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随着冷战的终结,在当今国际关系领域里集团型的意识形态抗衡正趋于弱化,但在特定区域,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比重仍在强化。由于战后经济的高度发展,各国之间的交互渗透逐步加深,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也将进一步受到削弱,而从关系组合看,第三世界力量已开始分化。目前,国际社会已逐渐形成通过联合国实施各种干预措施来处理问题的程序与规范,呈现出一种大安全概念,包容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和全球性社会问题,但这个机制仍存在着不公正的因素并潜伏着危机。  相似文献   

2.
后冷战时代印度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影响印度外交政策的诸多因素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1.印苏(俄)特殊关系不复存在 长期以来,印度利用美苏之间的战略对峙,与前苏联建立了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安全领域的特殊关系。苏联把印度视为它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最亲密盟友和推行亚洲政策的基石,印度则把苏联看作是其安全战略的可靠后盾和外交政策的有力支柱。1971年两国签订的《印苏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和美苏两极对抗时代的相继结束,促使世界各国的战略构想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变化与发展过程;美国的亚太战略究竟向何处去,应该说是这种发展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偷袭珍珠港引起美国在亚洲的卷入,打开了它在该地区不断扩张势力范围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不仅与日本、南朝鲜、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一系列亚太国家签定了各种名目的所谓“安全条约”,而且公然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参加了朝鲜和越南战争,最终在亚洲筑起了一道反共的围墙。在过去40年中,虽然这堵墙的大部分已经倒塌,有的甚至反过来成了套在美国脖子上的绞索,但它的最重要环节的基础在冷战结束前仍然是相当牢固的。然而今天,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选择却不象二战后那么乐观了。  相似文献   

4.
后冷战时代,打着变革旗帜上台的奥巴马政府,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能否超越意识形态的蕃蓠,更加务实,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现实问题.通过对二战后美国外交的历史考察可见,追求美国式的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及美国式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一直是美国外交的关注重点,无论冷战时的遏制政策、冷战后的克林顿主义、布什主义都无不如此.通过对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外交超越意识形态的一些障碍性因素的剖析,期望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着眼于国家利益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只能是一种理想而非现实.  相似文献   

5.
观看《谍影重重3》的过程完全是一次身心全面进入兴奋状态的享受,快节奏、碎剪辑、变幻莫测的视点、力求还原事态进程的晃动镜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眩晕,因为贯穿"伯恩三部曲"的高度聚焦的叙事原动力——寻找缺失的身份和记忆——已然把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地整合进了一个个紧张场面的衔接流程之中,并通过被强化的"伯恩气质"——孤  相似文献   

6.
冷战的结束是澳大利亚中国观转变的分水岭。冷战结束前,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澳大利亚将共产主义中国视为防范对象;冷战结束后,受经贸实惠的驱动,澳大利亚将崛起的中国视为战略伙伴。随着澳中关系的深化,中国威胁论在澳大利亚国内饱受质疑,中国机遇论则被广泛接受。在后冷战时代,澳大利亚的中国观具有显著的功利性、摇摆性和独立性特征。鉴于澳中之间已经形成复合相互依赖,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崛起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总体而言,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信任在增加,防范在降低,并且信任大于防范。  相似文献   

