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五四新文学草创时期,《新潮》小说的突出特点在于:短篇小说“横截面”理论的尝试、“为人生”的创作倾向、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可贵的艺术追求。《新潮》小说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创作走向成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作经验的欠缺也使得《新潮》小说在艺术上普遍显得粗糙,缺少必要的艺术深度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在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五四"作家从外国小说里看到了有别于传统的审美品格和崭新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新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基于表现内心真实情感的内在要求,"五四"作家大胆探索,创作了一大批突破传统的抒情小说。库普林小说对"五四"时期中国抒情小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人们公认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宣言,是新文学的基石。“五四”时期的小说,特别是鲁迅的小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从艺术上看,同“五四”时期以及晚清以来大量外国小说介绍到中国来作为借鉴不无关系。据统计,晚清小说刊本一千五百种以上,其中翻译小说就占三分之二。远在“五四”以前十年,鲁迅留学日本时就邀集同志译了《域外小说集》,他自己译了《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两本科学小说。“五四”以后就全国看来,翻  相似文献   

4.
施笃姆是自五四以来在中国最受喜爱、最富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小说名家的郁达夫,对于施笃姆就满怀着崇敬之情。他不仅曾致力于介绍施笃姆,而且在创作中多方面地接受了施笃姆的影响。特别是施笃姆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对于“故乡的悲思”及其“带写实风的浪漫派的艺术”,更在郁达夫的小说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观念、小说形式的现代化,是经过了晚清以来的蕴酿渐变,到“五四”时期发生质变而基本完成的。“五四”以来的我国现代小说,虽然也从传统小说母体中吸收了某些营养,但从基本格局到叙述方式,主要还是接受外来影响。在够得上“现代”意义的我国现代小说里,不仅完全摈弃了章回体的格局和说书人的俗套,叙述方式也不只是对叙述对象的被动适应(同一叙述对象,以不同方式叙述,效果大不一样),而成为作家自觉主动的美学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更富有意味和个性的一种艺术传达方式。沙汀虽然不是了不起的文体家(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真正称得上文体家的,除鲁迅以外,为世所公认的实在不多),但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还是相当“现代化”的,他对现代小说叙述方式的把握和运用,也是相当成熟老练、灵活多样而富于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6.
季桂起 《东岳论丛》2008,29(1):67-73
晚清小说变革与"五四"小说变革是性质不同的两次变革,这导致晚清小说与"五四"小说存在着形态上的差别。晚清小说变革持续的时间、规模都超过"五四",但是却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主要原因在于晚清小说变革是非自觉的文学变革,变革主要发生在文学的外部,其价值指向是政治的、商业的。相比而言,"五四"小说变革是自觉的文学变革,是发生于文学内部的变革,其价值指向是文学的。晚清小说变革并非必然走向"五四"小说,它的变革路径与"五四"有很大不同,即基本保留古典小说模式,只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容纳一些新的思想、艺术因素。"五四"小说变革因历史背景、文化语境的特殊作用,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这就是精神与艺术的一体化即"心理化"。通过这一路径,"五四"小说最终实现了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七月派”受胡风理论思想、“五四”文学传统和世界文学的影响,走过了一条直面现实人生、突进人物内心的艺术探索之路。他们的乡土小说,执守“五四”启蒙姿态,并将其与“人民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历史命题结合起来,发展和深化了新文学的启蒙精神,突破了抗战时期盛行的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他们虽然忽略了乡土小说应有的一些艺术品位,但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是乡土小说中极为罕见的,这使他们被视为“异端”,从而导致了其流派的幸与不幸。  相似文献   

8.
一宋代“话本”的出现,在我国文学发展的道路上,标志着古典小说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它上继唐代说话、变文和传奇小说,下开后世白话短篇小说、长篇章回小说之端,思想内容和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它的内容比过去的文学作品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和市民阶层的生活、意识,把城市中社会地位比较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延续了“五四”问题小说的创作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注重现实人生的切实方面的创作姿态,把“问题小说”作为他实现其使命意识的最佳方式。文章在提出问题的性质、问题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方面对赵树理与“五四”问题小说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的评论家帕土利卡·哈南对鲁迅小说有过这样一个精辟的论述:“他的每篇短篇小说在艺术技巧上更可堪称为一种冒险的事业,一种主题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新鲜的尝试。……正是艺术技巧,结合着我们在他的著作背后所感到的情感因素和判断能力所产生的魅力,使得他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里显示出最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帕氏所谓的“冒险的事业”、“新鲜的尝试”,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叫做“格式的特别”——艺术形式尤其是结构形态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对此,我国鲁迅研究界  相似文献   

