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鸡头敬客     
侗族人十分好客,而且特别讲究礼节。客人到家,必然以酒相待,用鸡鸭作菜。吃菜时,主人必然首先把鸡头鸭头或爪敬给客人。此时,来宾应双手接过,或者转敬给酒席上的长辈。这是侗家以诚待人的礼节。关于这一礼节的兴起,有着一段传说:  相似文献   

2.
神秘湘西     
孔黎明 《民族论坛》2007,(11):F0004-F0004
<正>美酒好喝尽情地喝,日子好过尽情地过,9月20日上午10时许,一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演出《神秘湘西》在《湘西酒歌》的序歌声中隆重登场。整场演出共分《神秘湘西》、《魅力湘西》、《祝福湘西》三个篇章,节奏  相似文献   

3.
<正>山神山经将山神分为帝、冢、神三个等级。文山、勾、风雨、騩之山,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毛一吉玉。熊山,席("帝"之误)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婴毛一璧。(《中山经》)堵山,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婴毛一璧瘗。騩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其("具"之误);合巫祝二人儛,婴一璧。(《中山经》)禾山,帝也,其祠:太牢之具,羞瘗,倒毛;用一璧,牛无常。堵山、玉山,冢也,皆倒祠,羞毛少牢,婴毛吉玉。(《中山经》)  相似文献   

4.
一、敦煌汉文书中“南山”之迷 敦煌汉文书中南山作为专门名词已发现有下列各件:(一)是敦煌研究院所藏0001《酒帐》以及藏于巴黎和它相接的P.2629。(二)是P.3257《开运二年(945年)寡妇阿龙牒》。(三)是S.4445《何愿德借贷帖》。(四)是S.54482《唐故沙西归义军节度使押衙……浑厶甲邈真讚》。(五)是《李绍宗邈真讚》。(六)P.2482背《常乐付使田员宗启》。(七)是P.4525背《瓜州义郎牒状》。其中记得最多也最关重要的0001《酒帐》。《敦煌研究》1983年创刊号刊载施萍亭《本所〈酒帐〉研究》,最后一节几个问题,首先提出就是“南山”,  相似文献   

5.
醉在吊脚楼     
早听朋友说,瑶山有种瓜箪酒,瑶民渴酒时不像我们通常人用杯子斟,瓜箪酒是用瓜箪(把干葫芦尾部锯个开口,挖空叫瓜箪)连酒带糟一起舀出,盛到碗里,饮时,只须仰脖往喉咙一倒,大碗的瓜箪酒便下了肚。我心想,难道瑶山人都是酒仙?待有机会进瑶山一定见识一下。终于逮着了一个机会,我邀了几个知己,行了几十里山路,翻过一道道山岭,越过一条条溪河,向大山深处挺进。淡淡的云雾,缠绕着峰峦,苍翠欲滴的树叶,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芳草连天的绿树丛掩映着一座座木楼。“看,那就是瑶家的吊脚楼!”我们的脚步不由加快,瑶寨就座落在这莽莽青山的半山腰…  相似文献   

6.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安定瑶青年男女热恋中,男方到女方家作客,第一个晚上,主人有鸡杀鸡,有小猪杀小猪,有好酒拿出好酒来,设宴招待。宴后,主人让女儿大摆歌台。瑶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哪家有歌唱,大家就聚集来听,通宵达旦对唱,热闹非凡。新婚之夜,安定瑶的新郎新娘举行别具风味的“洞房鸡宴”仪式。新郎杀一只未生过蛋的雌鸡煮熟,蒸好一斤糯米,装在一个小簸箕里,放在洞房的床铺上。这时,朋友们便拉着新郎入洞房与新娘面对面地站着,当着朋友的面,彼此说一声“希绸问漏”(恩爱到老的意思),脱下鞋子面对面地盘坐在床铺上。…  相似文献   

7.
鸡是人类饲养和驯化较早的禽类,起源很早,早在《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上就有鸡的记载,那时鸡字属独体像形字。 本文试通过诸多的民俗事项,看其古老的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04,(2):6-6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少数民族酒文化的繁荣与中国农业文明史的古老悠久密不可分。粮食作为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许多品种都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居住区。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  相似文献   

9.
彝族酒具     
酒自古以来就是彝族人民表示礼节、遵守信诺、联络感情的必需品。彝家人极喜饮酒,所以,“无酒不成礼,有酒便是宴”至今仍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彝家人喝酒时,往往喜欢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用一种叫作“萨那壶”的酒器,依次轮饮,俗称喝“转转酒”。萨那壶是一种外形奇特、设计精巧的盛酒  相似文献   

10.
蒙医传统按摩疗法具有民族特点,施术时大多使用牛奶、驼奶、奶油、奶酒和银碗,《黄金史纲》、《成吉思 汗传》、《蒙古源流》等中都有记载,说明采用驼奶按摩法是传统蒙医疗法。这种银碗的形状与普通银碗不同,不 是木胎银碗,而是用纯银制成,没有底坐儿,碗如半个乒乓球形,这就是传统蒙古医学的按摩器具。此外,沾 黄酒进行按摩,或在患者身上喷酒(奶酒或白酒)按摩等,以治疗胃食不消、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子宫移位症、 创伤和骨伤。这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内蒙古有些地区至今还在流行着一种打结儿绷带包扎治疗术。操作方法是在…  相似文献   

