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慈善是一种公益伦理,它往往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商业原理去配置慈善资源。营利组织可通过“非营利性”手段为履行社会责任,而非营利组织可通过营利性手段使组织永续发展。但是,“慈善”和“商业”行为还是存在本质区别,因而仍有必要加强化慈善商业化监管。建议出台相应法律,完善营利法人社会责任制度,加强非营利法人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慈善信义法律关系,将营利性法人的“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法人的“营利性”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从专业银行的现状及其商业化改革的必要性入手,从法律的角度对专业银行商业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加以透析,认为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改革进程是以法律为指导逐步推进和展开的。还针对专业银行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国家对此采取的有关政策都离不开依法治理为内容,进一步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规划要求对农村金融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矛盾进行深化改革,这就客观上决定了除少数经济很不发达地区外,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要坚持走商业化道路。本文对农信社走商业化道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6年3月公布的《慈善法》最终确立了慈善组织认定制.慈善组织认定是由认定机关对组织的慈善属性做出肯定的行政确认行为.已认定的慈善组织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包括享有冠名权、公益捐赠票据申领权、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权、公开募捐资格申请权等.慈善组织认定的申请主体是非营利组织,不限于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民政部门应该建立慈善组织认定委员会进行"慈善属性"的事实判断.慈善组织的认定标准包括具备法人资格、以慈善活动为宗旨、满足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等.目前,慈善组织认定的法律规定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补充和细化.  相似文献   

5.
保证慈善捐赠意图的实现是促进慈善捐赠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美国慈善捐赠意图实现的法律保障演进历史发现,美国慈善捐赠立法体现出实现捐赠意图的法律规则日益丰富、法律规则内容从彼此隔离到相互融合、相关权利从相互冲突到逐步平衡等趋势.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本着程序性保障与实体性保障并重、强化立法的相互融合、强调慈善捐赠意图实现中相关权益的动态平衡等思路完善慈善立法,以保障我国慈善捐赠人捐赠意图的实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慈善活动开展热烈,但"双重许可"设立原则使中国慈善组织的设立平添障碍,慈善组织法律形态呈现单一型设置状态,非法人形态的慈善组织未被有效定位,慈善组织本身存在"非法"现象。而中国政府对民间团体过于审慎的态度和非法人团体立法规定的模糊,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市场经济下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为保障中国慈善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慈善组织规模的扩大、规范,有必要确立慈善组织法人和非法人团体并存的法律形态,并明确设立规则,从多个层面为中国慈善事业法律体系的建构提供良好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7.
慈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保证国家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慈善必须担当起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但是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困难重重,问题颇多.这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所造成的.所以要想我国的慈善事业真正的发展起来,就必须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相关的立法,制定出最适合我国的慈善法律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8.
福费廷是一种新兴的以无追索权为特点的国际融资服务项目。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大银行都开展了此项业务,而我国银行和贸易商对此了解不多。中国在入世时承诺的五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凭借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优质多样的服务品种积极争夺中国国内的优质客户,南京爱立信"倒戈"花旗银行便是例证。中国的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福费廷的研究和利用能使中资银行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更好地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慈善法律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慈善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慈善立法的滞后已经制约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正确处理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金融企业集团的出现对既存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产生了诸多新的法律问题.基于金融企业集团是原来金融企业的衍生与发展的产物,所以对与此相关的风险集中的监管法律制度的创新并不是对以前金融监管法律理念的摒弃,而是应采取兼收并蓄及发展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单方承诺之慈善捐赠因缺乏特定的受赠人,捐赠人不履行捐赠承诺的可能性增大,且在其不履行捐赠承诺时,依现存法律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慈善宣言信托与单方承诺之慈善捐赠具有极大相似性,可用来解决单方承诺之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困境。同时,随着慈善宣言信托设立灵活、经济便利、缓解信任危机、丰富慈善机制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其在中国实践和理论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慈善宣言信托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尚处于缺席状态,为此需打破在中国认可慈善宣言信托的理论障碍,探索慈善宣言信托与单方承诺之慈善捐赠结合的合理性,从信托主体的确定、信托的设立和生效、信托财产范围的确定、信托财产独立性的保障、信托的变更终止和信托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构建中国慈善宣言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12.
慈善捐赠法律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慈善捐赠合同、慈善信托与慈善组织设立。三者各有理论基础,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就其内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言,却又大同小异。就其社会作用、社会效果而言,则可谓殊途同归,均是为了保障慈善捐赠人的财产所有权的顺利转移以及慈善目的的实现。这三种典型的慈善捐赠法律关系犹如三大支柱,稳固了慈善捐赠的典型形式,并将慈善捐赠法律关系的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固定了下来。就慈善捐赠人的法律地位来说,他们不外乎是赠与合同中的赠与人、慈善信托关系中的委托人以及慈善组织设立法律关系中的出资人。  相似文献   

