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关于医药传教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国内外虽已有不少研究,但从个案入手并凸显特异性、地方性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首次以近代豫北加拿大长老会医药传教的史实与影响为例,在依据大量第一手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医药传教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行了专门具体的发掘,并从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的视角来诠释这种关联的原因以及医药传教的客观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从事旨在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设立教堂、吸收教徒等;间接传教是...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外国传教士在新疆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创办了一些文化教育事业和医药事业,以此作为促进传教事业发展的助推剂。虽然传教士创办文教医药事业的目的是借以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但在客观上也对新疆地区文教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柏格理(S.Pollard)在中国西南乌蒙山区的传教活动以1904年为界呈现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前期以城市汉族为主,传教艰难;后期以乡村苗族为主,发展迅猛。通过对柏格理两个阶段的传教方略、方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更好认识柏格理在乌蒙山区的传教运动及其对当地苗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喀什噶尔瑞典传教团是瑞典行道会派往中国传教的诸多传教组织之一.从1892年抵达喀什噶尔传教到1938年被盛世才驱逐,瑞典传教团在喀什噶尔进行传教和社会慈善活动近半个世纪.在喀什噶尔建立印刷所,印刷大量宗教宣传册以及卫生、教育和实用技术方面的印刷物,是其重要的社会活动,这些宗教和世俗印刷品对当地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清廷禁教政策、朝野的华夷观与民众对基督教普遍冷漠,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在华宣教举步维艰。他们在探索对华传教方法的过程中,认知教育活动能有助于推进传教事业。其教育活动始于南洋英华书院,后经马礼逊学校十多年成功运作,逐渐形成以西式教育模式"改造中国"的基本思路,开创了在华教会教育的历史,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基督教对华传教战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传教士为中心、建立传教机构管理和资助下的教会、雇佣本地助手从事传教活动的旧模式被否定,建立自立和本色化教会的新理论逐渐形成.这种由西方传教理论家和来华传教士发展起来的理论,主张中国教会应走向自养、自治、自传之路,建立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相融合的本色教会.在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来华传教士通过教会合一运动、向中国教会移交传教事业等行动,将新的传教理论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传教士在阿拉善旗的传教活动获得很大进展。传教士的成功在于其传教方法得当。教会的传教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地方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在湖南的传播及其慈善活动是近代湖湘文化和中国基督教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基督教为了在民风强悍的湖南传教,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开展社会事工间接传教,这包括教会教育和医疗、灾赈、育婴慈幼等慈善事业.这些慈善活动为湖南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较大推动的作用,有助于湖南近代化的进程,也是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潮为背景,以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政治、文化、教育活动为主线,着重考察了国民性问题在其传教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并对他们采取的“西艺──西知─—西政”和“由上而下”两条各有特色的开民智路线作了探讨。尽管其活动主旨在于传教本身,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具有警醒奋起和变化民质的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传斌 《南都学坛》2003,23(1):34-38
1 8 8 6年中华博医会成立后 ,教会医疗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华博医会初期 ( 1 886- 1 90 1年 ) ,教会医疗事业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不断拓展。它不仅在沿海得到加强 ,而且在内地也得到较快发展。不过 ,1 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给教会医疗事业以沉重打击。总体而言 ,这一时期的教会医疗事业与中国社会的冲突有减少的趋势 ,并在文化交流和社会慈善等方面起了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在近代传入河南后,为了扩大传教效果采取了多种传教方法,主要有中心开花式、教职人员本土化、巡回传教、聚会讲道以及行医传教等模式。但由于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中国传统文化强大排斥力的影响,传教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晚清(1840—1911)生物学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是西方近代兴起的生物学与医学的大量引进:吴其濬编著《植物名实图考》,李善兰翻译《植物学》,严复编译《天演论》,西方教会开办医院与传教医师接踵来华,英国传教医师合信编译《全体新论》与西方医书络绎传入,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开创医学事业,以及教会大学培养西医人才等,使西方生物学与医学在中国开始扎根并迅速发展,特别是《天演论》的翻译和流传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传斌 《南都学坛》2005,25(4):27-30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在华诸多传教方式中的一种。在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医学传教对近代中国外交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医学传教士充任本国领事和外交官,有的以客卿身份参与外交,有的则积极对外交施加影响,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对近代中国外交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民国时期,由于教会医疗事业的本土化、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等原因,医学传教对民国对外交涉只有微弱的影响,仅表现为有限的个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医学院 --夏葛医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所女子医学院,夏葛医学院对于中国女子医学(包括护理学)的发展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直接促进了广州地区西医学和女性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出于传教之目的,兴办教育、创建医疗卫生机构、举办社会福利成为基督教传教主要教务活动。在近代陕北地区,基督教事业尽管数量有限,对于陕北社会却有着特殊而深远的影响,为封闭落后的陕北地区带来新的理念,为近代陕北地区社会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近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是基督教宣教活动最典型的区域之一,这与清末民初基督教传教士在少数民族中的成功宣教活动有关。英国传教士柏格理是基督教传教士在西南宣教活动的典型个案,作为基督教循道公会著名传教士之一,他在川滇黔边的苗族地区,积极创制苗族文字、开办教会学校并为苗民伸张正义,使得其传教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8.
詹姆士·理雅各既是一名成功的译者,也是一名虔诚的传教士。作为译者,他曾饱受质疑、压力重重但却执着专注;作为传教士,他力尽艰险、遭到误解却坚守信仰。他在翻译与传教的双轨上并列前行,却又努力寻找交叉点——翻译为传教所用,译者身份服务于传教士身份。  相似文献   

19.
近代烟台教会学校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代烟台教会学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用辩证的观点剖析了教会学校的特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慨况,指出烟台开埠后西方传教士开设学校的情况。第二部分论证了教会学校的特点。指出其办学宗旨是宣传宗教;在教学上引进西方学制;提倡女子教育;注重专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第三部分论述了教会学校对烟台社会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其有别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对烟台民众意识的启发起了积极作用。但不能因为教会学校的某些积极作用而否认其殖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