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改革,国企的资产总量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西藏国企承担着特殊的政治责任.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西藏国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实现西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在建立新体制、新机制上的突破,推动西藏市场经济体制与全国框架一致、体制衔接,对推动西藏国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国有企业,在过去、现在和今后都是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民族地区中的主要经济基础,而作为整个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民族地区国有企业则另有独特的优势,它与沿海特区的海外贸易、投资融通、技术进口和加工的国有企业优势比较,具有原材料、能源等资源型的基础工业的优势。换句话说,国家要发展,要建立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非得依靠民族地区不可,非得加强民族地区的公有经济为主的国有企业不可。民族地区国有企业既重要又有优势,但当前它与全国的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压力,活力不强。这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个企业是否拥有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优势,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德强  史冰清 《民族研究》2012,(2):13-22,108
本文以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云南藏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情况与民族关系作了相关考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现程度与民族关系的和谐呈显著正相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相悖,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寓于国家认同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当代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并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韩赤忠 《民族论坛》2013,(3X):72-7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个企业是否拥有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优势,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民族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孟立军我国的民族教育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基本原理与我国民族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体现了教育的一般原则和发展规律,又植根于我国民族教育实践的土壤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民...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中国传统社会一个特殊的王朝,既乘续之前明王朝的发展概况,又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作为一个满族入主中原的王朝,清朝统治者在进行统治过程中,既充分吸收汉化色彩,又保持着自身的特色。在近三百年的统治中,清朝统治的核心便是树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围绕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展开,又恰逢世界格局大变动,清代统治者充分吸取前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形成了一整套国家管理体系,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以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为主体的国家认同。本文将从满族身份认同的建立、民族意识的萌生与民族国家的建立简述清代大一统社会政治与文化体系的特征,进而说明清代民族认同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既统一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又具有相互促进的逻辑关联。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提供主体保障与环境保障,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重点发挥认同凝聚和关系凝聚功能,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政治路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既可以提供结构和动能两个维度的支持条件,又具有价值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导向作用,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关联证明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发展人民民主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民族问题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但我国民族问题处理和解决得很好,这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其中,民族区域自治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放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践已经证明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成功,成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把钥匙,表现了很大的优越性。邓小平同志说:“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改革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辛探索,产权制度已成为企业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这个问题突破了,国有企业的有些弊病就可迎刃而解。(一)产权改革的核心地位产权是指具有一定法律约束的财产关系,即通过确立一种共同遵循的准则来界定人们对稀缺资源的所有、收益、控制、管理和处置的权力,简言之就是所有制关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产权制度具有决定性的特点。就企业而言,产权制度是企业的根本制度,是企业的核心、灵魂和原动力之所在。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整体均衡与和谐的哲学理念;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一个时期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重要部署。新时代认真总结回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地方的实践,有助于揭示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治理模式是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普遍性和民族地方治理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参考。认真总结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成功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升华,对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晓玲 《回族研究》2006,(4):141-144
中阿合作论坛建立了我国与阿拉伯联盟国家进行区域合作的法律机制。我国回族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与阿拉伯国家具有相近性和关联性,这些有利因素为我国回族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活动、发展本地区和本民族的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回族应该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但是,中阿合作论坛建立的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区域合作关系,缺乏实质性的法律制度保障。再加上我国国内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我国回族对外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我国回族要实现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关系,需要依靠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制定实质性法律制度加以保障,需要我国国内法律制度与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宪法中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实践了半个多世纪。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版),对民族区域自治进行了细致的法律规范,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用特殊措施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既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跟随中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实践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深刻理解其中的特色,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国务委员兼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五十年前,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同时也标志着经过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验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适应了中国历...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项适合国情、充满活力、非常成功的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法律保障。2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法在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快…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我们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作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之一,并且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扮演了很重要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主力军”的角色。在未来新的发展阶段中,民营企业要面对进一步发展所产生的,以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必须要解决的新问题。在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中,最为突出的是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上企业的巨大差距,而技术创新能力的落后,直接根源于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不能和现在的市场对接。因此,为了加快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其中制度创新则是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0.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在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具体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愿望。通过划定自治区域,建立自治机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此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我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以下几个特点决定的。  第一、从民族分布来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外,其他民族有55个。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