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城镇人口状况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小城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偏小的问题。小城镇中实际的非农业人口数要比统计数多5 0 %左右。预计在小城镇增加的非农业人口中 ,70 %以上在东部地区。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简单依靠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对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和小城镇人口的发展是一个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的四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湖南省人口学会于1984年7月29日至8月2日召开了“小城镇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 参加会议的代表共76人,分别来自省政府、党校、教育、科研、计划生育等部门的44个单位。会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现已被大家所关注。本文仅就不同类型地区小城镇人口流动方面作些探讨,试图从中说明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注意这一人口现象的重要性。 人口流动是人口过程的运动的表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改  相似文献   

4.
发展小城镇,作为当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尝试,引起全世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1978年以来,中国小城镇的发展迅猛异常。小城镇人口从1980年的5690万人增加到1984年的13450万人,同期小城镇个数也从2784个猛增到6211个。目前对小城镇分类标准的研究,一般都按其人口规模、经济职能或地理位置等单因子进行,忽略了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数据,对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多因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以来,小城镇人口迅速增长。1985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市镇人口总增长量为2亿,其中,小城镇人口增长量占62.4%;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1985年的36.6%,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其中有9.8个百分点是由小城镇人口增长引起的。这两个数字说明,近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山区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山区人口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最近几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人口的决策,为今后山区人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山区农村人口小城镇化的客观必然性,将有助于我们自觉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推动山区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一、小城镇中的“摆动人口”和自理口粮人口 一般普查和统计的镇人口仅仅是指居住在镇上的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而实际上在小城镇居住和工作的还有其他人口,其中一种是亦工亦农人口。这里的“工”是指广义的,包括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文化教育等非农业部门。这部分人口是兼业劳动者,大多数家住农村,劳作在镇,其户口在农村,而工资收入大部分来自在小城镇的工  相似文献   

8.
<正>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以及随之发生的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是我国正在经历和必将经历的人口变换过程。其特点是:农业劳动力在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并不表现为向大中城市的迁移运动,而是在“离土不离乡”的人口流动中向小城镇移动和聚居。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人口迁移发生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我国人口的城镇化道路,是农业劳动力首先大量地转为亦农亦非人口,继而向“就地靠乡”的小城镇移动和聚居,有层次、分阶段地分别进入小城镇体系;在大城市“截流”、中小城市“疏导”、小城镇“蓄水”的交互作用中,将“人口流”截在小城镇这一格,减少大中城市在“超负荷运行中”的人口压力,形成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以就地转移为主,小城镇容纳为主,亦农亦非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开放、改革政策的实行以及城乡经济建设的发展,广州市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小城镇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对广州市所辖八个县小城镇人口发展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的人口管理机制彭大贵,谢恩荣一、小城镇人口管理的特点小城镇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周围的广大农村起着聚散和幅射的作用。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确立,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使...  相似文献   

11.
人口集聚现象背后有着多重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基于对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观察分析,本文构建了评价区域人口集聚能力的指标体系,继而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强弱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根据人口集聚的特征和能力,27个省区可以划分为5个类别;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人口集聚能力最强,黑龙江、吉林、青海、甘肃、内蒙古人口集聚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日本东海大学中野谦二教授于1993年2月15日至3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进行了中国人口问题和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对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影响的课题研究。 东海大学是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很好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中野教授1973年至1976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城镇发展战略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非集约化必将制约小城镇的长期发展 ,给日益增长的人口带来巨大的供养风险。必须对小城镇重点发展战略重新进行理性思考 ,只有重点发展部分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心镇 ,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为此有关政策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甘肃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肃人口城镇化水平低,存在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和制度创新,推动人口城镇化进程,走政府主导、利用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大中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龙港模式,在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多方面积极作用,可以加快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对外来人口进入小城镇应持积极欢迎的态度。温州龙港“农民城”在短时间内发育为小城镇,即是生动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流动人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流动人口 :我们了解多少 ?改革开放以来 ,在我国城乡出现了一个格外引人关注的人口现象 ,那就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 70年代末 ,这一流动人口的规模尚比较有限 ,因为当时的人口流动还受到严格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 1984年 10月 1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和 80年代中期政府及学术界大力提倡的发展小城镇战略为广大农民参与流动提供了政策上、理论上的依据 ,从而中国人口流动进入了历史上罕见的高峰时期 ,人口流动问题也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尽管流动人口问题如此引人注目 ,但我们对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17.
长沙出版的《求索》1984年第五期发表方向新的文章:《小城镇发展中的农村人口转化》。文章说,小城镇体系是多层次的,包括小城市—县城—县镇—集镇。从与农村联系的紧密程度上说,前两类属于高层次小城镇,后两类属于低层次小城镇。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的迅猛发展是近年来我国逐渐高涨的城市化动运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1978至1985年,我国市镇人口总增长量2亿人中,镇人口增长占62.4%,同期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增至36.6%,提高了18.7%,其中9.8个百分点是由镇人口的增长引起的。 推动这个变化的主要力量来自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本文将简略描述这些政策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人口会议全国人口规划会议在天津召开赵旋(1.62)湖南省小城镇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简述(1.63)北京《人口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学术 论文讨论发言概述任言必(2.8)全国计划生育宜传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举 行本刊记者(2.61)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POI、P47项目负责人 会议在杭州举行,徐天琪(3.64)  相似文献   

20.
长期滞后发展的城市化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要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必须研究潜在的城市化主体—农村人口集团特征及个人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对浙江省柯桥、柳市两镇农村人口的主体和城市化行为的主要决策者—农村劳动力的实地抽样调查资料 ,以新的研究视角和定量为主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我国东部农村地区“潜在”城市化人口向小城镇 (或其他城市 )迁移之城市化意向的个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