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的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状态。高血压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因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管壁缺乏弹性,构成易出血不易止血的特点,一旦出血,量大且易反复,重者可危及生命。我科在为66例老年性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治疗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窦内窥镜技术查找出血部位,并针对出血部位进行局部治疗。结果出血部位位于嗅裂中隔面17例(45.9%),下鼻道顶部15例(40.5%),中鼻甲后端2例(5.4%),Woodruff静脉丛处1例(2.7%),出血部位不明者2(5.4%)例。经对出血部位的精确治疗,显效36例(97.3%),有效1例(2.7%),总有效率100%。结论这一结果改变了以往认为中老年难治性鼻出血多发生于鼻腔后端Woodruff静脉丛的传统观念,对出血部位的精确治疗也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填塞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并对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45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36例,总有效率为76.60%,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51%,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5.5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25,P0.01)。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对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预后也具有显著效果,其对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双极电凝与微波两种方式分别联合鼻内镜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采用双极电凝联合鼻内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联合鼻内镜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双极电凝联合鼻内镜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微波联合鼻内镜的治疗,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大出血是内科常见急重症,若不及时止血可危及生命。特别对部分经药物治疗而继续出血或止血后再发出血的患者,迅速、有效、安全地止血成为急救关键,同时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住院费用。2002年1月- 2005年6月我科对157例老年性消化道非静脉曲  相似文献   

6.
四肢的骨折脱位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血管神经损伤容易诊断,闭合性损伤尤其是血管损伤不易诊断,容易漏诊,处理棘手,不但危及肢体的存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准确、及时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9~2008年共收治19例周围动脉闭合性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4例,年龄5~45岁,平均(26·7±17.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外力撞击2例;伤后就诊时间4~120 h。损伤血管部位:腘动脉15例,股动脉2例,胫腓干1例,肱动脉及尺、桡动脉1例。合并胫骨骨折12例,股骨中下段骨折3例;合并胫神经损伤3例,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1例。伴行静脉损伤7例,胸腹腔脏器损伤1例。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8例,磁共振血管显像(MRA)5例,CT血管造影(CTA)1例明确诊断,诊断血管损伤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另5例未作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加上简单的DOPPLER检查来诊断。DOPPLER为便携式检查仪,简单实用。1.2治疗方法术前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决定治疗方法,术中仔细探查游离损伤的血管。10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1例自体肱静脉移植重建,4例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7.
黄存垣 《老友》2015,(4):58
《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75岁,患右鼻出血已整整3年半了,共出血100多次,最近几天天天出血。经医院各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通过服药和电凝手术治疗,症状仍未缓解,多认为鼻黏膜增厚、鼻甲肥厚,是炎症表现。请问:我这样的鼻出血症能否通过中医中药方法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严重并发症观察指标。方法连续选择近5年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15例,并按年龄进行分组,观察临床表现及严重并发症观察指标。结果 215例肝硬化患者中,老年患者71例(年龄≥60岁,33·02%),中青年患者144例(年龄<60岁,66·98%)。老年组的黄疸、腹水、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例数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或P<0·05)。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各种临床表现均较明显,严重并发症多见。  相似文献   

9.
海绵状血管瘤属良性病变 ,系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 ,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 ,面颈及四肢最为常见。我科自 1 992— 1 998年收治了肢体肌肉海绵状血管瘤 2 3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及辅助检查本组 2 3例中 ,男 9例 ,女 1 4例 ,年龄 3— 45岁 ,平均 1 7岁 ,其中 30岁以下 1 7例 ,占总数的 74% ;上肢 1 5例 ,其中前臂和手 1 0例 ,上臂 4例 ,全上肢 1例 ;下肢 8例 ,其中小腿 4例 ,大腿 4例。2 2例具有局部包块或患肢肿胀 ,1 4例具有患肢局部疼痛 ,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患肢功能障碍。病史长 1个月至 2 0年 ,大部分病人病史在 1—5…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诊断性或治疗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心血管内科常用的诊治技术。造影术后的股动脉穿刺点,目前多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术后患者需要卧床(12—24)小时。老年患者卧床时间过长,易产生不适,有形成血肿、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等风险。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我科采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Cardiva医疗公司)对12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点进行止血处理,取得了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欣康)注射液在治疗咯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咯血的患者,采用双盲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咯血者使用止血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镇静止咳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观察两组咯血恢复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咯血恢复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对治疗咯血患者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减轻止血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有效降低患者肺血管压力,尽快控制咯血、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选择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治疗组,34例)和未接受治疗(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其他化疗方案相同,两组患者均进行近期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17.64%,控制率为73.53%,而对照组分别为9.09%和39.39%,两者相差显著(u=2.37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QOL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组治疗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结束时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时还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P〈0.05,P〈0.0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配合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口服华法林并发出血的原因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因口服华法林并发出血住院治疗的36例房颤患者,回顾其出血的表现、原因以及住院期间采用的综合护理对策。结果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瘀斑、血尿、球结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痰中带血、黑便等。药物相互作用增强华法林作用和没有规范的INR检测是华法林并发出血的原因。予以调整华法林剂量和维生素K1止血、心理干预等处理后,36例患者有35例患者康复出院,转科后死亡1人。出院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者32例,电话随访3月后无出血再发。结论房颤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要加强健康宣教,注意警惕药物间相互作用,加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和规范INR的检测,一旦出现出血需要及时干预,方能尽可能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量表良好率为69. 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 00%,而再出血率则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再出血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消化道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采用常规性的止血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消化道内镜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止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23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9例,为有效的患者有9例,为无效的患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在观察组23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3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0例,为无效的患者有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消化道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及时控制出血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局部微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性氧疗+抗生素+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使用方法:血必净5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2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联合肺炎部位局部微波照射治疗,血必净用法同前,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FEV1、PaO2值升高均较对照组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联合局部微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7年1275入院并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53例,行PCI术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按照年龄≥65岁和〈65岁将其分为老年组25例和非老年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及凝血指标的改变与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均可减轻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LDH、CK—MB、cTn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住院期间老年组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高于非老年组的趋势,但两组间的安全谱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I术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并不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联合安体舒通应用于老年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强心、扩血管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替米沙坦40mg,每天1次以及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NYHA、BNP、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体舒通与替米沙坦合用于治疗老年心衰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的老年鼻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西药组(38例)和中医组(50例),西药组患者采取咖啡酸片治疗,中医组患者采取益气养阴方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鼻出血的出现通常和年老引起的气阴两虚密切相关,与西药组比较,采用益气养阴方能有效提高老年鼻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是脑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血液病、脑动静脉炎及过敏性疾病等。其中脑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患者的半数。 临床表现:40岁以后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多为动脉瘤,在破裂前,有的病人无任何症状,有的病人则有单侧头痛,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损害或癫痫病发作,30岁以前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多数为血管畸形,破裂前患者常有癫痫发作的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