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魏佚书考》是作者三十年前的旧稿,经过增补修订,最近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编纂此书的目的,在于荟萃北魏一代佚书遗文,为研究这一时期学术文化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减省他们的翻检之劳。古书辑佚工作,有清一代堪称鼎盛时期。如历城马氏、金溪王氏、甘泉黄氏、乌程严氏等都卓然名家。他们所辑录的古代遗文,遍及经史子集四部之书,其中当然也包括北魏一代佚文。尽管这些辑佚大家,涉猎广泛,号称博洽,然而沧海遗珠,却在所难免。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倘能汇集前人的辑佚成果,详考其资料的来源,删冗补阙,去伪存真,仍不失为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作者虽曾有志于此,可  相似文献   

2.
自清代学者辑录汇编了我国古代许多佚书之后,从清末至今,近百年间,专辑古代佚书的书籍为数不多。《北魏佚书考》(作者朱祖延,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以下简称《佚书考》)的出版,不仅是对我国近百年间辑佚书的有力增补,而且对今后整理古籍工作有很好的推动和借鉴作用。清人辑佚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遗漏重复、校勘疏略、考核不精之处仍所在多有。《佚书考》作者以其深厚的古典目录学功底,从群书中遍搜北魏一代佚文,并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整理,较之前人在许多方面有不少的突破。笔者怀着求知的心情,将此书认真读毕,认为《佚书考》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3.
明代各种版本的孟浩然诗集,收诗都在二百六十首以上。《全唐诗》最多,收诗二百六十七首,断句二联。(所辑佚诗虽有个别赝诗,但绝大多数都是孟浩然的作品。)但孟浩然佚诗并未辑完,现代从敦煌石室抄本中所辑佚诗可以证明。因此,孟浩然诗仍有一个继续辑侠的问题。笔者今尚辑得孟浩然佚诗二首,佚句一联。  相似文献   

4.
余曩者负笈南雍,从彭泽汪辟畺先生受《目录学》暨郦善长《水经注》。尝思典午之季,海内分崩,拓跋氏以毡裘之长,崛起朔漠,雄据中原,一百六十余年之间,人文之盛,陵轹江左。传世之作,若《水经注》、《齐民要术》、《洛阳伽蓝记》,或记山川,或陈农事,或述寺宇兴革,并皆博赡宏富,蔚矣其文,嚮慕者久之。惜平陵谷变迁,朝市改易,北魏文籍,见著于《魏书》及隋唐史忘者,今已百不一存焉,良可慨也巳! 清儒辑佚之作,若王谟《汉魏遗书钞》、马国翰《王函山房辑佚书》之类,虽采摭繁  相似文献   

5.
王仁俊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他的辑佚著作主要有《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经籍佚文》等。王仁俊辑佚方法和特点主要有:辑佚的材料来源范围广博,广涉经史传注;辑佚文各条之末,皆注明出处;辑出多条佚文时,在各条佚文下,常用“又”字;常常在篇末加“俊按”或“按”等按语,以考证或补充一些有关本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国翰与《玉函山房辑佚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学者马国翰自青年时期起致力于辑佚,终其一生,辑成《玉函山房辑佚书》。此书是宋以来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辑佚著作。丰富的藏书和目录学知识的积累是马国翰从事辑佚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关于《辑佚书》的种类及数量,目前说法不一。该书决非窃取章宗源的辑佚成果。马国翰身后,《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多家刊本。  相似文献   

7.
马国翰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藏书家。他注重实用,以常见版本为主;注重收藏类书、古注等辑佚常用书;收藏有较多的古佚书辑本;本文从《玉函山房辑佚书》引用书《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多有著录几个方面对马国翰辑佚与藏书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现存宋代史籍中,《宋会要辑稿》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它的珍贵之处,除集中地、分门别类地记载了宋代典章制度而极便观览外,还保存了大量仅见于此的原始资料。收入《全宋文》的诏令、奏议等类文字,辑于是书的即达数万篇,而他书不载者亦有近万篇,可见《辑稿》对于宋史...  相似文献   

10.
黄觉弘教授所著的《唐宋〈春秋〉佚著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出版)是一部兼有文献和学术价值的辑佚学新著。其特点是辑佚与考论结合,清晰地展现了既注目于唐宋《春秋》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真相,又突出佚著佚说重点的学术特色。其所具有的文献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既可为唐宋《春秋》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唐宋《春秋》学的个案和专题研究,同时"对于唐宋时期的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清季民初,词籍辑佚迅速兴起。针对前人辑佚词作来源少、真伪混杂、不注佚词出处、不辨版本源流的不足与弊端,赵万里将清儒考据学的优秀经验施之于词籍辑佚。他甄选古本、善本为辑佚底本,明辨辑佚来源“不注撰人”之体例,并且利用校勘、辨伪阙疑存真,制定了严谨的辑集体例,确立了“客观”的词籍辑佚范型,对之后的词籍辑佚及词籍整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而精于流略之学、反思清儒辑佚得失、坚守阙疑求真的精神以及得天独厚的观书条件是赵万里词籍辑佚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克庄编选的《后村千家诗》,是一本较好的带资料性的唐宋诗选本。它不仅可作为近体诗读本,而且对唐宋诗的辑佚校勘有较高的价值。张璋黄番校注的《朱淑真集》卷九《辑佚》,就从此书辑得《惜花》等五首诗,并以此书为参校本之一。编《全宋诗》,也可从中辑出数量可观的诗篇。然阙名诗人较多,胡向侬等《后村千家诗校注》已查出了一些阙名作者,但仍有190首诗的作者阙名,我粗略翻了一  相似文献   

