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流行着一种趋势:"重新理解马克思".其主要理论构架在于分辨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的两条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路线,剔除恩格斯的解释路向,渲染现代西方哲学转型的"进步说".不顾"语境的非法移植"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放置于这种逻辑话语中,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种种理论样态.这样一种依靠"西文本"的"学术性诉求"而嫁接出的理论"成果"本身能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些什么?对此,本文把"重新理解马克思"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哲学范式转型问题联系起来,深入流行话语的根基处,阐释与剖析了三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令人困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演化与终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穿越西方"马克思学"神话,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李双套 《社会科学》2022,(3):131-139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学界已形成不同理解范式,既有兼容论,也有对立论。从马克思哲学思想演变的过程看,自博士论文开始,马克思就进行了哲学改变世界的思考,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对自身哲学思想进行清理的总结,标志着解释世界的哲学的终结。从该命题提出的直接动因来说,此命题是马克思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将哲学“意识形态化”或者说“解释化”而提出的。就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而言,马克思认为,不诉诸改变世界的解释世界是徒劳的,解释世界离不开改变世界,世界的可解释性在于其可改变性。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是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和理论范式,重新理解和解释传统地理学中的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并在批判传统地理学空间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重新解释和定义“空间”概念,主要代表人物有列斐伏尔、哈维和苏贾等。他们对于空间概念的重构,启示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空间问题的理论研究工作,并重新认识到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问题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教授 ,您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我注意到 ,《理论前沿》2 0 0 0年第 1期一篇文章提到 ,您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范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解途径 ,突破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 ,建构了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对于我国哲学体系的改革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经历了由“回到马克思”到走向“马克思主义”范式的转换。这种范式的转换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历史联系。因此,考察一个世纪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对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创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反思中国的当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成旺 《河北学刊》2006,26(6):15-20
西方哲学传统尤其是近代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这一理性主义传统,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批判对象,无疑是其内生性理论逻辑出发点,但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智慧恰恰离不开恶劣生存境遇下无产阶级的悲惨现实以及马克思置身其中的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可以说,马克思所面对的现实社会背景始终是其独特哲学智慧的"原动力";马克思哲学对现实解释和剖析力度的深化及其哲学思想的不断成熟,并非他在书斋中抽象地研究"哲学"从而其逻辑体系和理论建构不断完善的结果,而是首先来自于他对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实际感知与认识的加深;在马克思哲学经典文本的当代阐释渐成"显学"的当下,要全方位廓清产生于多重复杂背景下的马克思哲学范式革命,就不能不对马克思哲学得以产生的"外史"予以深刻关注,这也将对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存在的"唯逻辑化"倾向起到另一种"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创新,必须基于对实践概念的重新理解。其具体路径应当是: 超越理论哲学,走向实践哲学。近年来“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表现了对这一哲学范式变革的某种 自觉,将这一口号落实于具体的理论建构中,应包括如下主要方面:重建马克思与传统的关系,重 新阐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将领域哲学的研究置于实践哲学的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不少人认为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 ,但这绝不是马克思自己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而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逻辑叙述方法。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 ,“从实践到认识” ,“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 ,再到理性认识”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或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从抽象到具体”只有在“从具体到抽象”的前提条件下 ,才能构成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的一个方面或部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方法是马克思哲学思想方法革命变革的结果 ,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前提 ,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一哲学思想方法 ,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 ,今天仍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建构学说与西方"范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结构或体系建构学说及其"逻辑方法"或"辩证方法".是马克思的第四个重大理论贡献和伟大"发现",也是我们着力挖掘的宝贵的理论遗产.理论张力在于:它是构建中国转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指导思想.国外关于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学说的研究有若干新进展,同时也出现了一股否定马克思体系构建学说而崇尚库恩和拉卡托斯"范式"论的倾向.这种"范式"热蔓延到国内学术界,其具体表现是政治经济学体系建构方法多元化,亦即体系多元化、方法多元化与指导思想多元化并存.目前尤应关注前一种倾向掩盖下的后一种倾向.本文在比较这两种经济学体系建构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从属型"互补论",即范式理论应该从属于并纳入马克思逻辑体系构建学说的框架,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建构学说为指导构建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的问题在列宁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如何?这是当今世界引人注目,并发生重大争议的问题。自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932年公开发表后,国际上的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学者,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和秘密所在,把《手稿》中关于异化和人本主义的观点看作重新探索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和基础,把马克思看作欧洲人道主义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有些  相似文献   

17.
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学"代表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种特殊的思路和方式,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它旨在从文本、文献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本文介绍了国外四位最著名的马克思学家的理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吕贝尔严格区分了"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诺曼·莱文最引人注目的观点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奥伊泽尔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探讨;弗罗洛夫的人学研究、生态问题研究及对苏联哲学的反思,体现了前苏联和俄罗斯两个不同时期哲学发展的状况及其转型的艰难过程.对他们所做过的工作,我们应当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以其解构思想来极力论证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当代性,回答了在当代条件下我们为什么必须继承和发展、如何继承和发展以及继承和发展哪些马克思主义这三个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他所建构起的一种所谓的"解构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在当今时代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多种差异性的谱系之源,也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启示:"可能性高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段忠桥 《河北学刊》2007,27(6):11-18
"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俞吾金教授在其《重新理解马克思》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文通过对其相关论述的分析,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排斥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的主要文本依据是马克思不成熟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且是带有浓重相对主义色彩的对成熟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随意描绘。本文还对俞吾金在《学术月刊》2006年4月号《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一文中对本文作者提出的质疑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20.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纯粹意识哲学或思辨理论哲学的范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因此,应进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这一转换就是要返回到马克思的哲学范式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实践哲学范式和以现实生活为基石的哲学范式,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