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58年MM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决策的基石,在此基础之上,西方财务管理学家不断完善和修正最优资本结构的理论并证明了企业融资偏好的顺序。本文通过对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分析,揭示出目前我国企业在融资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成因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合理确定资本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1958年MM理论诞生起,利用资本结构对企业管理的多个领域进行研究的研究的方法也快速得到发展,而资本结构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不容置疑的是,资本结构能对公司业绩和企业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2010-2012年资本市场的变化为研究背景,以存在公允价值变动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数据对其资本结构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其资本结构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spas软件对其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得出正相关的结论,最后在对检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资本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企业资本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借鉴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资本结构研究的发展,提取了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几个敏感因素(资本结构、净资产收益率、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企业资本增值保值、利息的偿还能力),通过运筹学中的目标规划这一研究工具,规划这些敏感因素,得到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模型,从而服务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几何布朗运动不能反映复杂经济背景下的资产价值动态,本文以双指数跳扩散过程作为资产价值过程来研究公司证券定价和最优资本结构问题。本文主要结果是:运用均衡定价的方法给出了公司证券的定价并获得了公司资本价值的解析解。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揭示了跳风险对企业资本价值、最优资本结构、收益率差价等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与几何布朗运动相比,跳风险降低了公司价值和债券价值以及公司最优杠杆率,同时增加了债券的收益率差价和股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不断加大,如何实现打破刚性兑付与防范银行风险之间的平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助银行股权和负债的“期权的期权”特性,将刚性兑付嵌入到银行资本结构决策和违约风险测度中,研究了资本结构固定和可调整两种情形下刚性兑付强度与银行违约风险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基于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的资本监管对刚性兑付下银行风险的抑制效应,以期为防范打破刚性兑付可能引发的银行风险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资本结构固定时,银行违约风险与刚性兑付强度负相关;当资本结构可调整时,随着刚性兑付强度减弱,银行最优负债水平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则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倒U”型趋势;基于标准法的资本监管可以有效抑制银行在资本结构决策时的道德风险,降低打破刚性兑付过程中的违约风险,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资本监管要求会因刚性兑付下国企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入新的融资工具或有可转换证券(CCS),应用最优控制和最优停时理论、分析基于实物期权视角下的公司最优投融资决策问题,计算了公司各证券价值、有限期破产概率及公司最优资本结构,获得代理成本为零的一个充分条件。数值仿真及静态比较分析表明:CCS作为融资工具能够降低投资项目破产风险和普通债券的收益率差价,能够显著增加实物期权的价值,促使管理者提前投资,且显著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8年,美国著名财务管理学家莫迪格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和米勒(Merton Miller)发表了《资本结构、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深入探讨了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著名的MM理论,奠定了现在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还没有提出一个公认的或统一的决定资本结构因素的结论。本文将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资本结构优化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方差分析的资本结构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统计学原理与风险决策分析方法,提出了资本结构决策新的方差分析方法和矩阵模型.与原有的基于概率分析的方法比较,本文建立的模型方法克服和舍弃了模糊性和难操作性,有效地权衡了风险与收益,使资本结构决策模型更富可操作性和广泛适用性,能够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决策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房地产行业资本密集型的特点,资金一直是影响房地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资本结构和最优资本结构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运营模式、资本结构优化具体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动态最优资本结构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财务经济学"五力模型"理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动态最优资本结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动态资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其财务风险(价值耗散)的优化。具有动态资本结构的中国上市公司享有财务战略竞争优势,体现在这些企业总体上可以在与市场相同的营业总收入增长率的情况下,能够长期同时实现企业净利润、企业规模和企业经营性现金创造能力的更高累计增长水平;并且具有动态资本结构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呈反比例关系,从而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企业长期选择较低负债比率的缘故。采用2002-2011年在我国A股市场上交易的99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带息债务与投入资本比"为资本结构形式,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动态资本结构区间为24%-40%,其中理想最优资本结构为30%,然而多数中国上市公司没有合理选择目标资本结构从而影响了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双向资金占用与上市公司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资金占用不仅是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源,也有上市公司占用控股集团资金的情况,即双向资金占用。前者是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而后者可以理解为控股股东支持上市公司的一种方式。资金占用可视为一种融资手段,是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一种形式。本文研究发现,关联方应收项目(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会抑制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规模,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而上市公司对关联方的应付项目相当于获得了成本很低的资金,起到补充投资活动现金流的作用,促进了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规模,提高了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相似文献   

