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陕北的窑洞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不但冬暖夏凉、节约能源、节省材料、占地面积小,而且环保健康。现如今窑洞经过不断发展,保留优点,改善缺点,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窑洞群”、“玻壳窑”、“平房窑”。窑洞在发展中不断被完善,各个方面不断与现代建筑相接轨。  相似文献   

2.
陕北能源资源的开发,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从而推动社会变迁。陕北乡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脱离农业生产,职业开始多元化,乡村人口流动加剧,同时依附于农业的思想、文化规制以及生活方式遭到遗弃;陕北乡村经济模式的变革使得窑洞的传统匠作制度解体,而这些是陕北民居窑洞及其村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加之,城镇化的社会发展趋势,陕北窑洞及聚落不能满足陕北居民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趋向而面临被遗弃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安定县衙一反举架式的砖木结构建筑,采用砖拱建筑模式而成为唯一的窑洞县衙。更为复杂的十字拱工艺又是窑洞建造中的独特创造。县衙坐西面东是对"八字衙门向南开"、"向明(向南)而治"模式的反叛。上部满拱式大窗承传了陕北窑洞窗棂纹样的组图传统,下部落地式槅扇门又吸纳了徽式落地门窗纹样。"光风霁月"、"青天白日"题额,既打上了"民国"的时代印记,又是书法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陕北窑洞的生态美学意蕴与和谐潜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理层面对陕北窑洞的生态美学意蕴与和谐潜质做了挖掘;它上承原始穴居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精神,蕴含着天地自然亲亲融合的环境意识,包含了顺应自然的建筑意识,法天观地的造型意识,是一种人性化的人居场所。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和谐社会建设的高扬和窑洞民居圈在现代文明面前的缩退,进一步发掘利用其可服务于当代生活的古朴智慧,已经成为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5.
佘富勤 《中华魂》2020,(2):45-46
在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的为期五天的培训结束了。但从革命圣地延安归来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许多同行的同志,有的在谈论宝塔山,有的在谈延河水,老实说真正在我脑海里回荡的,既不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也不是现在已经几近干涸的延河水,而是杨家岭、凤凰山、王家坪、枣园、梁家河的那些低矮、潮湿、甚至破破烂烂的陕北的窑洞。这些最不起眼又最珍贵的一孔孔窑洞,使我夜不能寐,使我辗转反侧,使我陷入沉思。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在延安之行的五天时间里,已过天命之年的我,却忍不住三次偷偷落泪……  相似文献   

6.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也是人类居住最原始的方式。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是最吸引外国人的建筑之一。窑洞是山西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它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成功范例。它的产生既是先民们与自然不断斗争的结果,也是人类在不断改善自身生存条件这一艰难过程中的伟大创举。随着社会的进步,尽管后来有了多种居住形式,但因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其本身顽强的生命力,窑洞得以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7.
土窑房是中国传统窑洞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相比与其他传统窑洞,土窑房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作者对比了土窑房与其他传统窑洞来体现土窑房的建筑特征,阐述了土窑房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生态价值,并以此体现了其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名作欣赏     
《山西老年》2014,(1):37-37
这是一个美丽山村的写照:一孔孔窑洞大门上张贴着大红春联,窗格里贴满了红红绿绿的窗花,一派节日景象窑内灯火通明,窑外大雪铺盖,  相似文献   

9.
据传 ,夏初陕北属雍州之域 ;商周时期属统治薄弱之地 ,鬼方、犬戎、猃狁、白狄等少数民族先后占据陕北 ;秦汉以后 ,统治者在陕北都有行政建置 ,封建社会 ,陕北的郡、府、县、道废设无常 ,屡有变迁。民国时期 ,陕甘宁边区时期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 ,陕北的行政建置也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陕北窑洞窗户的形制及内部图案与当地民俗密切关联,是陕北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在陕北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新材料的应用,它的形制、图案业已被简单化甚至被抛弃,它所承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濒临消失.应通过保留传统的框架结构、应用现代工业材料、保留窗户关键部位的装饰图案等措施,使其在满足高质量的居住需求的同时,保持形制和风貌的完整,以传承陕北独特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