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在哲学史和伦理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一向被视为西方古典哲学及古典美德伦理学的代表.然而在关于正义美德的理论中,亚里士多德与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思想家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亚里士多德在其经典文本中揭示出了具体的正义美德本身的限度.这些论述使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具有现代思想的某些重要特征.而麦金泰尔对亚里士多德正义美德的这一特性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读,这不利于麦金泰尔本人所倡导的复兴美德传统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在幸福主义目的论的框架下,基于人类的本质及其特有生活,通过“功能论证”,论证了美德的必要性。当代西方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沿袭了功能论证的路径,通过对人类特有生存方式的考察,论证了美德对于人类幸福生活的必要性。与现代道德哲学相比,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对美德所作的辩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由现代社会运行机制带来的问题。这种辩护对于作为“类”的人来说具有合理性,对于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其说服力有限。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尼各马可伦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的有美德的行动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通过考察一个真正表达了美德的行动包含了哪些重要因素,且每种要素是如何贡献到一个有美德的行动当中的,以表明一个有美德的行动是如何被驱动的,而一个具体的行动过程又是如何被选定、如何有助于实现整体的幸福的。进而,笔者认为,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做有美德的行动并不仅仅是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而且必须要求理智上的卓越。  相似文献   

4.
赵永刚 《东方论坛》2020,(2):92-100
道德意志通常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为了道德的目的克服阻力和困难的精神力量和持久力。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概念强调欲望与理由等心理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因而道德意志并不显现于其美德概念中。康德的美德概念强调自我强制,恰恰是对道德意志的彰显。二者对美德的规定不能很好地反映道德意志在美德生成过程中的真实作用。从美德的层次性、美德的类型和情境相关性、美德的生成动力等方面来考虑,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美德观之间的差异、道德意志与美德的关系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个古老的词,在古代西方,它与公正、公平等具有同程度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古希腊传统正义观基础上,通过对奴隶主阶级统治经验教训和当时社会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其独具美德意蕴的正义观。本文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从分配正义的原则及价值证明、分配正义与纠正正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分配正义的局限性及启示等视角对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主张一种比值平等的原则,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就表现为对共和政体的构想。但事实上,共和政体的构想并不能很好地践行分配正义理论。由于对据以分配政治权利的标准并不统一且明确,比值平等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中被违背了,并转向了数值平等。分配正义更是由于规避了对人的原初地位的讨论,而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德性伦理学或美德伦理学并不足以完整地描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幸福既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理论旨趣,又是其伦理学理论结构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的整个实践哲学都是围绕幸福是什么,以及如何获得幸福来展开的。德性虽然对于幸福的实现不可或缺,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幸福。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中的地位是由他对幸福的独特理解所赋予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遵循古代幸福主义伦理学的传统,重新完整地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描述为幸福主义的伦理学,而不是仅仅将其定位为当代美德伦理学在古代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指出了亚里士多德正义学说中分配的正义与纠正的正义、政治的正义与家庭的正义、法定的正义与自然的正义之间的矛盾,并着重分析了这种矛盾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类型的分析为我们追求各类正义之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划分昭示人们要使个人对社会义务的履行与社会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各行其是又相互配合,分配正义与纠正正义的划分彰告人们要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活动与平等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各有所依又相互衔接,自然正义与约定正义的划分启迪人们要使正义的自然性与正义的约定性各归其位又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公民品德理论对公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公民品德的论述,将公民品德分为好公民的品德和善人的品德两种类型,指出公民品德应符合其政治体系并以促进城邦的优良生活为目的.现代公民教育也应以培养出符合国家政治体系要求的、促进国家优良生活的公民为宗旨.为实现这一宗旨,一要重视合格公民教育,培育"好公民";二要加强道德教育,培育"善人";三要通过政治参与和道德实践养成良好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德性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并具有实践性、境遇性与全面性的特点,这对当代德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南都学坛》2017,(6):95-98
亚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理论在公正学说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理论内涵丰富、实践特征鲜明,对"法治"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揭示,为法治实践提供价值和理念的前提与基础,为法律和制度的运行提供支撑,为依法治国实践提供目标指向,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我国的法治实践需要公民具备公正德性,这就需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公正,架构现代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幸福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目的论、幸福快乐论和幸福德性论出发,寻找社会发展"GNH"关怀的理论依据,这对矫正"GDP"崇拜,抵制消费主义快乐观,坚持"中道"德性原则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但莎士比亚并非一味地继承,而是不断突破与创新。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透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试图寻找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影响,发现莎士比亚独特的突破与创新,进一步探讨这一悲剧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对灵魂问题有所关注,古希腊哲学家在阐述自己哲学见解的同时也无法回避灵魂问题。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关于灵魂问题的学说后,提出了特色鲜明、更有说服力的灵魂学说。他将灵魂看作是具有诸官能的自然物体的原始实现,为灵魂提供了一种功能主义的解释,从而避免了前人在灵魂问题上陷入的困境,有效地解决了灵魂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德性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但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显示:德性之维与德性之路二者之间存在着鸿沟。以德性为政治理念的政治实践并没有实现德性的价值规定,笔者对人类的德性之维和德性之路进行了深深的剖析和反思,希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实践之路能最终走出这种两难的境界,使人类过上一种积极的符合德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20.
虽然亚里士多德没有明确提出“责任”概念,但却是第一个深入思考了现代思想家将其视为道德责任理论的内容。其责任理论以行为者的自愿性为逻辑起点,思考行为者的行为动力因、知识前提等,进而通过强调理性选择对责任主体规定予以深化,最后以服务其美德伦理学的德性品质为旨归,主张人应该为其行为与品质负责。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基本原则,即以理性行为者为中心,以自愿性来解释责任。其道德责任理论在许多方面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