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列入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生态是一个与环境直接相关,融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文化行为、社会行为于一体的立体概念,具有超越族群、跨越国家边界的全球性意义。由于生态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生态问题,尤其是生态修复与重建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后工业化时代的重要议题,是包括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几个世纪以来工业化所带来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能不能修复与重建、如何修复与重建,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作出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意识形态之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道德是关于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微、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操以及调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整体既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意志、道德准则,也包括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  相似文献   

3.
王绍东 《民族学刊》2023,14(4):11-18, 135
伟大建筑必然蕴含着伟大精神。以长城化解战争,体现了贵和反战思想。修筑长城,主观目的是适度阻隔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客观上却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交融与深度互嵌,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长城是一次性巨额投入,却可以持久发挥作用的工事,体现了中国文化自我牺牲、造福子孙的传统。长城具有防御功能,但保家卫国还需要选拔人才、团结将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修筑长城体现了中国文化尚和厌战、疏堵结合、暂劳永逸、物质与精神互补的辩证思维。长城蕴含了化解战争、守护文明、维护秩序、凝聚民心的多重寓意。长城两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碰撞交融,使农业文明稳定、积累、内敛、包容的特点与游牧文明粗犷、豪放、进取、冲击的特点相结合,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动能和活性,是保护中华文明不断延续的有力工具,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秦朝在湘桂走廊修建的灵渠,将漓江与湘江相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中原与海外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桂林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秦汉以来,以灵渠两岸为中心的桂林地区发现的不同时期的具有外来文化特征的文物,是不同时期该地区与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流的反映。桂林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是支撑该地区对外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因素以及经济、文化等,也是重要的原因。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了古代桂林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密切了桂林与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框架,对文化共同体的理解需放置在个体与“类”的互证中、文化的“人化”与“化人”的辩证中、社会发展的“因”“果”联系中予以阐释。在文化共同体的生成中,实践先导是基本前提,文化记忆是重要条件,文化利益是动力因素,价值共识是显著标志。文化共同体的演进机制在常规运行的基础上,常经历危机冲突与双向转型的曲折发展,具有“自由人联合体”属性的高级文化共同体的演进机制必然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以此为理论参照,新的历史场域中,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演进正处于创新性转型发展阶段,通过实践养成、以文化人、视域融合、价值熔铸等策略,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光色艺术是视觉音乐的形式之一,从20世纪初斯克里亚宾的光与声的双重交响曲“火之诗”开始发展至今,历经了多媒体、数字时代的更迭,逐渐融入当下生活。以文献研究梳理出其发展的脉络,包括理念起源、技术支持、时代影响等方面。光色艺术是视觉与听觉的融合,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呈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和谐教育”就是不仅要有崇尚科学的精神,还要有弘扬人文发展个性的教育环境。“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大学和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诸多部门,需要采取多种教育方式。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传递的重要场地,是学生阅读、交流、沟通的最佳处所,能够在对大学生实施和谐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3,(9):68-68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地处南岭北麓,潇水上游,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全镇3.2万人,60%以上是瑶族。边界线长10余公里,共有6个行政村直接与广西相邻,是瑶、壮、汉等12个民族杂居的边贸重镇。多年来,大圩与相邻的广西各乡镇交流深入,贸易频繁,群众通婚更为常见,形成了边界地区各民族团结发展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藏族装饰图案及特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古老民族,早在几千年前,青藏高原就有了古人活动的遗迹,先后出土了数千件石器时代古人类的人体装饰品和生活用品,这些有着同各民族一样独立的语言、风俗与艺术,并具有强烈民族特征的物品,是这一民族对生活、宗教等方面的折射,也反映了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勤劳,同时也记录着藏族装饰图案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们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人类所具有的各种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知识,风俗习惯等等。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如前所述是指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专指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法律、道德,科学、哲学、史学、医学、天文历算、教育、文学、艺术及宗教信仰与风俗惯制等包括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连,西依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靠太子山与甘南州为邻,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6.30℃。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属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的丘陵沟壑区,是农区与牧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合部”。临夏自秦汉以来,建县设郡,古称袍罕,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点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旅游景点内涵,增加旅游景点魅力的一项有效举措。吸引游客、增加旅游业营收是深度融合旅游景点与旅游文化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融合旅游景点与旅游文化时,必须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对于每一位旅游者而言,他们不仅希望某个旅游景点有美景佳境可以观赏,还希望这个景点有精彩故事可以聆听,也希望这个景点有游乐项目可以戏耍。基于游客的这些需求,应该在融合旅游文化与旅游景点时,想方设法做到让旅游景点更好看、更好听、更好玩。  相似文献   

