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平直的思考历程,其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逻辑转换,形成了列宁自己独特的唯物辩证法新视界。这也是关于黑格尔哲学的总体评价问题的变化,以及列宁实践辩证法逻辑思路的最终确立。正是在此基础上,列宁在其研究的后期笔记中又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飞跃性认知成果,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他阅读完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后的几篇小结性札记中,本文仅就列  相似文献   

2.
在结束对黑格尔哲学的阅读之后,列宁集中地写下过三个思想小结,即<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以及<谈谈辩证法问题>.其一是读书小结,其二是对辩证法理论逻辑结构形成的再评估,其三是列宁自己关于学习辩证法和想要展开说明的一些思想心得.其中,分量最重的是<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因为这是列宁对自己全部读书活动的逻辑整体构析.  相似文献   

3.
前苏东学界意识形态构架下的"哲学笔记"研究中的逻辑缺环,将列宁前后期的思想绝对同质化,非历史地呈现列宁在"伯尔尼笔记"研读黑格尔辩证法的伪构境过程。张一兵凭借其构境论新方法清晰地呈现列宁哲学思想生成的非同质性,把列宁的哲学思想史界划为三个阶段,并指认"伯尔尼笔记"中列宁的两次重大思想飞跃,研判列宁经历了从他性理论镜像转入自主性阅读空间,彻底解构前苏东教条主义意识形态关于列宁哲学研究的假性构境场域。张一兵新文本解读方法——构境论,发挥了对列宁哲学思想发展史过程异质性的拟构境,为学界研究列宁哲学思想史提供了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把美学从感性的漩涡里解救出来,旗帜鲜明地喊出了"艺术哲学"的口号。在他看来,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他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命题出发,实现艺术美的"理想"之旨归,从而建构了其艺术哲学观的学理逻辑。沿着黑格尔艺术本质观的逻辑线索,可以对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5.
孔祥田 《北方论丛》2007,46(3):120-122
厘清杜威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视域”的转换是我们理解杜威政治哲学逻辑结构的必要前提。他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到建立新的“经验”哲学的思考路径,可以理解为从传统哲学所重点关注的“哲学家的问题”到“人的问题”的思考逻辑。这个问题视域的转换,是杜威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线索和总体逻辑结构。在解决了哲学问题视域论证的基础上,他才最终确立了其政治哲学研究核心问题:民主。因此,“哲学家的问题”和“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杜威政治哲学建立的“前问题”。  相似文献   

6.
凯文·安德森是一位美国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性研究》是其研究列宁哲学的代表作。该书着重发掘了列宁在1914—1915年的哲学转向,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发现”,并考察了这种哲学转向对列宁后期著作以及对卢卡奇、阿尔都塞、杜娜叶夫斯卡娅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列宁对黑格尔的重读的确构成了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就此而言,安德森的研究颇有意义。但安德森夸大了列宁思想的转变以及黑格尔辩证法对列宁后期著作的影响。安德森继承和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以黑格尔主义解读马克思—列宁哲学的理路,这对纠正机械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或许有一定意义,但如果想据此重新“发现”一个新的列宁,则显然是矫枉过正。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安德森作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固有的思维局限。  相似文献   

7.
<正> 1.“本体论”曾被我们认为是马克思以前所谓旧哲学的一个范畴。黑格尔哲学就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本体论体系。马克思自称为黑格尔的学生,可是,他没有简单地摹仿黑格尔再建造出一套唯物辩证法的本体论体系,当然更没有象黑格尔那样写出全面阐述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唯物辩证法逻辑学专著。后来,列宁也是如此,他留下了伟大的《哲学笔记》,却同样没有来得及写出一部哲学全书。  相似文献   

8.
列宁指出:“不能原封不动地应用黑格尔的逻辑;不能把它现成地搬来。要挑选出其中逻辑的(认识论的)成分,清除掉它的神秘观念:这还是一项巨大的工作。”本文的目的是:对黑格尔在他的名著《逻辑学》中所建立的逻辑体系作出一种新的解释。我们在本文中引入了一个新的逻辑范畴——历史概念集合,它是思维中一种特殊的概念系统,具有特殊的逻辑性质和逻辑规律。这种概念系统至今尚未被逻辑学界所注意。但是我们准备证明,黑格尔之所以提出了一套为传统形式逻辑所不能接受的奇特逻辑观点,就是因为他的逻辑理论,乃是建立在历史概念集合的特殊逻辑结构之上的。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围内,人们在责难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时,主要是说它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或者说它背离了恩格斯和列宁,这两个方面又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诚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社会历史发生深刻变动的时期,卢卡奇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也在发生激烈的震荡。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普遍忽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思想关系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黑格尔思想渊源时,过多地渲染了黑格尔的思想成分,表现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严重影响;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和实践观点时,与恩格斯、列宁的某些观点发生了分歧,表现出哲学上的某些重  相似文献   

