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语属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因此二种语言在表达“否定”这种最基本的逻辑概念上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考察疑问与否定转化的方向性和起止点时,“逆转(Q→N)”是相对于传统研究的默认转化方向(N→Q)而言的。疑问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向主观范畴的子类“否定”的回溯转化。疑问词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词从基本的疑问标记到失去疑问标记到最后获得无标记否定的过程。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这两类句法疑问词的否定性逆转,与疑问标记实现为无标记否定的过程同步。就疑问代词而言,在否定命题主观化的过程中,疑问代词从主观活性成分到与否定词共存到最后挤走否定词并代替之,疑问代词从疑问标记向无标记否定的转化可从逻辑推断上得到支持。对疑问副词来说,通过语境吸收而获得的疑问语义、主观的否定的[+不确定性][+推测性][-结论]等词库语义特征以及语言的主观化规律,分别是疑问副词实现为无标记否定的前提条件、内在条件和必要条件。主观化是疑问发生否定性逆转的主要动因,由主观化推动的疑问词的无标记否定相对于“不/没”等有标记否定词,有可能是一种常态否定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和分析了各种英语否定分类的方法、标准和诠释,提出建立“表意否定的分类范畴”的观点和模型,并通过诠释论证了这种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对英语否定(句)或含有否定意义的句子重新进行规划和归属。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及有关文章所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进行综述后,多层次论证了:“A—A”和“A—A—A”,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5.
荆楚方言中的一般否定格式含“N都没V”、“没得……的”、“一个不V”等形式;含“不是”的否定式判断句包括“NP又不是那别个”等形式;对比句中的否定格式含明比和暗比两种形式;拷贝格式中的否定格式含“要(得)A不得A”等形式。  相似文献   

6.
我们先看看不同语法学者对had better类属问题的论述。Michael Swan称其为“词组”,Paul Christophersen将其细化为“石化词组(petrified phrase)”,R.Quirk以前称它为半助动词,现在称其为“情态习语(modal idiom)”,Jan A van Ek直接把它归为“情态助动词(modal auxiliary)”,R.A.Close干脆回避归类,只说“在had better后接用不带to的不定式”;章振邦等在“基本助动词(primary auxiliary)与情态助动词(modal auxiliary)”的划分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类“半助动词(semi-auxiliary)”,其中就包括had better。尽管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我们可以看出had better在英语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它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由于had better在语法上既有主动词特征,又有助动词特征,本文采用半助动词的提法,对其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安康方言中的“V开(NP)了”结构,实际上可分为两个小类:一类是S1,如“砸开大门了”;一类是S2,如“练开气功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两种结构的对立:一、S1和S2对其动词V的要求不同,S1中的动词V具有移位性,S2中的动词V具有持续性;二、S1和S2具有不同的变换格式,比如“砸开大门了”可说成“把大门砸开了”,“练开气功了”却不能说成“*把气功练开了”;三、S1和S2具有不同的否定格式,比如“砸开大门了”,其否定格式是“没有砸开大门”,“练开气功了”,其否定格式可能是“没有练气功”,也可能是“没有练气功了”。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否定句通常是在句中使用be,have和情态动词或助动词do的否定形式及在肯定句中插入带有否定意义的词或使用带有否定意义的词缀的词而构成。还有一类否定句,在其表现形式上是肯定的,而意义上却含蓄着否定。这类句子中的否定意义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表现出来,我们称这类句子为“含蓄否定意义句(ImpliedNegativeSentences)”。本又旨在探讨“含蓄否定意义句”的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双重否定是在同一个句子中(可以指单句也可以指复句和紧缩句)用两个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的一种句式。按照结构形式.双重否定可以分为单句中的双重否定、复句或紧缩句中的双重否定和带有否定词的反问句3种形式。双重否定的否定焦点的确定应该从句中第一个否定形式的否定焦点出发,主要存在4种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后带有“是”字的情况;两个否定词否定焦点为其后成分。且不为同一事物的情况;两个否定词连用的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否定整个第二个否定形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各类语篇,指出Halliday 和 Hasan笼统分析语篇衔接会引起对衔接的描述含混不清或以偏概全、遮蔽语篇“雅异性”特点等不良结果。提出语篇衔接功能和语篇特点的新见解:(1)衔接根据是否生成语篇特性可以分为甲乙两类,甲类衔接产生语篇特性,乙类衔接则实现雅异性;乙类衔接产生的形式上的“连贯”,是连贯的假象,实质上是一种“避复”的美学效果;(2)语篇特点除语篇内容上的统一性、连贯性(语篇特性)外,还往往体现为表达上的雅异性。目的在于提供合理化的解释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学术界一些论著论述毛泽东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看法所存在的简单化倾向,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毛泽东从30年代到60年代的有关论述,认为总体上他不仅没有摈弃这一规律,而且对它作了不少深刻的阐发和生动的运用,指出他有三个方面的独特贡献。文章对用“肯定否定规律”代替“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述的合理性和缺陷进行了具体分析,不赞成对这一表述作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现代汉语中的“悖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义”结构是一些不合常理但又广泛使用的语言形式。“悖义”结构不同于反问句、反语,也不同于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的偏正结构(不坏→好)。 “悖义”结构有两大类型(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十余种格式(好不 A、难免不 V、差点没 V、未V之前、果不然、差点儿 V、险些 V/A、几乎 V/A、好A)。这些“悖义”结构都是规范的,分析这些“悖义”结构必须从它们的结构成分、结构关系和表达作用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显示,当前的语言生态学研究存在研究边界模糊的问题。进一步的文献梳理与分析表明,尽管广义的语言生态学包括生态话语分析或生态语言研究(language of ecology),但狭义的语言生态学研究应当聚焦“语言的生态”(ecology of language)。以此为基础,文章针对语言演变、语言濒危现象及保护、主导语言、双语及多语现象等主要议题对国外狭义的语言生态学研究进行回顾,继而指出该领域在研究边界、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并基于所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后续语言生态学研究应当充分借鉴生态学中成熟的概念、理论、模型及方法,充分关注语言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并不断拓展研究情景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否定”在语义学里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般情况下,否定词及含有明显否定词 或词 组的结构都表示否定意义。且否定多是对他人意见的反驳,对他人的批判,对其他事物的否 认 等等。这些往往都被视为是“消极的”。但在语言实践中否定并非总是消极的,其非否定意 义的用法也非常广泛,它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语言运用的活力,而且它甚至可以表达比一般肯 定句更强烈的肯定意义和赞扬意义。   相似文献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基本规律之一。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对于掌握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6.
初步统计,《水浒传》中由否定性无定代词构成的双重否定句124例,根据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可以把这些双重否定句分成两大类六小类:否定性无定代词与否定副词搭配(莫不、无不、罔不);否定性无定代词与否定动词搭配(莫非、无非、无……非……)。  相似文献   

