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九评 《科学咨询》2004,(18):11-12
所谓学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学习是一个人终身获得知识、取得经验并将知识、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学习,充实人的生活,促进身心发展.学法科学,事半功倍.德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方法正确+不说空话.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方法使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益和乐趣,为学习者节省大量的时间.由此可见,学法科学对学习好意义重大.本文就预习、上课、复习、完成作业四个方面给高中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并与老师们切磋.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学习:又称“经验式”、“历奇学习”或“互动式学习”,是先由参与活动的学员自愿参与一连串游戏及户外活动,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总结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感悟,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和感悟运用与日常生活及工作上。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一个感知、经验、感悟、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就阅读教学来说,它  相似文献   

3.
学法指导进入课堂,是教学取得成效的新突破。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教学提高效果的重要手段。所谓学法指导,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对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以及发展学习能力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进行的指点和引导。学生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法指导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它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化裁,选择运用。下面就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体验式学习:又称"经验式"、"历奇学习"或"互动式学习",是先由参与活动的学员自愿参与一连串游戏及户外活动,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总结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感悟,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和感悟运用与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相似文献   

5.
正"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而教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传授知识,只供一时之用,教人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则学生终身受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多方面指导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创造能力。在这学期,重庆市第四十八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教研活动,从中我有很多收获与感悟。在结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地深入,针对传统教学方法遗留下来的薄弱环节,当前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热门话题。有人提出“主动参与学习”或“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主动学习”,提法各异,意思都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但是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应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也就是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动手操作实验,以及动口交流等行为,由外到内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经验,在与原有认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下,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经验,从而获得知识,使自己得以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一般要做到: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思想提出:人,学到老,活到老。体现了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而人一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所获得的知识也是很有限的其余的知识都需要自学获得,自学的关键是要会阅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授之以鱼”,而学法指导是“授之以渔”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即有“学会”转变为“会学”.具体讲学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一把金钥匙.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因此,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相似文献   

10.
教学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文章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几个方面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冉建章 《科学咨询》2007,(16):35-36
自主探索是指学习个体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从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借助系列外部行为(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予以自我内化,经过自身思维碰撞、认知冲突、直至豁然开朗的顿悟等心理活动,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探索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在亲自体验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识数学,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氖围中,  相似文献   

12.
闫茁沁 《决策探索》2011,(18):50-50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收藏家马未都曾说过:“人获得生存本领有两个途径:第一是知识。很多知识未必你会受用终身,但一定要学习。你不知道哪块砖会起作用,但一块都没有,你根本盖不起楼。第二就是经验。你掌握了再丰富的知识,没有经验,也不能去做事情。这好比知识就是水热了,不能用手摸。你摸了,被烫了一下,这就是经验。你不摸...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得当可使学生在学习上事半功倍,尤其在中学阶段打下扎实基础,培养能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在此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探索引导学生改进学法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是“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一分析一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通过探究与创造活动,实现两种目标:显性的结果是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隐性的结果是使学生体验了过程,获得了一些探究与创造的方法.本节课内容较多,我就结合教学经验对要达到显性的结果目标浅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从而不断积累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主探索是指学习个体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从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借助系列外部行为(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予以自我内化,经过自身思维碰撞、认知冲突、直至豁然开朗的顿悟等心理活动,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探索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在亲自体验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识数学,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包括认知的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的展示过程,是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整个教学工作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学法",对学法进行指导。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法",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得以形成。一、学法指导要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密切结合布卢姆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课题的准备机制,比教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如何教学?学  相似文献   

19.
写语文预习笔记,是方法论的问题,是程序性的知识,是策略性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因为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可以养成能力,而陈述性的知识却不能.写语文预习笔记,是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是一个学法的问题,是教学生学会阅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将学科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性学习;本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文中的"探究学习",如未加说明均指"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一、学科教学中探究学习教学的基本思路学科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其教学的基本思路应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理念。通过三年的研究和反复的课堂实践,我们总结了学科教学中探究学习教学的基本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获取为前提,来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从听读、交流、实践、探索、观察、调查、反思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逐渐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从而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