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民族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有其发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基本规律。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族体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作为客观存在,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另外,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龙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3):6-9
社会主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理论观点,不仅在内容的表述上言简意赅,而且科学地揭示了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过程中,民族和民族关系两种发展趋向的辩证统一规律。这个理论观点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民族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当今中国民族工作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民族工作历史经验教训、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实际,要求在共同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把握好有关原则,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来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Z3)
中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而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现实障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同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等一系列理论指导下,我国的反贫困斗争进入了攻坚战阶段,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为各少数民族摆脱贫困走上共同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曹育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8,(2)
文章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的多民族区情以及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与差距,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与发展中应协调与处理好的各种关系及发展原则,最后就西部发展中的多元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陈国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6):10-13
邓小平"两个大局”对东西部地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构想,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关心和重视西部地区建设,特别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优良传统,将它纳入"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也是世纪之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是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由于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在中国成为一个历史趋势。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其意义会日益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并开创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抉择,它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达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育“四有”人才之目标,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17
当前,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时,学界通常是从宏观时代视阈进行研究,但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还应从时代内涵、划分时代的标准,以及科学分析宏观与微观时代开始,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个理论的时代特色都是有所区别的。同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应该从具体理论上入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一般,更具有民族问题时代视阈的特殊。 相似文献
11.
冯虞章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本文分析阐述了保证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初级阶段理论、本质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保证理论为四大支柱构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的胜利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中国化作出的伟大贡献。两条道路的共同特征是善于创新,敢闯新路。其最大的融合点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发展的性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途径、社会发展的内容、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哲学思想、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等方面来看,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鲜明的区别。历史证明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国情也决定了中国不能选择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立足国情、适应时代、强国富民的道路,也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4.
薛汉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本文认为了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的特点是:概括了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改革攻坚的重型武器,明确了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本文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鼓励大胆探索的理论,又是开放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将更加成熟、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5.
宫美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51-5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在2013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重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既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也彰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吉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0):39-44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怎样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定新的方针、政策。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共同"这一民族工作主题的提出是新一届党中央对中国民族问题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结果,有其深刻内涵和深远、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途径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7.
李元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Z3)
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代完整的理论科学体系,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理论体系的哲学内核正在于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辟概括──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特色”理论提出的思想基础,以及这一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无一不贯穿着实事求是这一哲学内核。 相似文献
18.
韩瑞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0,9(1):54-5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试图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和方向等方面 ,来阐述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第一次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创造性、系统性、继承性、针对性,实践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代科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发展现代科技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下大力气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同时,发展现代科技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