13.
苏轼<论语说>曾是朱熹、王若虚等学者引录和称赞的重要学术著作,其书明代已佚.本文对<论语说>成书、流传与散佚过程进行了系统考述,并介绍了近时对该书的辑佚情况.  相似文献   

14.
已故逯钦立先生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校辑了唐以前历代诗作凡百三十五卷。就这一时期诗歌作品而言,这部书堪称是目前网罗最富、校勘最精、因而盛为学林称道的巨帙。当然,象这样一部洋洋近200万字的大书,在句读、校勘、编排、辑佚以及作者小传等方面,偶有失照,实在所难免。为使本书日臻完备,笔者不揣谫陋,爰将拜读过程中的一孔之见胪列于此。不贤识小,敬析博雅君子斧正。  相似文献   

15.
张宗祥的《王安石<字说>辑》一书,是迄今收字最多的《字说》辑佚本,然存在字头失收、释义不全、字词讹脱衍倒以及句读之误等不足.文章依据相关古籍予以考证,对该书进行相应增补和校订,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研究王安石《字说》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赵逵夫先生主撰,贾海生、韩高年、裴登峰诸先生共同编撰的《先秦文学编年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先秦文学编年史著作。其学术价值建立在对原始资料大规模的挖掘、整理、钩沉和辑佚的基础上,博采新论,辨惑释疑,廓清事实,辨明真伪。作为文学编年史,其具有“史”的特征,试图在时问的点上,来寻求各种史料的相关意义。而作为文学史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其借助以年纪事的方式和体例,在丰富的史料中呈现出文学史的基本线索,凸显出文学事实本身的客观性和权威性。这是一部开拓与开创兼备、创新与总结并举的著作,是一部填补先秦文学编年史空白而又集先秦文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束景南教授新著《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已于近期正式发行,此书的出版标志着阳明学重大文献辑佚工程的完成。一直以来,全面搜辑王阳明佚文、佚诗、佚著,突破阳明学研究文献资料上的"瓶颈",成为学界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以往的辑佚工作多有突破之处,但也存在三方面不足:其一,佚文搜辑范围狭小,不具全面性与系统性;其二,所收散佚文献真伪不辨,诸多篇目缺乏考证;其三,所收阳明散佚诗文年代不明,多无系年。有鉴于此,束景南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著成《朱熹年谱长编》,即转而全面搜辑阳明散失文献,先后从明清以来浩如烟海的文史材料中辑出阳明佚文佚诗六百余篇,散失语录两百余则。在辑佚的同时,作者充分发挥史学考据与哲学研究等专长,对最新搜辑的文献材料进行详密的真伪考定、系年  相似文献   

18.
《周官新义>,北宋王安石著,是当时钦定《三经新义》中最重要的一部理论著作。它从理论上系统地阐发了王安石的变法革新思想,阐述了他改革吏治、整顿经济等政治主张,是研究王安石变法和宋代政治史、思想史、经学史等同题的重要史籍。可是,由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周官新义》被视为异端邪说而打入冷宫。自南宋灭亡以后,这部书的传本日趋减少。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已很难找到完本:到万历年间,世间连残本也没有了。清朝修撰《四库全书》时,把《周官新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刊行,这  相似文献   

19.
赵岐《三辅决录》是中国最早的杂传作品,是书主要收录从汉光武帝以来至赵岐之前已卒之人物,凡三辅地区人物,不分贤愚,一并录之。同时还收录三辅地区的名物。晋挚虞为之作注,有对地名的解释,更多的是对人物事迹的补充。其后正文、注文并行,古籍中引用往往混淆。是书亡于宋元之际,陶宗仪《说郛》有辑,清辑佚者有王绍兰、姚东升、茆泮林、黄奭、张澍五家,以张澍辑本最流行,然其中亦有未辑、妄辑、误辑、正注文不分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奭生卒考     
黄奭,清道光间大辑佚书家,江苏甘泉(今并入江都)人,字右原,一字叔度。以所辑《黄氏逸书考》(一名《汉学堂丛书》)名动于时,垂功后世。梁启超先生曾说,在乾隆、道光间众多辑佚家中,“专以此为业而所辑以多为贵者,莫如黄右原、马竹吾两家”。叶仲经先生称其与马国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