7.
海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进入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战略海权观、合作海权观、复合海权观、经济海权观和海洋国土观。作为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发展的产物,航空母舰已经进入中国海军的战斗序列。航空母舰的服役将反作用于海权观念,大大增强中国海权的物质基础。本文将就中国海权与航空母舰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海权论作为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一直随着国际社会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而与时俱进.随着新军事变革在全球的蓬勃发展,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战略学派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本文将从新军事变革的角度论证海权论已从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转变.作为机械化战争时代的产物,冷战时代的海权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国家经略海洋的需要.信息化的时代需要信息化的海权,即后冷战时代海权.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出现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丰富和发展了海权论.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全球治理出现多元化、碎片化和风险化态势,由霸权国家主导设计的单中心全球治理制度存在价值、程序、结构和效率等方面的内在缺陷,难以有效应对全球治理的新挑战,导致全球治理失灵。全球化深刻改变了治理主体与客体,重塑了治理权力和治理思维,为全球治理制度变迁提供了持续动力,去中心化成为今后全球治理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趋势。全球治理制度变革应该要与时俱进,转变陈旧观念,倡导民主治理,限制霸权边界,培育全球市民社会,重塑全球治理网络,增强全球治理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的美国缺乏一项明确的长期外交战略。美国外交决策的彷徨犹豫和前后矛盾,固然有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等方面的国际原因,但本文强调的是其国内根源。美国总统和国会的外交决断能力减弱,参与外交决策的政府机关和影响决策的利益集团越来越多,造成了决策机制的混乱。主张经济优先、安全优先或人权考虑的观点相互抵触,反映了外交思想的混乱。同时,美国国内价值观念、种族关系、社会关注点。国民凝聚力的变化,也对外交思想产生了冲击。然而根据美国政治观念、现实利益以及全球政治变化,本文仍对美国外交的未来走向做出了一些基本估计。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由于安全、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中国开始缓慢而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并将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其战略目标。作为中国周边四大海域中面积最为辽阔的南海是中国发展海权的重点区域。区域外大国美国出于霸权护持、地缘战略以及军事等各方面的考虑,在南海问题上加强了对中国发展海权的制约。鉴于南海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且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其资源、航运价值以及军事价值对中国的发展不可或缺,中国必须对此进行反制。中美南海海权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霸权国进行控制与新兴大国进行反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后冷战时代联合国人权活动的特点、争议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联合国人权活动的范围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保障人权活动的深入。但联合国人权活动仍存在许多争议和难题 ,比如政治性因素占主导地位 ,国际人权保障与国内人权保障之间不能有效协调 ,联合国人权公约的执行同主权国家多样化的自主选择存在矛盾 ,强权政治的干扰等等。联合国人权活动的效果取决于这些矛盾的协调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和苏联崩溃已经引发了一场从根本上重新研究世界政治和美国对外政策的热潮。正在学者、实际工作者和政治家们中间展开的这场争论,包括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极大区别的分析层次:一个涉及国际关系的性质,另一个则与美国在这种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相关。这种讨论已经提出了大量分析意见和方案,然而,伴随这样的政策争论还同时出现了对世界形势的错误理解,因此,重新思考一下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性质似乎尤为重要。如果不以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的世界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论1945年以后时代的各种确定因素今天已经看不到了,特别是就两个方面而论:一是美国作为最有效的生产者和最繁荣的国家,它曾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处于统治地位,但是今天,这样的情况已经消失了;二是形成国家间相互关系之基础的美苏全面对抗的“冷战”局面已经化为乌有,的确,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为了认识由此而产生的各种预兆,历史上有三个相关的时代值得予以考虑:1945—1990年美国称霸的时代;1789—1989年自由主义作为资  相似文献   

15.
在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欧原有的民族主义发生了变化。笔者试图运用后民族主义来概括这种呈现新动态的民族主义,而分析传统的西欧民族主义如何向后民族主义过渡是考察后民族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本文以事实为例证,重点考察了一体化视角下的西欧存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从而论证西欧后民族主义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6.
17.
冷战后的世界和平建设〔印〕J.P.霍尔德伦冷战后世界核战争的阴影逐步消退,但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高枕无忧。现在引起我们注意的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成千上万的核武器配置在各种待用状态下。其主要的拥有者为美国和俄国,还有几百种分布在“中级”的和未加...  相似文献   

18.
巴基斯坦地处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汇处,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这一地理位置容易使其遭外部攻击,国内安全稳定也易受外部世界各种变化的影响而出问题。巴基斯坦独立后,其国家安全战略及对外政策的制定主要基于地缘政治因素。冷战时期,巴基斯坦的地缘政治地位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巴基斯坦较成功地利用了它在美国西亚战略中的地缘优势,借助美国的力量与敌对大国印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的日本文化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后期,随着日本对大国地位的追求,日本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外交。1988年5月,竹下登首相在访问英国时提出“国际合作构想”。这一构想的三根重要支柱之一就是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①为了推进这一政策,还专门设立了以经团联会长平岩外四为主席的“国际文...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日本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世龙 《日本学刊》2003,69(5):23-38
今后十年日本外交战略的目标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繁荣 ,走向“普通国家”。日本为此将开展多边、双边外交 :(1)谋求从《联合国宪章》中删除“敌国条款” ,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加强日美欧合作 ;在东亚地区开展多边安全对话。 (2 )谋求把中国纳入国际体系并与中国开展安全对话 ;加强日美同盟 ,积蓄力量 ,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创造条件 ;努力解决北方领土的归属问题 ,实现与俄罗斯关系的完全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