10.
在列宁的理论著作中并不存在独立的《哲学笔记》一书,原先被认定《哲学笔记》不过是列宁在二十年间学习和研究哲学的摘录、札记、心得及阅读批注的文献汇集,其中的内容具有明显的理论性质级差。在这一文献汇集中,长期被忽略的内容是列宁所留下的多种读书批注,而这些批注,只是在文本构境的意义上才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构境法对列宁的这一似文本进行新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苏联学者关于列宁哲学思想的"计划构想论"的先验框架,探悉到列宁在接近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深刻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是绝对唯心主义者,否定性辩证法却使他敢于对历史作总体思考,对于历史运动作了"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马克思是"实践唯物主义者",实践辩证法使马克思走向历史深处,真正揭示了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根据这一根本特点,本文拟对黑格尔历史辩证法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以及二者关系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  相似文献   

12.
"总体"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的概念,更是理解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关键。黑格尔认为,一个真正的哲学体系应该是一个首尾相连的圆圈式的总体,"一种内容只是作为整体的环节,才得到其正确性的证明,在这个整体之外,则是毫无根据的假设或主观的确信。"本文从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哲学圆圈、具体概念、有限和无限等三个方面探讨黑格尔的总体观。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列宁带着建立科学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使命,以极大的热情精心研读了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并做了大量摘要.列宁除了着重研究黑格尔的辩证法外,对黑格尔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的天才思想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并试图通过对黑格尔"三者统一"思想的批判扬弃,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提供方法论指导.列宁的这一战略构想,在对存在论质量互变规律的摘要中,体现得十分集中和突出.关于事物的质与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在哲学史上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而黑格尔的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提出质转化为量和量转化为质的规律是一  相似文献   

14.
在<回到列宁>一书中,作者运用新近提出的文本解读方法--"思想构境论",对列宁"哲学笔记"中大量的"拟文本"进行了构境式的解读,从而拟现出列宁在研究黑格尔哲学过程中发生的多次重大思想转变和"逻辑异轨".作为一种新的文本研究方式,"思想构境论"何以实现对传统研究方法与结论的突破是本文的关注焦点.本文拟从作为思想研究对象的文本缘何退隐与凸显这一视角出发,来窥探"思想构境论"这一理论生产方式的特质.进而指出,该方法在强调解读构架的科学性的同时,更突显了解读构架与文本对象的辩证关系,从而告别了以还原或逼近客观性为旨归的旧式文本阅读观,走向了承认主观性与相对客观性的"创造性的生产"情境.  相似文献   

15.
下述定义长期以来一直是勿庸置疑的: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开创人;他引发了一场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方法为终结的哲学革命;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的、必然的思想联系。笔者无意否认康德对黑格尔的影响,但是把这种影响强调得过多,却无助于真正了解这两位伟大哲学家各自的哲学特点。事实上,康德对黑格尔的影响主要是反面的启发,即他提出了一些黑格尔不能容忍却又必须作为某种理论出发点的东西。因此,黑格尔对康德哲学更多地是进行批判和改造,而非继承和发扬。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在一些最主要的方面都有原则的区别,并且造成了迥然不同的哲学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黑格尔历史观中贯彻的原则。在他看来 ,哲学史发展过程和逻辑推演过程有着内在的同一性 ,即为“绝对精神”的自身发展的同一过程 ,认为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次序是相同的。不难发现他 ,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首先直接是“哲学史与逻辑的统一”,但他的“哲学史”是以逻辑形式体现历史本体发展过程的内容 ,换言之 ,“历史”是对世界发展史的一种哲学思考过程。当然 ,他所断言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是以逻辑为基础的 ,逻辑决定历史。基于语词自身的多义性及在不同哲学范式内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 列宁给我们留下的《哲学笔记》,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哲学遗产。这里,我们仅就列宁在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所作的一个批注加以探讨。这个批注是:“……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哲学笔记》第228页)。关于这个命题究竟是列宁的,还是列宁转述黑格尔的,以及这个命题的科学含意是什么,至今国内外哲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对这个命题的探讨,直接涉及到如何理解和继承列宁哲学遗产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关于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等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问题,同时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普烈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是他反对马赫主义斗争中形成的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的长篇论文。笔者发现,普烈汉诺夫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看法竟然也是两次转变说。这与后来的前苏东学界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从列宁的批注中可以看出,该书给他印象最深的东西就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础是不依赖思维的物质存在。普烈汉诺夫的一个错误诠释,即狄慈根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基础,内化为列宁的一个重要的他性镜像的逻辑支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统一的原理,是列宁留给我们的重要哲学遗产之一,是列宁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地改造所获得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成果。它是我们当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旧哲学中本体论(关于存在及其规律的学说)、认识论(关于认识的学说)、逻辑(关于思维的规律和形式的学说)往往是相互分离的,特别是在康德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康德认识论的出发点就是思维规律和存在规律的脱节,认为“物自体”是不可知的。黑格尔企图解决这个问题,并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本体论、认识论、逻辑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历史感的基本原则是历史和逻辑统一。黑格尔历史感的重大成就是:他为这个原则提供了历史研究的具体案例,这就是《精神现象学》第六章对以贵族衰落、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为核心事件的现代性发生史的深刻反思。在哲学史上,除了黑格尔,没有谁提供过这种历史过程和哲学逻辑臻于完美统一的历史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