13.
微言     
《中国民族》2014,(7):43-43
世界杯,话体育。足球可以影响世界,推而广之,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员、观众的狂欢,也是展示国家、民族风采的舞台,更能促进多元文化的沟通、理解与包容。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常以唱山歌的方式交流思想,传情达意。其民族音乐文化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不仅仅是民歌器乐,还有多样的艺术形式,所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的保护传承工作仍然不能够满足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本需要。本文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应问题为着手点,对其进行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陈列是博物馆的主要载体,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表现与提升陈列艺术是博物馆的重要课题,更是革命类纪念馆打破传统、实现审美功能、扩大受众、提升影响力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尝试以淮海战役纪念馆为例,从陈列艺术主题的确立、全景式场域的塑造、造型艺术与现代科技使用等角度出发,探寻研究革命类纪念馆陈列艺术的表现力和发展创新的可能性,从而使革命类纪念馆跳出古板守旧的刻板印象,提升陈列艺术水平,焕发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铁木尔 《中国民族》2013,(11):66-72
巴基斯坦是南亚重要的国家之一,由于领土、宗教等矛盾,在地缘政治上与印度是宿敌。多次的印巴;中突,曾使南亚战云密布,搅动整个世界。但常被人们忽略的是,这两个国家有着太多相同的渊源。追溯历史,他们都曾沦为英殖民的印度领地。巴基斯坦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这里曾是印度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也是历史上多种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今天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的巴基斯坦,它的神秘与美丽也毫不逊色,花园城市拉合尔、首都伊斯兰堡、古城塔克西拉都会让人流逢忘返。  相似文献   

17.
藏族民间艺术以传统文化和宗教为根基,并经过无数民间艺人和艺术大师的探索与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悠久历史、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藏族文化艺术,各地藏族文化艺术呈现多样性,地方特色很浓,并相互借鉴互动发展。甘肃藏族文化艺术,包括歌舞、藏戏、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等,这一切不仅是藏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甘肃藏族民间艺术赖以保存、延续的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各种高科技、传媒所带来的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的传播与影响等因素,使得一些藏族民间艺术受到冲击、后继无人而走向消亡的状态。但是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任何无视民族民间艺术的作法就像没有根系的树木,无法体现一个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更无法建立一个民族与世界交流的平台。本文结合甘肃藏区民间艺术发展状况,尝试对甘肃藏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18,9(2):19-24, 101-102
运用多学科视野研究土司问题,不仅是一种新方法,更是一种新路径。在土司研究中,既要与历史学、哲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人文科学交融,又要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民族学、军事学等社会学科结合,还要运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土司研究只有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为契机,加强基础性研究成果的整理、挖掘与可视化表达,促进土司研究的多学科视野,才能形成新方向、新课题,推动土司研究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19.
含冰 《民族论坛》2003,(1):19-20
民歌,是源自土地的声音,它承载着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民歌,是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深切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我以虔敬的心情聆听那血肉俱全、泪笑并存的中国老百姓生存环境中的真正的民歌。那些歌手,生活在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吼唱成了他们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尽管他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幸,太多的穷、病和生离死别,但他们依旧眷恋着身边的一切,眷恋着生命中所有的苦与乐、悲与欢。夜深人静,当你聆听那些山梁上的歌声时,你…  相似文献   

20.
秦宇  税琳 《中国民族博览》2023,(17):106-110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变迁、发展的映射,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象征。朝鲜族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家庭的一部分,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色彩与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艺术,为民族音乐文化增添了绚丽的篇章。在民族文化更加开放、多元的当今时代,在保留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与特色基础上实现创新与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成为时代命题。结合朝鲜族音乐的分类与形式,分析其发展的特点与社会价值并对朝鲜族民间音乐发展进行路径探析,以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