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也是八股文的写作高手。刘熙载所著《艺概》一书由六部分组成,其中《经义概》专门研究制艺即八股文的写作艺术,理论概括性很强。刘熙载《制义书存》是其早年八股文写作实践的记录,我们可以据以深入地了解刘熙载八股文的写作水准。虽然科举制度是一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官吏选拔制度,但是其中的合理因素有益于我们今日所推行的公务员制度建设。八股文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文类,它几乎囊括了中国文学的所有体裁,因而八股文对于我们今日研究写作艺术仍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英国历史上的类似事物为制艺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的《女有馀布》是其科考期间的一篇早期八股文。此文理精气足,篇法谨严,富于文采,在汤显祖所有八股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女有馀布》的发现,对充实汤显祖的文献宝库、研究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启迪今人如何思维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特殊文体,士子们在行文中独具匠心地使用多种句式。各类句式的合理选用及灵活搭配不仅使文章铺陈渲染、汪洋恣肆,而且使汉语各节奏形式相互套叠,从而表现出独特的句式韵律。本文主要结合吴洁敏的“汉语节奏套叠理论”分析八股文中“骈散句”“长短句”“排偶句”这三种特殊句式的韵律特征,旨在为八股文的韵律研究提供一些佐证材料和研究思路,并强调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继承八股文中可取的写作手法,使其语言艺术魅力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4.
明代思想家李贽经历了近乎传奇的一生.李贽的生平铸就了他的人格.李贽<说书>两卷是其八股文的代表作,它们在八股文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八股文的文献中属于珍贵的文献.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李贽的八股文合乎儒家传统但不迷信圣人之言;始终坚持对于真理的追求构成了李贽八股文的思想基础;李贽将八股文与文学作品同等看待,主张八股文必须有澎湃的激情;保持纯洁的心灵是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勃勃生机的人格保证.  相似文献   

5.
八股文导源于宋代而盛行于明清,在明清两代,八股文是读书人猎取功名的唯一手段,八股文禁锢着读书人的思想。《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本性善良、豪侠仗义之人。他虽然二十多年科场不利,但仍然将举业作为他人生唯一的目标。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他真诚地捍卫举业,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宣传家 ,以往史学界因其所谓“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反孙”、“拥袁”、“反对代议制”等问题 ,几乎一致认为辛亥革命前后章氏由进步转向倒退 ,由革命转向反动。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有偏颇之处 ,应当把章氏的主张与活动放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 ,通过比较他与本阶级其他成员的思想与活动 ,方能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八股文百年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八股文的形成是明清以前科场中经术与文学矛盾互动的结果,它在明清两代共被废止过4次。八股文具有牢笼英才、驱策志士,规范竞争、引导备考,严定程式、防止作弊,客观衡文、快速评卷,训练思维、测验智力,训练写作、锻字炼句等功用。回顾八股文废止百年来的评价变化,或许从文学史的角度可以为八股文平反,从考试史的角度也可以理解八股文的产生和存在的价值,然而从中国文化教育史和社会发展史方面来看,则不应为八股文翻案。  相似文献   

8.
八股文写作其实也是话语修辞行为,士子———表达者希望实现自己的表达预期。只有当表述者———士子的经验系统与接受者———考官的经验系统对接时,修辞话语的信息通道才是畅通的。八股文体既然是汇集古代各种文体写作技巧而形成,其文体形式必然携带着丰富的修辞基因。八股文的写作有着明确的功令要求,继承的修辞手法也因此而逐渐定型。这些修辞手法具体体现在文章主旨的确立、篇章的建构、韵律及辞格的运用等方面。因此,对这一复杂文体的批判,我们更应该作冷静的思考,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中存在着内在矛盾 ,即既对上帝有狂热的信仰 ,又抱以深切的怀疑。这一思想上的矛盾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成为贯穿他后期长篇小说创作的一条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10.
