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报》广告是近代中国广告最具代表性的个案 ,早期《申报》广告在形式、体例、内容及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轨迹 ,揭示了中国近代广告的最初形态及其与现代广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报纸广告发挥政治效力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直接通过广告发表意见、表达立场或陈述政论,发挥政治影响力;以报纸广告为联络手段或动员方式间接地为政治服务:广告中的民族主义内容客观上助涨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3.
商本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的思想基础,是近代中国商业广告滥觞的内因。明末清初注重经世致用、以"明道救世"为学术宗旨的实学,是近代商本思想的启蒙。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经世致用思潮奋然兴起,为兴办洋务事业作好了理论铺垫。到了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起,标志着近代中国西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而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及民用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中国"重农抑商"的观念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工商业及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重商主义的商本思想也相伴而生。洋务运动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突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本主义的思想桎梏。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广告的诞生以及对广告应用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中国小说的近代发展历程线索和中外文化第二次大规模碰撞与融合,即近代西学翻译的背景来看,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5个方面:汉语语言的通俗化、创作技巧的革新、功能的嬗变、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创作局面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华商的广告观受西方新技术、新观念的影响,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由“地方一隅”的告知转向“广而告之”,由传统守旧转向主动开放.在观念更新过程中,呈现出新旧混杂,华洋杂处的特点,引发了中国广告事业在各个方面的根本性变革.洋货横行、利权外溢是刺激华商广告观念突变的外在压力,清末以来商业化的大发展是其内在动力.同时,国货运动的催化及专门广告人才的引领,也促使了近代华商广告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留学活动的历史走向与化学留学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现代与科学发展源自西方文明的冲击,其中近代留学生的归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百年来的不同时期,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从宗教留学走向世俗留学;从科技救国到变革社会;从东洋留学到西洋留学。几代留学志士不屈不挠的奋斗和奉献,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平思想是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社会进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冷静而理性地研究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轨迹,特别是梳理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到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脉络,使我们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未来与发展达到管窥一豹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申报》是近代上海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报刊之一,自创刊以来,刊登广告便是报社的一大业务。1876年的《申报》广告,是当年上海社会经济的缩影,其内容涉及拍卖、医药、住房、交通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1876年上海洋货丰富、医药热销、洋房耸立、交通便捷的新面貌,反映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在上海的并存和融合。同时,1876年《申报》广告也显现出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从正反两面呈现了近代上海社会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9.
广告是重要的宣传媒介,也是社会生活嬗变的记录者和影响者。报纸是近代社会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其中的广告承载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了商品营销模式及市场变化。从广告营销策略的视阈看,《苏州明报》上的香烟广告,在反映当时苏州社会生活与消费风尚及其时代变迁的同时,出于推销香烟的需要,亦极力迎合顾客的消费心理,刺激其购买、消费欲望,扩大香烟的符号价值,传达超越香烟本身之文化信息,并由此呈现出一些具有时代风格和历史经验意义的广告宣传特征;而洋货和国货香烟广告,除了具有近代中国报纸广告宣传策略的共同特点外,还因双方的竞争关系而呈现出本土化运作和强化民族主义诉求的宣传策略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社会的中国广告文化既透射着传统文化精神,又流溢着现代性的光彩,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质.广告中的现代消费文化观念和女性文化意识,反映了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及其对广告的影响;广告中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的诉求,反映了广告文化对社会主潮、公共话语的迎合与呼应;而广告所绘制的历史故事、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使商业广告成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广告文化的演变说明了广告文化具有与社会文化同律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也谈清代的“闭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清代的闭关政策,有一些同志持这样的看法:认为它是用以对内不是对外的,是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反动,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的看法,陈述于后,以请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与中国传统哲学追求圣人的理想人格不同,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观念在理论上完成了近代人格观的转型。冯契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出发,经过近代的哲学革命,在理论上阐述了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可能性与实现途径。这里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由"宗法社会"而"公民社会"、由"现实社会"而"网络社会"两个方面,论述平民化自由人格在现代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西医经传教士传入中国,并逐渐被国人所接受。至晚清时期,西医东渐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公报》(1902—1912)作为近代中国著名报刊之一,是研究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其在晚清时期所刊载的大量医学广告充分反映了该时段西医东渐的史实与过程。通过对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的研究,可以归纳出该时段西医东渐的鲜明特点,即新式医学学科的出现、西医医疗器械的传入及医院的大量创建等。同时,晚清时期的西医东渐也起到了促进中西医融合汇通、强化国人卫生观念及催生近代医学教育发端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深远。因此,通过分析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可以为研究晚清时期的西医东渐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并呈现当时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产生于近代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同样源于西方,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流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回顾和总结近代中国体育先驱者的探索实践及历史贡献,研究表明:在现代体育中国化进程中,中国体育先驱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吸收和转化国外先进体育思想的基础上,先驱者们充分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选择了中国体育发展类型,凝练了中国现代体育理念,促进了现代体育实践本土化,为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体育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总结近代中国体育本土化实践经验,对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广告在商业竞争中与国货运动的影响下产生.透过《申报》这个窗口,我们不难发现,爱国主义广告是近代中国工商业企业的一种广告策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诉求方式,对近代国货名牌的创立和国货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解放以反思与否定封建的"臣民"地位与意识,追求现代社会的"公民"地位与价值为主题,从戊戌变法开始,到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呈现了一条从将"新民"作为一种道德追求,然后发展到政治追求、社会追求的演进线路。其内涵生动地展现了近代中国人从"臣民"到"新民"到"国民"的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何选择、继承传统文化并且与现代广告创作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从广告受众心理分析、传统文化符号运用到广告文化的创新等,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广告的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和建设要取得成功 ,必须唤起民众 ,实现民众思想观念在现代意义上的转变。为此 ,他从近代中国社会实际出发 ,全面剖析了中国国民性的种种弊端 ,深刻阐述了改造国民心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重塑新国民的具体目标与实现途径 ,从而为在近代中国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找到了一把开启的钥匙。孙中山的这一思想集中反映了一代知识精英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思维焦点 ,表达了整个中华民族渴望摆脱困境、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奠定了其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以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这两个政治哲学概念作为视角来看中国社会,可发现中国社会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发生了转型:古代中国社会、近代中国社会和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属于整体主义社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社会属于半整体半个体主义社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将保持是半整体半个体主义社会,而不会变成纯粹的个体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