17.
李琦联系西方对我和平演变来分析我国“政治波普”与“先锋艺术”的负面影响,是对的。朱维民却认为这是“胡牵乱扯,抡起千钧棒乱打一通”;是“喊‘狼来了’消遣”。本文分析:论争焦点的“椅子画”是别有用意的。苏联解体说明不仅“狼来了”,“吃人了”,而且还想再“吃人”。邓小平指出:西方国家“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要顶住这股逆流”  相似文献   

18.
英汉文化词的意义关系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探讨英汉文化词的意义对应关系之前,有必要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作个讨论。这是因为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具体表现,有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论述将有助于解释文化词意义之间的关系。“语言”(language)有两个含义(王宗炎,1988:201):其一是指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内有大大小小的单位,如词素、词、句子等;其二是指某一民族或部族所使用的语言。前者是一般性的,指人类借助于有组织的语音系列以及(或者)文字系列来进行交际的系统,后者是个别性的,指某个民族或部落的交际系统,例如法语、印地语等等具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哈萨克语否定形式的表达方法,否定词“emes,joq”表达否定意义的范围,用哈萨克语的形动词,副动词以及用肯定形式表达的否定概念:和简述其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杨克定(1988)、王国栓(2003)、朱庆之(1992)、徐丹(2005)和胡敕瑞(2006)等作者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从“去(离开)+O起点”格式到“去(前往)+O终点”格式过程中“去”的词义句法演变机制发现,“去+O终点”格式只能作为“去”及物化的标志,不能作为“去”产生“离开”义的标志。“去(离开)”在一定句法格式和语境中,先是在情状体上由瞬时达成体变为持续体(西汉时期完成),之后经历了主观指示和终点客事的赋予(东汉中后期完成).由此产生了“前往”义的“去”。尔后,常用格式“去(前往)+Vm+O终点”发生重新分析,O终点被分析为“去(前往)”和Vm共享的宾语“去(前往)”才特威了及物动词(东晋时期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