焦循推举八股文为有明"一代之所胜",是因为作为文体,八股文前代未有,明代始盛,而明代八股文具备源于内容因素的价值支撑,存在不溺于科举爵禄之见,根柢经术,以行为本,厚积薄发的实学八股文;八股文具有作为文体形式的综合性,作为文学样式的延续性,作为文学作品的虚构性,作为文章体裁的趣味性。由于焦循遴选有明"一代之所胜"的标准存在缺失,这一总体判断与明清以来的公众舆论产生了错位,但焦循将八股文置于中国古代文体史与文学史的广阔视野中进行考察,引出了不少别出心裁而且很有意义的结论,体现了他对八股文复杂认真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对八股文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形成原因、存在动力和社会作用三个方面,八股文与汉字确实有着一而二的关系,其他种类的文字是不可能产生八股文这种文体的。韩愈为周作人所攻击乃在他直接促成了八股文的形式主义倾向。虽然八股文并非韩愈所发明,但八股文的理法却是从韩愈的文中得益不少。弄清楚八股文的来龙去脉在周作人是一种伟大的捕风,无非是讥刺时流,想风气有所转换罢了。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对清初浙东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管窥方祖猷章学诚在其《原道》篇里继承了黄宗羲唯物主义道器论的观点,进而从道和器的质的规定性、道因器而显及六经皆器等三方面予以发展,章氏又继承了黄宗羲和万斯同史学经世的现点,并从通器论、经的本义和经世必须联系当代三点,对史学经世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在史德上,章氏从万斯同史家必须“平心”的思想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史德”的概念,并从治史的原则、治史的困难和治史的主现要求三方面对史德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由此可知,章学诚是清初浙东史学在理论上的集大成者。不过,由于世迁时移,他的史学思想与其前辈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袁守定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精于术数、吏治之法。就其文学思想而言,影响较大的多部文论史著作都没有袁守定之名,但时下已有学者就其对文学相关问题的论断作过专门探讨。相比较而言,袁守定最为人忽略的莫过于其八股文思想,他在《时文蠡测》中对八股文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同八股文的正统地位及教化功能,推崇"清真雅正"的文风,强调八股文的文品与写作者人品,追求自然的篇章结构,批评当时不良的学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章太炎晚年古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为文本,参照当代文本现象学解释学的历史还原方法,探讨了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的深层诠释方法;总结出章氏所揭示的经——传诠释结构的四种类型,展示了章氏剥离经、传关系的理论依据及其创造性诠释成果的意义,并通过与《公羊传》诠释方法的对比,指明章氏诠释方法对历史事实本身的严格要求;最后,试图通过章氏本人的学行履历探讨其诠释思想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5.
八股文不管是在我们的常识教育中还是在文学教育中都处于缺位状态;早在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就提出要理解新文学先了解八股文这一很有洞见的观点;重新认识八股文,有助于我们重构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许多学生对写作有一种恐惧心理。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应该从源头抓起,要让孩子们快乐地接触习作,让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轻松地踏稳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唐顺之作为一名笃诚的心学家、理学家,势必会从思想价值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同时他又是一个优秀的八股文名家、古文评点家,有时又会摆脱心学和理学的思维模式,从文学自身的角度考量创作。受此多重身份的复合影响,唐顺之对道学气息浓厚而艺术性较差的曾巩散文进行评价时,就显得颇为矛盾:既认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南丰”,又以为曾巩散文法度平实,缺少变化,只能居于唐宋八家之末。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小说底层写作中存在着单极化审美取向:重物质、崇苦难、崇恶。这无法达到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的审美目标;不符合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从文学的本质和价值来看,这样的写作无法产生一种超越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朝是八股文与小说共同繁荣的时期,八股文作者在不断接触、阅读甚至创作小说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将小说因素融入八股文,并形成了游戏八股文一类。由于八股文作者的创作态度不同,存在无意渗透小说要素和以游戏态度写作八股文的区别,使游戏八股文蕴含的意旨和趣味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成熟的文章样式,传统文章学成为《聊斋志异》效仿的典范。八股文"起承转合"的文法对《聊斋志异》叙事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蒲松龄所接受的八股文训练,有助于他提高结构叙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