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象的步态:印度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健 《今日南国》2008,(6):50-53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印度领土广阔,人口众多,服饰色彩斑斓,女性婀娜多姿,男性刚毅深沉。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印度的早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新旧德里风格完全不同,泰姬陵的伊斯兰教色彩浓重。瓦拉纳西恒河沿岸是印度佛教胜地;印度电影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两亩地》、《流浪者》和《魂归故里》等电影是传世经典:印度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软件设计师;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正在称赞印度有个全球知名的宝莱坞,印度的媒体正在报道中国电影产业五年后就会超过印度和日本。《印度时报》报道说,2010年中国国产电影的出产总数高达500部,电影产业票房收入达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看过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吗?影片中的歌舞是不是让你觉得眼前一亮?导演丹尼·波尔在谈到影片时曾说:"孟买的精神就是歌舞。"印度舞蹈历史悠久,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和纯洁、无私的爱,舞者靠手指、手臂、眼睛、五官和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相似文献   

4.
应刘道玉校长邀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著名的亚里士多德学者彼德森教授和西东堂大学的印度及东方思想史学家法兰柏高斯基教授来我校哲学系做了《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论印度佛教》、《论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异同》以及西方思想能从东方文明中学到什么?》等四场学术报告。其中,《西方思想能从东方文明中学到什么?》是由两人以对话形式合讲的,它是全部讲演的总结和概括,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参  相似文献   

5.
《印度往事》的文化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往事》是一部具有创新意识的印度电影。它选用体育竞赛作为叙事载体,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重大主题,承载了多层次文化涵义。影片把尖锐的民族矛盾的解决框架在体育规则中去处理,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叙事语言来表达民族意识。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观照出多元的文化精神、价值和意识形态,并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历史反思。在《印度往事》中,歌舞艺术已构成影片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认识《音乐之声》,是从曾获得6项奥斯卡电影奖的同名电影开始的。事实上,由于同名电影在国内的上映,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听着《音乐之声》的音乐长大的。半个世纪以来,《音乐之声》经典插曲《雪绒花》、《哆来眯》和《孤独的牧羊人》引发的共鸣从未消失过。那么,电影与原版音乐剧究竟有何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国语 《新天地》2011,(2):28-29
2010年岁末的电影市场,纷繁热闹为历年之最。仅以贺岁片而论,便有《赵氏孤儿》、《大笑江湖》、《非诚勿扰2》和《让子弹飞》等四部,谁是票房市场老大?观众似乎更看好由姜文执导、投资2亿元的《让子弹飞》。这部雄性巨制的电影,阳刚之源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马识途老人,因为《让子弹飞》的剧本改编自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品作为文化和思想的载体,能够有效传播各类思想和认知。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电影中女性主义思想也愈发显现。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曾在中国一度热播,该片着力凸显女性主义,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有学者评论称,影片中的父亲马哈维亚无情地逼迫女儿走摔跤之路是男权制的表现,但通过对女性主义的形式和相关理论的探讨,分析电影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发现吉塔和巴比塔身上到处显露着女性主义色彩,她们坚持摔跤生涯是其主观认同和选择的结果,父亲更多扮演的是因材施教的引导者而非父权至上的决策者。影片体现了真正的女性主义思想,这对印度甚至全球女性解放事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丁磊 《金陵瞭望》2011,(18):85-85
《最爱》确实不是顾长卫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但却是顾长卫拍的最可看的一部电影,蛰伏4年,顾导演以《孔雀》和《立春》的腔调包装了朴实而华丽的《最爱》。  相似文献   

