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梅山蛮溯源为起点,以"参考神话,还原历史"为目标,查找、梳理、辨识先秦述苗典籍,对"古越与梅山蛮"、"大禹与会稽山"、"会稽山与瑶族"、"平王与高王"、"水浸天门与伏牺兄妹"、"茅、苗、梅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究,昭显了古越文化影响现代瑶族的踪迹。  相似文献   

2.
引 言研究梅山文化 ,首要的问题是弄清古梅山地域上生活的人们之种属与其氏系渊源。笔者曾在《梅山文萃》第一卷《论梅山文化发展之渊源》一文里 ,粗略地阐述了“梅山蛮种族之脉络考析”。大意是 :1.生活在雪峰山脉之远古人 ,应由千万年前之“腊玛古猿”一类之猿类进化而来。与 170万年前之“元谋人”应属一脉相承的种属。2 .“梅山蛮”属古南蛮之一种 ,自称始祖“盘瓠”。汉人史笈上所载之神话 :一曰南越王有犬名盘瓠 ;一曰昔帝喾之畜狗名盘瓠。纯系汉族文化对异族之丑化而妄加贬意。在原始畜牧业中 ,犬最易驯养 ,且有助渔猎 ,久之 ,敬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古代越族独特的崇蛇习俗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越族崇蛇习俗源远流长, 在今天的黎族、壮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及疋旦民中仍保留着崇蛇习俗。2.越族崇蛇习俗是有差异的, 各地所崇拜的蛇并不相同。有的越族崇拜无毒蛇, 有的越族崇拜有毒蛇。3.有的越族的崇蛇习俗属于图腾崇拜, 有的不属于图腾崇拜, 而越族的蛇图腾崇拜并没有发展为龙崇拜。本文还试对越族崇蛇习俗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与蛇类生活习性、越族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发展状况和越族人民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南越政权,存在的时间近百年之久。他推广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越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实行“和辑百粤”的政策,从越习俗,任用越人为官、为将,提倡汉族与越族通婚,较好地处理了汉越民族之间以及越族内部的关系,使南越地区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他推行秦汉的政治制度,对中央王朝称臣、守职约,保持密切的臣属关系,为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开发祖国南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梅山蛮主体的族属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本文主张瑶族先民才是古梅山蛮的主体族群,从汉人史籍、瑶人文献及口碑、梅山教三方面对此做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越史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考古发现,可将越之信史上推千年乃至更远年代.文章对传统的“越为禹之苗裔”说再次提出质疑.根据考古学费料和人类学研究成果,并对照历史文献中有关记载,认为越族是在本地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于越族与华夏族融合是从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霸开始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我国东南越族的源流中,探讨东南越族的形成是个关键问题。东南越族的形成即指中国东南地区诸越民族各自的形成、产生、出现。这就必然牵涉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形成的理论和具体考古材料、文献记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到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才由部落发展、溶合成为民族。  相似文献   

8.
论板楯蛮     
在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板楯蛮由于分布面宽,是相当引入注目的。多年来对板楯蛮曾作过研究,只是不系统,再加上沉浮于表面现象之中,很难探知其底蕴。当前由于板楯蛮与土家族族源直接相关,因而有必要对每一项重要史料细加考察,以求研究工作得以向纵深发展。要搞好这一工作,必须特別重视以下两个面的资料: 一、板楯蛮是古代巴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对巴人的研究史料大多局限于汉隋之间,对唐宋之间的资料很少涉及,事实上唐宋年间巴人仍保留在湘鄂川黔四省大片领域之内,当时史志专家都曾作过力所能及的考察和总结,虽然不一定处处都很精确。唐  相似文献   

9.
峡川地区的夏、越民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散向峡川地区的夏、越民族 在夏人中的越族因战败而流散之前,他们已经与中原各族交融甚久了,因此在语言、文化、心理上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色。这既是布依语中包含有上古汉语语音的最初来源,也是后来周族、匈奴族等自称为“夏人之后”的渊源所在。所谓“夏人”“夏族”是个“泛夏”概念,凡参加过夏代部落联盟的民族都是“夏人”或“夏族”。正如当代“中国人”、“中华民族”包括了多民族多人种一样。不过,本文是在“夏越同源”的意义上使用’夏族”“越族”的名称,与其他著作使用泛夏概念的“夏族”有所不同。翦伯赞先生的《先秦史》指出:“‘夏族’虽然被商族所征服,但不  相似文献   

