主意挺厉害。在玄武门之变后,建成、元吉惨败身死,魏征亦成败亡之虏。事变后太宗派人把他叫来,厉声斥责:“汝何为离间我兄弟!”当时“众为之危惧”,而魏征却“举止自若”地回答:“先  相似文献   

14.
揭秘幽灵谷     
《阅读与作文》2009,(6):34-35
在隋末乱世,李密无可争议算个“人物”,作为瓦岗寨二世“带头大哥”,他把一个小小山头,愣是发展成为威震中原的一个“大魏国”。然而,他是一个品性怎样的人物,他败亡的死结在哪里,他的结局是否就是他应得的宿命,颇具深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向来治《尔雅》者,多重对其词语意义的疏证,而对体例的研究则不那么重视。实际上,对《尔雅》体例的深入研究,也是批判继承《尔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尔雅》体例的分类问题略作探索,以就正于方家。《尔雅》把2219个训列大致按义分为十九大类,即《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但编纂者并没就此而止,在十九篇篇内也基本上按义层层分类。如后篇(后十六篇略称)《释亲》《释天》《释地》《释丘》《释水》《释畜》七篇就在篇与训列的中间环节标明了类目,以示篇内的按义分类。我们试举《释地》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6.
在这《英雄时代》,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花样年华》的我,确系《母亲》所说的《男大当婚》了。《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绝代佳人》、《律政佳人》不敢去想,《王昭君》、《末代皇妃》高攀不上,《红粉女郎》、《摇摆女郎》太时尚,《武则天》太厉害,《李双双》太泼辣,  相似文献   

17.
研究袁枚诗论者一般都注意《随园诗话》,而忽视其《续诗品》三十二首。其实《续诗品》相当集中地反映了袁枚的诗学主张,内容亦颇丰富,又无《随园诗话》的芜杂之弊。约而论之,《续诗品》论及到诗歌创作的主客观条件(如《斋心》《理气》《博学》《戒偏》《神悟》《即景》)、诗人的创作态度(如《知难》《求友》《勇改》)、诗歌创作构思与表现技巧(如《精思》《相题》《布格》《选材》《用笔》《取径》《择韵》《藏拙》《空行》《矜严》《割忍》《灭迹》《著我》《澄滓》)、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如《崇意》《葆真》《固存》《振采》《安雅》《结响》  相似文献   

18.
古今研究者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九歌》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王逸认为《九歌》是屈原被放逐时所作,而朱熹《楚辞集注》则认为屈原在放逐期间仅仅对《九歌》作了修改润色的工作。郭沫若同意屈原作《九歌》的观点。游国恩则认为朱熹的说法接近事实。郭、游都认为《九歌》当是屈原早年得志时的作品。 (二)关于《九歌》的篇章次序。《九歌》共十一篇,王逸所列顺序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从前注楚辞者,因为拘泥于九的数目,或合并《山鬼》《国殇》《礼魂》为一篇;或合并《湘君》《湘夫人》为一篇,《大司命》《少司命》为一篇,以求符合九数。不少研究者反对这种作法。姜亮夫排列《九歌》的次序为:《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  相似文献   

19.
《毛诗》的《序》《传》歧异的有34篇,表现为《序》《传》矛盾、不相应和不相涉。其歧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序》《传》解释侧重点不同,《序》含混、前后矛盾,《传》误读经文,《序》《传》依据的材料不同,续《序》与《传》都据首《序》申发,但申发点不同,《传》对《序》有所修订,《序》《传》皆经多人续补等。  相似文献   

20.
《史》,《汉》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之典范。比较而论,体例上,《史》发凡起例,创千古之业,《汉》完善定型,为不祧之宗;思想倾向上,《史》明天人之分,《汉》主天人感应;《史》通古今之变,《汉》调上下洽通;《史》成一家之言,《汉》尽圣人之道;人物塑造上,《史》明善恶,《汉》辨忠奸;《史》重传情,《汉》重传事;《史》重为人,《汉》重为文;《史》爱奇,《汉》重实;组织结构上,《史》神明变化,《汉》严填绵密;语言风格上,《史》错综成文,《汉》骈散一体;《史》雅俗共赏,《又》雍容尔雅;《史》笔端含情,《汉》不甚动情。总之,《史》为正史与杂史的巧妙结合,《汉》开后世正史一途;《史》为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统一,《汉》开后世纯史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