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方吾 《21世纪》2000,(3):6-10
综合国力──美国一极军事──美俄两极格局经济──美、欧、日三极板块政治──美、俄、欧、日、中五个力量中心“极”与“元”: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种图解世界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总框架,是世界舞台上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表现形态。在国际政治学中,经常借用磁场中的“极”这个概念来描述世界格局的形态。那些能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中心就称作一“极”,比“极”次一级的力量中心称作“元”。能否成为世界格局中的“极”和“元”,取决于各战略力量的综…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是全球治理很重要的内容,随着大国竞争逐渐向网络空间延伸,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而国际格局变迁会改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大国力量对比,进而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带来深远的影响. 国际格局是一个描述国际关系行为体力量结构的概念,由于国力的变化是较为长期的过程,因而国际格局会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如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以及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一超多强格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就是东升西降,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快速崛起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而美欧的实力对比来说相对下降.虽然近几年关于世界已经进入两极格局的声音有所抬头,但总的来看,美国的综合国力仍然稳居第一,中美实力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因而从国际格局来看,一超多强的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毫无疑问正处于结构性的量变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而中美在科技和网络空间不断加剧的竞争态势正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大多难以将物质因素与国际关系的变迁结合起来,很难用物质因素发生的变化来解释国际变迁,现有的能够解释国际关系变迁的理论大多是建立在观念因素的视角之上的.以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作为分析工具,可以发现,物质主义范式往往与冲突范式及静态的或循环的理论相联系,而观念主义范式、社会化范式往往与和谐范式及擅于解释变迁的理论相联系.以观念因素解释国际关系变迁存在不足,且用物质因素解释变迁也较必要,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用物质因素来解释变迁的维度.这对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由于前苏联的解体,美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概述了从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因素,并由此认为,未来欧洲的独立性倾向会逐渐显露,而美欧关系的发展对于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如果美国未来继续保持超强国力,那么欧洲会更多地依附于美国;另外一种可能的倾向是,随着美国和其他大国未来综合国力的接近,欧洲会有更为明显的独立性倾向发展。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格局会更有利于向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由于前苏联的解体,美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概述了从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因素,并由此认为,未来欧洲的独立性倾向会逐渐显露,而美欧关系的发展对于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如果美国未来继续保持超强国力,那么欧洲会更多地依附于美国;另外一种可能的倾向是,随着美国和其他大国未来综合国力的接近,欧洲会有更为明显的独立性倾向发展。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格局会更有利于向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的建立是 20 世纪大西洋主义的主要内容, 时任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 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历经以艾奇逊为代表的美国国务院与欧洲外交首脑以及 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角力。 国际关系学 “双层博弈” 这一分析路径, 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美国国务卿 这一政治角色在缔造美欧联盟的进程中, 在国际领域和国家层面所经历的双重政治互动。 概言之, 囿于两极 对峙格局, 美国和欧洲都不得不推动彼此政策导向和外交理念的革命性转变, 艾奇逊为缔结 《北大西洋公 约》 所经历的多重斗争与妥协, 最终使得大西洋主义主导了战后美欧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为背景 ,采用比较的、逻辑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方法 ,阐述苏(俄 )中、美“台”关系发展的历史沿革、特点及其矛盾 ,并以苏 (俄 )中、美“台”关系这两对主体关系为线索 ,论证其发展运行过程中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走势的作用 ,力求说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 ,希望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势给予历史的启迪和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1971年南亚危机是南亚国际关系新旧格局交替的“分水岭”,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一方面,它是推进美苏中战略大三角形成的“催化剂”,直接地影响后危机时代南亚的权势格局,巩固并强化了苏印与美中巴的战略对立;另一方面,危机之后的南亚地区格局总体上呈现为印巴之间的不对称均势.印巴之间意识形态、国家理念、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直接对抗并未消除,如何在核时代通过战争之外的方式获取对对方的优势地位,是印巴在1971年战争之后考量战略竞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国际气候谈判伊始,气候问题就开始进入美欧跨大西洋关系框架,并逐步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议题。当前,美欧在气候问题上合作意愿强烈、互动频繁,并在机制建构和具体政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战略认知、应对举措及价值取向的相似性为双方合作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重塑美欧领导地位、掌握国际碳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及占据未来低碳经济发展制高点是双方合作的国际战略动因。当然,双方在一些议题上的分歧也影响了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美欧跨大西洋气候合作无疑带有应对中国“战略挑战”的深刻意蕴,必将对中国的气候政策和发展空间以及气候外交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中国要充分认识和利用美欧在气候政策上的差异与分歧,分别处理好与双方的合作与博弈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碳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增强在国际碳市场的话语权;拓宽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低碳技术创新,加强国家绿色战略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企图利用“一超”的地位,推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全球战略,成为国际关系民主化最大的障碍。