12.
论资本观念与会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经济时代有不同的资本观念,而不同资本观念决定企业权利安排,进而决定会计行为。文章论述了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虚拟资本、无形资本、知识资本的特点及相应会计特征。在理清资本观念发展脉络基础上,提出企业应注重非物质形式资本与物质形式资本之间的转化性。最后认为,资本观念发展要求会计理论必须拓展传统资本保全理论和加强增值会计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企业知识资本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知识管理的基础概念,本文提出了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模式及其运作,认为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知识管理的平台系统,重点突出企业内部知识资本的开发管理,以此作为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核心层面,增加核心层面的企业知识资本更新与增值的关键途径,即知识资本输出投资增值层面与外部知识资本整合输入层面。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尝试给出一种三层面结构的企业知识资本管理模型,包括设立知识资本管理部或CKO,企业内部知识资本的开发与管理,成立知识资本管理顾问公司,推广促进企业知识资本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现代资本市场体系下的保险资金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保险资金的构成,接着对保险资金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当前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对当前保险资金运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Expansion decisions by corporate managements are importantly influenced by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firm's cost of capital and especially the cost of common equity. Their decision making is then influenced by the common perception that new issues of common stock are more costly than retained earnings because of the flotation costs inherent in new issues. Thus a rate of expansion that requires new issues is downgraded in decision mak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how that in actuality new issues of common equity may be less costly than retained earnings. Thus different decision-making implications are clearly involved.  相似文献   

16.
智力资本对我国运营最佳公司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通过采用VAIC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2003年度运营最佳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物质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构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也有正向的贡献,但在统计上不十分显著,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替代效应"的分析,本文以金字塔结构复杂性衡量内部资本市场规模,采用2005年我国270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金字塔结构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字塔结构复杂性与上市公司全部非银行借款率、短期非银行借款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金字塔结构越复杂,上市公司越倾向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提供的非银行借款。研究结论从"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替代效应"角度解释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广泛隶属于金字塔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constant growth model and perceived finance theory, the cost of new external equity exceeds the cost of retained earnings due to flotation costs and underpricing. Carlson and Dietz [1] have recently argued that the constant growth model is operationally inadequate whenever the net proceeds from the issuance of a new share differ from book value. Specifically, they contend that the cost of new external equity is less than the cost of retained earnings whenever the net proceeds from a new share exceed book value. We show that these conclusions stem from an error in interpretation and therefore that the constant growth model is valid regardl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prices and book value.  相似文献   

19.
对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概念,并且以其为理论基点对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的模型进行了构思和设计,最后将该模型在一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应用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实际上体现在企业的剩余(利润)超过以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那部分利润额,而这一部分利润额就是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对人力资本经营业绩考核来确定最终的贡献分配额度。  相似文献   

20.
Businesses operating under inflationary conditions need capital-budgeting models that help them judge the adequacy of returns on their investments and also allow them to keep capital intact by considering the erosive effects of inflation.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omputes a modified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if cash inflows from a project are divided between earnings and recovery of capital, total recovery equals that amount which the capital-budgeting concept adopted by the business specifies (such as the original investment in constant dollars or its replacement cost). Under this model, a project should be accepted only if this computed rate equals or exceeds a hurdle rate that consists of the inflation-free rate of return plus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on such a return. Other modifications to the IRR model suggested in the literature do not completely satisfy the objective of capital budgeting under inflationar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