11.
瑶酒趣话     
<正> 瑶酒气质芳香醇厚,色彩清幽照人,倘到瑶家作客,喝上几杯顿觉心旷神怡。如有少许头昏脑胀,四肢乏办,喝了瑶家的酒定会立即乏去神来,力量倍增,甚至会觉得五脏六腑俱被酒洗刷得一干二净。瑶酒分为甜酒和烧酒。甜酒中又有糊娘酒、水酒之分。甜酒是用上乘糯米酿制而成的。制作这种酒,首先要将糯米用筛子筛去细颗米粒,剔除稗子及其它杂物,然后用温水泡发,放入蒸笼内蒸熟成饭,待冷却后,用冷开水将饭团化散成饭粒再拌入适量的甜酒曲。用陶钵(或缸、搪瓷制品)盛  相似文献   

12.
慢调三江口     
宋玉 《民族论坛》2012,(19):52-53
<正>有位作家说:如果给文明以新的定位,那么它已经靠向自然。一切古代文明或现代文明的重镇,尽管人潮汹涌、文化密集、生活缤纷,但若不是工作需要,大多数人都已经逃离。而这里是一种纯真、忠厚、慢节奏的生活。村落稀疏、房舍土朴、环境清洁、空气新鲜、饮水清澈。灰白有致的瑶族风情长街和庭院被环抱在山峦间,农妇们忙着种菜、酿土酒、磨豆腐,鸡鸭闲庭信步,柴火灶下燃烧,大铁锅里翻滚着香浓的豆浆,这是寻常的生活。徘徊森林间,流泉飞瀑汩汩,绮丽山花重重,时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养鸡史中,不少优良品种是少数民族培育出来的。晋郭义恭《广志》载:“鸡有胡髯、五指、金骹、反翅之种。大者蜀、小者荆。白鸡金骸者、鸣美。吴中送长鸣鸡,鸡鸣长,倍于常鸡。”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份鸡品种名录。  相似文献   

14.
<正>因为出了两本新书,几位老朋友要我请客。不是这一位出差,就是那一位生病住院,总是凑不齐。端午节才如愿以偿。我上街买酒时,发现处于合肥闹市区的卢江路上开了一家新店,专售湘泉酒厂生产的“酒鬼”。我因为曾给《湘泉之友》写过几篇文章,看到卢江路上  相似文献   

15.
我翻动着两部专业著作书稿——一本是汉文书写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一本是用哈萨克文书写的《城镇规划基本知识》。前者是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近成立的工交建筑学校编写的教材;后者是给有关部门翻译的专著。即将出版。我打开书柜,看到了《材料力学》、《砖石结构构件计算》、《静力学》、《半导体收音机》、《自然科学概论》等许多书籍。其中有汉文的,也有哈萨克文和维吾尔文的;有编著的,也有翻译的。我仔细地计算一下,这些专著足足有一百一十万字! 这些专著的编著者和翻译者,是当代哈萨  相似文献   

16.
美酒与毒酒     
藏族人离不开茶,门巴人离不开酒。聚居在墨脱的门巴人,通常喝的酒有三种:一是玉米酒,一是鸡爪谷酒(藏语叫“曼加”),一是大米酒。制作的方法十分相似,先把粮食煮熟,掺进酒曲,放在竹盘内发酵。饮用时,取出若干酒酿,装进一个下部有塞子的竹筒内,兑上凉水。稍顷,拔开竹塞,凉水通过酒酿滤出,就成了清凉可口玉米酒或“曼加”酒。如有喜庆活动,或遇尊贵客人,酒里掺酥油、鸡蛋,在酥油筒内加以搅拌,就更为清香甜美。门巴人离不开酒墨脱门巴人之所以离不得酒,有传  相似文献   

17.
饮酒与扶贫     
饮酒与扶贫,风马牛互不相干,怎么会扯到一起来了呢? 其实在生活中,两者还是有瓜葛的。酿酒与饮酒,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起码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汉文古籍《素问》、《战国策》和《诗经》中,就有关于酒的著述。人们相处交往,不论客来宾至浅酌畅饮,或是年节喜庆日子举杯同贺,都是人之常情。适当饮酒,不仅能增加欢乐情趣,还可怡养天年。但是,饮酒要有度。人们往往因为豪饮无度  相似文献   

18.
<正>3分14秒,这是2011年央视春晚蒙古族歌舞作品《吉祥颂》的表演时间。"用3分14秒,为世人在春晚的大舞台上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庆节日时的盛大场面,高贵、自信、大气。"这是专业舞蹈演员给《吉祥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侗家三朝酒     
历来有尊老爱幼美德的侗家人,不论谁家生养孩子,都有办“三朝酒”的习俗,不仅家人高兴,村寨的家家户户还会在孩子满月之前带上鸡蛋或鸡去看望婴儿母亲。孩子生养之前,娘家的母亲或嫂子会送来催生甜酒或米饭。婴儿呱呱落地后,当天就给新妈妈吃甜酒,并叫人带上鸡去外婆家报喜,生男带公鸡,生女带母鸡。外婆同样要回送一只鸡,这只鸡要养到婴儿满周岁才宰。同时,娘家开始与亲家商议办“三朝酒”的有关事宜,如准备宴请多少桌客人,购买哪些菜等。办三朝酒,一般在婴儿出生第三天,有的在第七天或第九天,也有的在第十一天。办三朝酒当天,外婆家的人会…  相似文献   

20.
瑶族《过山榜》中的婚姻文化黄志辉瑶族的《过山榜》,又称《过山牒》、《过山榜文》、《评皇券帖》、《评王券牒》、《评王券帖》、《评王券牒文》等。它是占瑶族人口一半以上的过山瑶所珍藏的用汉字记录的文书,是研究瑶族历史和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它不仅记载了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