争取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际理想。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关心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十余年来,为维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和平大环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具体主张。一、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首次…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1 2月 ,由山东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办的“9·1 1”事件后的国际格局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国内部分研究机构和高校的 2 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就“9·1 1”恐怖袭击事件 (以下简称“9·1 1”事件 )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冲击和未来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和富有成果的研讨。关于“9·1 1”事件对未来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 ,各位学者普遍认为 ,“9·1 1”事件虽然对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一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国际关系因此迅速发展变化 ,显露出一系列鲜明的趋势和特点 :经济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民主化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迫切需要、“双赢”关系将取代“零和”关系、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下降、共同利益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综合安全战略将取代单纯军事安全战略、协调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国家主权面临冲击和挑战、国际行为规范化日益加强、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更为强劲。适时调整过时的外交理念 ,努力改变不当的国际行为 ,积极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应该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全球化趋势,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发展日益重要的因素。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国际关系体系不会变为纯“单极”体系,而将在一系列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下发展。美国政治和军事领导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维持自己在国际关系中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冷战结束以来 ,国际社会在“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 )“两个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的总特征前提下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提出了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 ,在新旧体系转换的过程中 ,不同的国际关系主体为了其各自的根本利益、为在未来的新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而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在此过程中 ,国际社会呈现出过渡时期所特有的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特征 ,并进一步影响着国际形势的走势。我们应当立足于从形式到本质的认知途径对这些变化特征进行深刻的分析 ,以求准确地把握新时期国际社会发展的本质性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革命更新了国家实力的内涵,削弱了国际军事冲突,形成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推动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的各种反映。研究了保证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条件,提出了为确保中国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和平发展而针对美、俄、欧、日、印等大国(集团)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 1 1月 2 6日 ,由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德国问题研究所和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转变中的国际格局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逸夫楼举行 ,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同时揭牌成立。来自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近 6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1 .关于“欧美矛盾”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 ,欧美之间矛盾上升 ,双方很难再形成像冷战前期那样的亲密关系 ;从国际格局和国际政治权力斗争的角度来看 ,欧美之间并非同为一家。也有学者指出 ,美欧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  相似文献   

18.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揭示了当今全球秩序的结构性变迁和国际关系之间变量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之下的东盟与东盟国家在政治上存在一定的断裂,并非是一个具有强烈整体意识的共同体。随着美、日、印等国家对东盟的介入,东盟在经贸、文化及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构成了多元的问题域。在东盟2019年6月推出“东盟印太展望”之后,为了友好构建中国—东盟关系、摆脱外部国际格局的冲击与掣肘,中国应该继续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战略对接,同时对底层政治空间释放影响,塑造中国在东盟国家良好的文化观念和政治形象。  相似文献   

19.
略论战后中美关系夏小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互为争夺世界霸权的对手、以“冷战”为争夺主要形式的国际格局。在这两级格局持续的几十年中,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的重大利益所系,而且它的...  相似文献   

20.
一、何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关系论的一个领域,是在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产生并在理论上逐步完善起来。严格说来,以国际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关系论作为一门“学科”、“方法”而被确立,这在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