10.
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表明,岭南地区是我国古越人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商周时期,这里的越人部落(先是瓯邓、桂国,后是西瓯、骆越),就已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的越族和中原的汉族之间往来日益频繁,逐步形成了越汉民族相互杂居的局面,因而进入了越汉民族的大联合和大融合的新时期。由是岭南越族的大部分接受了中原汉族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跨入了封建社会的门槛。同时,越族本身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的南半部存在着有别于华夏族的楚、越两大民族。它们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从其有着共同的祖先崇拜和相似的习俗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史载:“越,华姓,与楚同祖”,或说“越,华姓”。楚越出于同一世系的说法,显然渗进了后人附加的夸大成分。  相似文献   

12.
巴人来源于哪一个民族?巴文化来源于何种文化?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他们偏重于文献资料,研究受到局限.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为巴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我们仔细分析巴文化,会发现它不仅具有南方文化的特点,而且更多的还是越文化的特点.越文化是否就是巴文化的母体文化呢?如果我们能够证实巴文化源于越文化,那么我们就可以证实巴人来源于越族.要分析巴、越文化是否相似或有多少相似点,象巴这个早在公元前316年便已亡国的民族来说,非进行图腾文化的比较是无法作出判断的.图腾文化是  相似文献   

13.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长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湖泊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我国人民的祖先生息、生产的地方,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策源地之一。 长江流域古代居民大约可分三系,即居住在中下游地区及沿海各地的越族、居住在长江中游的蛮族,以及居住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南地区的濮族。而江汉平原又是越、蛮、濮三族最早杂居的地方。越族以扬越为代表,蛮族以荆楚为代表,濮族以巴濮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六三年叶国庆等同志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了《西汉闽越族的居住地和社会结构初探》一文。作者认为春秋时代“越族社会尚处在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到了战国时代,越被楚灭,“自此以后,越族贵族集团的组织崩溃了,加之以贵族间不断的内争,越族就依其原来的组织分裂为若干部落,各有其君长”。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  相似文献   

15.
论秦代以前越族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林琳古代越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和南方广大地区的一个大族群,这个大族群在古代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曾被称为“百越”(又称为“百粤”)。正如《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越)杂处,各有种姓。”...  相似文献   

16.
长沙蛮初考     
东汉时,“长沙蛮”同“武陵蛮”一道,出现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早的记载同样见之于范晔《后汉书》。范氏在书中转述了关于盘瓠的传说,认为长沙蛮和武陵蛮均属盘瓠之裔,并多次记载了“长沙蛮”的活动情况。但自东汉末年以后,“长沙蛮”一词却又从史籍中消失了。这支“蛮”族是否不存在了呢?显然并非如此。另外,长沙蛮与武陵蛮虽同属盘瓠集团,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他们分别属于不同民族的先民。笔者已撰有关于“武陵五溪蛮”的专文,这里拟再就长沙蛮的源流、归属诸问题,初步作些考察。  相似文献   

17.
越族是我国上古时期生活在我国东南部及南方地区一个古老民族,在先秦古籍文献中,对于我国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为“越”。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一书中指出,“自江以南则日越”。越族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随着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兴起,“吴越争霸”继而逐鹿中原,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这个活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断发纹身”与中原...  相似文献   

18.
姑蔑本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国族,经历了源于华夏,由中原播迁东方、由夏而夷、由夷而夏,最终融入汉民族统一体的曲折历程,并在先秦夷夏互动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周初东征践奄,姑蔑作为被征服国族,一部分留居鲁地逐渐融入华夏;其主体部分则与徐奄等夷人族群辗转南下越境,并在越国的军事政治活动中发挥过重要影响。楚灭越后,越地经战国纳入统一的秦汉帝国版图,其境内的姑蔑族也在汉晋以后逐渐融入汉族。  相似文献   

19.
“架壑船棺”是我省考古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曾先后二次参加了调查,现就调查所得,结合文献、考古、民族学资料,就族别、葬制、年代诸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由于水平低,寡闻陋见,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族别问题的探讨关于武夷山架壑船棺的族别问题,目前分歧较大,或曰属“山越”,或曰属“闽越”。据我看来,二说均美中不足。越,史称“百越”,支族很多。有见于史籍的,有未见于文献记载的。故武夷山架壑船棺究系属于越族中的那个支族,应予辨明。  相似文献   

20.
巴、越是否有同源共祖关系呢?这个问题很大,材料不足,不能作出结论。但巴部族是一个以地缘为纽带的共同体,巴子有时姓姬,属华夏族,有时为巴氏廪君,属蛮(延虫)族,有时为板楯蛮,属濮僚族。总之巴部族还有许多小宗族(或氏族),其中有些可能就是越族。 常琚《华阳国志·巴志》云:“其属有濮、(?)、苴、共、奴、獽、夷、(?)之蛮。” 《隋书·南蛮传》云:“南蛮杂类,与华错居,曰(延虫)、曰、曰俚、曰獠、曰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