11.
至迟在宋代,说话艺术就已相当成熟。受“小说家”说话的直接影响,产生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其演变过程为:“小说家”说话到“小说”话本,再到拟话本小说。说话艺术对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决定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民族形式的基本特征。其中,对结构特征的影响,至为显著。一、小说体制的模式化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给读者最突出的印象,是小说体制的千篇一律。每篇小说都由楔子、正话和结尾三部分组成,文体以散文为主,穿插一定数量的韵文,极少例外。1.楔子说话业经过长期艺术实践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说话人在正式…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化与近代小说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长篇章回体的突破和短篇小说的出现长篇小说章回体的突破和新型短篇小说的出现,是近代小说艺术形式变化的又一表现。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分章标回,并有对偶的回目以概括本回的内容。每回的开头、结尾都引诗词入话,还保留了说话人“话说”、“且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固定的套语。作为民族形式,章回小说符合受众群体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但从文学近代化的角度来衡量,它也有一定的局限。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近代小说已在很大…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文学的输入,中国近代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如叙事模式的变化、长篇章回体的突破、新型短篇小说的出现,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进展。这些变化标志着中国近代小说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梁光焰 《理论界》2008,(1):137-138
短篇小说《坛子》创作于1930年,虽然同样取材于农村农民的悲惨境遇,却克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同类题材小说的艺术缺陷。“坛子”作为一种微妙的重复,始终活跃于小说的各个角落,既缝合了故事,又在意义上暗示了一种更大的存在,成为小说意义生成的重要手段。“坛子”隐喻了被社会物质文化观念恶劣塑造的悲凉人生,对抽空人的精神实体的根源做了探究式反省。  相似文献   

15.
白春香 《晋阳学刊》2008,2(2):104-108
小说创作的终极目的在于与读者的交流,通俗才是小说的本质特征。赵树理小说叙事是一种自觉地和它的读者进行叙事交流的创作活动,努力和隐含读者进行有效的叙事沟通是其创作原则。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赵树理小说终于实现了“五四”以来一直倡导但终究没有实现的文艺大众化。赵树理小说对通俗的自觉追求和实践超越了“五四”小说,还原了小说通俗的本质特征,从而对我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我认为,这一点正是赵树理小说叙事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在表现的疆域方面作了许多有效性的突破,这种突破具体表现在他对线形时间观的悬置和对空间上诸多感觉障碍的消解。他的小说借助于“玄想”的运用,在选材上往往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可能”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之间寻找切合点,在可以感知和可以想象的世界、在瞬间和永恒之间做了无痕迹的对接和跨越,这样就使得他的小说在表现内容上和传统小说相比发生了一种质变。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说小说的“内部研究”,指的是关于小说特有之艺术本性、形式规则及其表现技巧的理论探讨。这种研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可以说,对它推动一国小说艺术之进展,对影响和改善读者了解小说艺术的方式、作用均不容低估。以中国当代小说演变情形论,在七十年代末,《班主任》《伤痕》等作为当时最好的短篇小说,竟然连最初级的“编故事”要求也未能予以满足,这显然与长期缺乏小说的形式理论研究有关;而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当代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巨大改观,其中的重要原因无疑也在于加强了小说语言结构方面的钻研。 根据层次深浅,小说“内部研究”大致可分作两个领域,即着重探讨实用表现方法的文体研究和着重分析小说构成因素及其组织肌理的逻辑研究。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的文豪。他的才能不只限于文学创作上,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然,他作为诗人,更是在国际、国内久负盛誉。 郭沫若的诗歌佳作,首推第一本诗集《女神》。《女神》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女神》是中国新诗发展的光辉起点,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开路先锋。 《女神》写作于伟大的“五四”运动前后。诗人是时代的诗人,诗歌是时代的号角。《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在新诗领域中的体现,给我国的新诗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题材、新的风格、新的形式,在思想和艺术上开了一代诗风。  相似文献   

19.
<正>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在艺术上必然有新的创造与革新。蒲松龄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与他在短篇小说领域内的创造、革新分不开的。其中,典型环境的创造,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的古典短篇小说,从魏晋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到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形成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和独特的风格,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但也应当承认,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发展,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关于短篇小说中典型环境的创造,在蒲松龄之前的短篇小说作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没有提供比较成熟的经验。以志人小说的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张爱玲·五四文学传统·民间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云鹏 《云梦学刊》2002,23(4):54-57
在五四文学传统视野中的赵树理和张爱玲,赵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是:(一)对启蒙(救亡)立场的传承;(二)艺术形式方面的民粹立场,则绕过或远离了五四文学创作传统的主流。张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则表现为:(一)基本上排斥和放弃了五四知识分子(作家)的启蒙立场;(二)呈现出一种反“现代”的态势;(三)艺术形式上既吸取了中国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叙事方式,又广泛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和心理分析等艺术手法,形成了一种新“传奇”体小说。另外在民间理论的观照下赵树理和张爱玲创作中的民间立场及其形态得到了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