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已经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过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显现出来,而且还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并与原有的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使社会的系统性风险加大、脆弱加剧,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当前我国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全面提高整合能力,协调好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大体动态平衡的利益格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生共进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司春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76-78,88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实现利益的和谐,而现代立法其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及利益表达的交涉过程,也即表现为立法的利益协调功能,立法通过通过确定利益主体的范围,分配权利和义务,确立一系列的原则和制度来协调利益关系,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32-35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的理想追求。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理所当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洪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2):1-7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的公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正观;社会主义公正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政治与经济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根本利益与基本权利的统一.必须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必须保证人民的经济权利不受侵犯;必须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社会主义的公正观既要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又要实现人民的政治利益;既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又要遏制非公有制经济侵害社会利益的消极作用;既要维护投资者的合理利益,更要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5.
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复柱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45-47,100
利益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当前利益协调面临严峻形势:利益分化过度失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分化极不合理,两极社会日益凸显;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主导价值观弱化,社会凝聚力下降。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贾玉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4):106-111
随着中国总体性社会格局逐步瓦解,社会分化大大加剧。然而中国的社会分化并非是一种功能分化,而是一种利益分化。功能分化本身蕴含着社会整合机能,而利益分化则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现阶段,利益失衡问题已然诱发诸多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亟需进行社会建设。通过建设适合中国特殊国情并满足长远发展需求的社会结构,奠定社会管理的结构性前提,进行利益分化基础上的结构整合,实现以利益协调为必要条件的社会有序。 相似文献
7.
杜文雅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因此必须认真采取对策,协调新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兴利除弊,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长期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没有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利益冲突能得到整合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的均衡。正确认识和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利益关系格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利益分化和重组。在这个利益分化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出现了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和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等新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应特别注意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并进行合理的利益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赵继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笔者以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为出发点,对实现社会公正基本理念的实践场域进行了分析,认为实现社会公正是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维护人格尊严,实现社会良性运行,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考察了社会财富分配、弱势群体的社会对待、代际公正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群际交换平衡、利益普遍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完善老年照顾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文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62-65
公平成为问题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 ;不公平能引起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社会必须防止和克服过度不均以避免由此引发社会大动乱 ;不公平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只能随生产力的大力发展而逐渐消失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不公平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但社会主义能在最大范围内和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平均主义和社会公正的本质和由来,认为正确地认识平均主义和社会公正,有助于解决诸如腐败、两极分化、弱势群体等前进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利益关系协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出现了多样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群体,引起了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并带来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格局的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本文着重就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劳资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产生矛盾、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平衡与协调机制,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此,需要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多元利益关系的整合力,增强政府对多元利益关系协调的执行力,并同时增强社会对多元利益关系发展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14.
唐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57-61
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引起了社会构成因素的多元化及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从而引发了社会利益如何分配问题.社会公正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本文在全面理解公正、社会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及其特征,进而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同时,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地扩大,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对公平分配应如何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就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状况以及如何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17.
沈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6-9
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立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最大的现实,他的社会公正思想着重体现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社会主义本质这个理想目标上,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的继承和超越,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统一、平等与效率的高度统一、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一种艺术现象的艺术正义,而社会正义、宗教正义和艺术正义的异同和关系只是笔者为达此目的而设定的一个研究语境.<理想国>曾把这三种正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论述,笔者希望以自觉的学术追求批判地继承柏拉图学术的这一特色.通过回答与此有关的七个问题,本文试图揭示艺术正义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9.
沈晓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35-38
当前,实现社会正义首先是要实现公私划界。实现公私划界,第一,要明确公私之分,确定科学的个人观念和集体观念,改变群己不分、公私混淆的局面;第二,要规范公私交换,保证交换主体的正当性、交换内容的合理性、交换比例的相应性和交换程序的合法性;第三,要严禁公私相侵,通过体制、法制和道德三种途径来禁止和纠正公私相侵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