10.
许亚洲 《金陵瞭望》2006,(21):48-50
今年随着“俄罗斯年”活动在国内不断走向深入,使我想起了许多曾经在中国盛极一时的俄苏老电影和老歌曲。电影《夏伯阳》、《彼得大帝》、《列宁在一九一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里黎明静悄悄》,电影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民歌如《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把人门带入了如歌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极富电影特征。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及大量且独特的电影画面技巧使之成为西方经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电影化理论为基础,以同名电影《愤怒的葡萄》为参考,分析该小说中的电影元素,尤其是视觉艺术特征,并认为他的以《愤怒的葡萄》为典型的“电影小说”具有鲜明的视觉造型性,类似于电影中的全景、中景和特写。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新千年伊始,如何总结过去的百年历史遗产?如何判断当前的世界格局?如何展望与预测21世纪世界的发展趋势,这些都是未来学所要涉及的话题。最近,西安出版社推出的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郭欣根教授的新作——《21世纪世界大国发展趋势》(下简称《趋势》)一书为我们做出了科学的回答。该书由10章构成,21万字,着重分析了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日本、中国等六大政治实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依据相关史料探析了唐朝与印度的乐舞交流情况。唐朝与印度在乐舞方面互有交流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乐舞作品和乐器两个方面。在乐舞作品方面,唐朝的《秦王破阵乐》和“击瓯”等音乐节目都曾传入了印度,而印度的《霓裳羽衣曲》、《菩萨蛮》、《南天竺》、《望月婆罗门》、《苏合香》、印度七调等也曾传入唐朝,并对中国乐舞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乐器方面,印度的凤首箜篌、五弦琵琶、铜钹、答腊鼓、都昙鼓、毛员鼓等也都传入到了唐朝。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印度电影的繁荣逐渐引起学界关注,针对主流商业电影叙事及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较多,而相对电影类型中的女性电影关注较少。本文选择两次印度电影新浪潮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探讨当代多元文化视野下印度女性电影的发展历程与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之间,电影行业尤其蓬勃,《阿凡达》、《变形金刚》、《2012》到《建国大业》、《风声》让人眼花缭乱。当越来越多的受众被电影"围城",电影本身的媒介价值就会大幅提升。于是,一时间电影营销风声水起,跟进者趋之若鹜。企业与电影的合作形式虽然不断变化,但是在电影营销的大跃进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相似文献   

16.
迦梨陀娑是中古印度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他的创作不仅代表了印度梵语文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印度的莎士比亚”。18世纪起,西方梵语学者逐步介绍和翻译了他的作品。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推荐他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全世界举行了他的1500周年的纪念和研究活动。虽然算在迦梨陀娑名下的作品有二十部甚至四十部之多,但一般认为真正属于这位诗人的共有诗作四部,剧本三部。它们是长诗《罗怙世系》、《鸠摩罗出世》和《云使》,以及抒情小诗《四令之环》(六季杂咏),其中《云使》是一…  相似文献   

17.
去年底,就在"中国廊桥之乡"花落泰顺、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列入世界亟需保护的非遗行列之时,一部与泰顺廊桥有关的电影故事片《廊桥1937》在泗溪镇北涧桥边开拍。据悉,电影《廊桥1937》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以廊桥为题材的电影,它是一部反映泰顺县革命年代发生在廊桥上的一部爱情故事影片。创作人员为什么会选择泰顺古廊桥为拍摄主题?泰顺县还有哪些廊桥和古民居会在电影中亮相?1月22日,《廊桥1937》的编剧,温州电视台编导倪维行说:"十五年前,当我们第一次拍摄泰顺廊桥的时候,就已经梦想哪一天在这里拍一部电影,今天可以说是十五年梦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儿童电影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首先,极左时期那种单纯教化式的儿童电影销声匿迹了。一批儿童电影,例如《候补队员》、《赛虎》、《月光下的小屋》、《鸽子迷的奇遇》、《少年彭德怀》、《姣姣小姐》、《小刺猬奏鸣曲》、《豆蔻年华》、《霹雳贝贝》、《我只流三次泪》、《大气层消失》、《虾仔擒盗记》、《菱角将军》、《多梦时节》等,有的参加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得大奖,有的在国内获得金鸡奖特别奖,“小红花”奖,受到国内外孩子们的好评。与此同时,一批儿童电影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儿童电影美学特征的探讨。什么是儿童电影?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国内外电影界一直没有定论。由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美国影片,风靡全球,可是它不算儿童片。我国的《西游记》,作者恐怕不是为孩子而写,然而却受到孩子们的衷心热爱。苏联有一批优秀影片,是以儿童为主角,并用儿童的视点看世界、社会、战争,例如《伊万的童年》、《幼儿园》、《我不愿长大》、《自己去看》,还有《丑八怪》、  相似文献   

19.
印度民族是宗教思想和宗教意识极其强烈的民族,其文化心态和文学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性的,印度教尊奉的《吠陀》、《奥义书》和《薄迦梵歌》、《摩奴法典》等圣典,其本身即是印度民族文学体系中的精华所在;印度教信仰的三大主神为印度文学提供了恒定的主题;印度教的“三界”观念与印度文学创作中的空间模式密契吻合,印度教作为印度文化体系的思想核心,对印度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电影《花样年华》和《外出》同为婚外恋题材电影,虽拍摄时间和国籍不同,但从诸多艺术手法上都突出呈现了婚姻中的“受害者”面对爱人背叛所表现的极度压抑节制的心理特征,显示出“异曲同工”的艺术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