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身处法外空间的情谊行为由于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失衡而进入法律规制的范畴,但此转化之过程需借助一定方式加以认定。利益衡量作为案件裁判中司法人员进行价值判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最佳选择。通过利益衡量机制找到社会普遍接受的平衡点,化解情谊侵权关系中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并使各方利益得以复位,不仅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同时亦在一定程度上为保障当事人权益、促进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网络广告屏蔽在司法实践中一直被法院定性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了过于偏向网络广告发布方利益、忽视消费者和屏蔽软件提供方利益的裁判结果。这是因为对网络广告屏蔽行为加以定性的过程中,利益衡量方法的适用发生了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在于,利益衡量基本标准缺失,利益衡量理念存在滞后,利益衡量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因此,需要改进利益衡量方法的适用,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设置更具体的衡量指标,平衡网络广告发布方、消费者和屏蔽软件提供方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不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消费者的利益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兴权利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法理正当性或现实共识基础但缺乏直接明确法律依据的新兴利益形态及其诉求。基于类型化思维,新兴利益诉求向新兴权利转化的司法过程可分为“权利确认”“权利定型”“权利论证”等三个存在逻辑递进关系的环节。新兴权利司法困境的应对与法律方法的运用存在密切关联,法律方法运用不当会对新兴权利类案件的裁判实践造成诸多消极影响。完善法律发现、利益衡量、法律解释、法律修辞与法律论证等法律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司法在促进新兴权利法治化进程中的价值和功用。  相似文献   

4.
司法裁判中一般以法律规则为依据,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规则失灵情形不断出现,此时应有法律原则适用之余地.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前述观点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利益衡量是法律原则适用的中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利益衡量可细化为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5.
应松年 《21世纪》2013,(8):26-26
公正的司法,因其能够带来公众对法律普遍的内心确信,对司法裁判的尊重和服从,从而使守法变成自觉行动,使法治有了保障。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化解社会矛盾,离不开司法公正。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相当程度上都要依赖公正司法,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司法本身,也需通过公正裁判,  相似文献   

6.
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义,是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标尺,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方法。和谐是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利益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应该确立社会主义利益和谐的价值向度。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化解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利益观念导向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冲突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法律特征可概括为法治、公正、稳定和权威。司法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定位应当是实现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是实现社会真正和谐以及司法公正的必然选择;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体制条件;较高的司法人员综合素质和合理的司法机关内部审判机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础条件。以公正促和谐,既要以先进理念引领司法实践、以程序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更要以实体裁判公正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对于意思表示错误的规范与处理,涉及表意人意志保护与交易安全维护的利益衡量.合理规定其基本样态,在赋予表意人撤销权同时加以必要限制,是各国或有关地区有关民事制度的基本思路.借鉴他国或地区有关立法或司法经验,把握该制度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将利于我国司法的统一以及民事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利益衡量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裁判方法,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运用利益衡量方法,能为类案提供某种客观的标准,实现“同案同判”。目前,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运用利益衡量方法在平衡具体利益、逻辑步骤与操作方法等方面有着详细的阐述,可为司法活动提供审判的模板。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运用利益衡量方法具有合理解释法律、解决法律冲突、弥补法律漏洞等功能。但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运用利益衡量方法时存在宏观思维定位缺失、利益标准不清晰等要素缺陷、说理不充分和异议表达制度有瑕疵的说理缺陷等。为此,未来发布的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应在明确利益衡量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利益衡量要素、加强判决文书中利益衡量的说理等,为规范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的利益衡量作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法官的裁判模式分为逻辑推理模式和价值衡量模式.逻辑推理模式要求法官严格按照三段论形式进行裁判,其中理性因素占主导地位.而价值衡量模式须考虑与案件相关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价值观念等,其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法官的非理性因素.逻辑推理模式和价值衡量模式在司法适用中是相互结合的.法官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影响着法官的裁判行为和司法进程.要使法官的非理性因素在审判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加以引导和规制.  相似文献   

11.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利益结构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分配体制,把公民的利益的表达纳入体制内,变静态稳定为动态稳定,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障.维稳不是要完全消除利益矛盾和冲突,而是要设立规则,为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化渠道与方式,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由于海洋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海洋利益相关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加剧。区域海洋管理过程实际上也是区域利益相关者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如何有效构建区域海洋管理机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的合理平衡和治理,是当前区域海洋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确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层次、明确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法律适用、调整公共政策、协调区域政府间的利益关系等方法展开。  相似文献   

13.
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本质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冲突是科学研究中普遍而且严重的问题,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人类的社会公众、群体及个人利益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探讨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科学知识背后的社会利益与科学家的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着矛盾,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要求与人类认识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因而,对可能给科学认识带来偏见的利益作必要的调整或监督是控制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利益多元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多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多元利益之间在竞争、冲突和妥协过程中使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诸多领域达到和谐状态。其中,经济利益多元通过孕育平等、自由与诚信的市场机制,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和谐;政治利益多元通过生成真正的公共意志,构建民主与法治的和谐政治秩序;文化多元通过不同文化价值和文化类型的冲突与妥协,推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良性互动和发展,促成文化秩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城市化的进展并不顺利,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这种情况与户口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文章提出,与计划经济时期比较,现在的户口制度已经有着实质的不同,不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的分配手段,而是体现了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并造成了社会的巨大裂痕。改革户口制度出发点应当是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体现平等原则、实现劳动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内容: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村因要素市场化与利益集聚不断冲击着原有的乡村治理体制,基层治理中呈现的“内卷化”与合法性危机成为主要问题。然而农村社区治理主体所产生的变异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治理矛盾和冲突,其原因在于“富人治村”或者说灰色力量的渗透是有其村庄治理的运作策略,他们的行动策略也会构建一定的治理结构。富人和灰色力量通过利益网络化的策略进入村庄治理结构,在获得村庄治理主体位置的时候又反过来通过利益网络支配村庄治理格局。利益网络化运作是一种双向流动的过程,既是富人得以维持其地位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他们得以支配村庄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穆斯林特色食品”所包含的“清真”与“特色”,既有统一性,也有内在矛盾,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至于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则必须通过加强清真立法来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利益分化、利益冲突现象日益严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化解各种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包括利益引导机制、利益协调表达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在内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以利益机制为驱动力的经济组织方式,支持并保护人们的功利行为。但在现实中,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有时却超过了一切道德的界限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出现了唯利主义的行为,这些严重破坏和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看待功利,对于我们构建当代中国的社会公正理论,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其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利益与民族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利益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社会转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新的民族利益要求凸显,民族利益矛盾增加,少数民族利益意识增强。妥善处理民族利益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建构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协调民族利益冲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发展是满足民族利益需求,化解民族利益矛盾的基础;加强法治建设是协调民族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利益观,是解决民族利益问题的重要保障;打击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利益矛盾的破坏活动,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