13.
在慈善活动中,政府的定位应当是慈善事业的适度推动者和慈善活动的有效监督者。从慈善事业的适度推动者出发,我国现行慈善捐赠体制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慈善调控平台,弱化政府募捐主体资格,完善政府购买慈善服务制度。从慈善活动的有效监督者出发,政府应联合多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与社会第三方监督机构合作,建立慈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15.
慈善组织设立的法律制度是慈善组织运行的重要部分,但中国有关慈善组织的各项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现代慈善组织私法人性质及慈善组织宗旨所内蕴的公益性、自治性、志愿性特点,是现代慈善组织设立的法律前提.明确慈善组织的主体性质是慈善组织设立的制度前提.慈善组织设立的实质要件应由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和结构要素构成.慈善组织的程序要件是制定章程并且进行设立登记.慈善组织设立所需的实质要件与程序要件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与设立相关的税收激励制度、行业自律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也是重构设立制度必须考虑的协调条件.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舆论上对其是否商业化争论不休,少有研究涉及当前法律在商业化情形下存在的巨大不足。现行的转基因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法律理念、法律制度、法律程序和法律救济方面等存在诸多问题。转基因作为生产过程,在区分困难的客观特性和主粮问题上根本利益的严重冲突导致转基因立法的举步维艰。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决策之前,必须先进行法律的整体更新和完善,包括转变立法理念,确定法律原则,通过专门立法、革新法律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增加公众参与,加重违法成本、明确侵权责任等。总之,我国目前现尚不具备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法律环境,贸然推行商业化,将带来严重危害后果。  相似文献   

17.
慈善信托是当代慈善发展的基本运作模式,是调动市场力量与社会资源参与慈善的有力工具。《信托法》上的公益信托名实不符且不能适应慈善信托的发展需要,为此《慈善法》最终专章规定了“慈善信托”以期矫正。在《信托法》有关规定尚未正式宣布失效的背景下,慈善信托配套法规政策的出台完善是应重点关注并需要审慎处理的焦点问题。应本着《慈善法》的理念目标、基本原则,从放宽认定标准、设置监管分工、明确受托人、监察人的资格及权利义务、完善扶持促进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具体制度机制的科学性与操作性,促进中国慈善信托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慈善捐赠是多元化的民事法律行为,是自愿、无偿、单务和不可任意撤销的捐赠。慈善捐赠的标的物种类繁多,可为有形财产,可为无形财产。捐赠财产的归属并不单一,应根据捐赠行为属性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受赠对象既可为组织,亦可为个人,但应以捐赠人对受赠人不负有法定救助义务为限,且必须用作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事情。慈善捐赠的外延极大,因此须要进行类型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社会慈善组织由于其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外部监管措施不完善,再加上不断出现丑闻,致使我国社会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每况愈下。为改善我国社会慈善组织公信力低下的状况,以我国的慈善登记、税收优惠法律政策、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督法律机制的改进来重塑和维护社会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